7億美元,Groupon上市的融資額度是谷歌2004年融資17億美元之后科技公司上市融資額度最大的一次,而這家公司才剛剛過了3歲生日,其CEO安德魯·梅森更是將此輕描淡寫為“一個小小的里程碑”。
不過,Groupon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自今年6月遞交招股說明書公開大量運營數據和財務狀況之后,Groupon遭到了多重質疑,其商業模式更是被和“龐氏騙局”相比較,這讓很多人甚至開始懷疑整個團購行業。
隨后Groupon重新遞交了招股說明書,用新的方法計算了收入。原計算方法將用戶付費全部計算為Groupon的收入,而新的算法只計算 Groupon 和商家分成后獲得的收入。這種算法調整使得 Groupon 2010收入下降了一半還多。
但就在人們質疑聲中 Groupon依然成功上市,并且當天股價開盤即報28美元,比20美元的發行價上漲了40%,以此計算,Groupon的市值已經達到176億美元,而持股7.7%的梅森身價也超過了6億美元。
雖然15歲的時候就在家鄉匹茲堡倒賣過面包圈,但Groupon卻是梅森第一次正式創業。梅森身上很有幾分極客的特質:在大學主修音樂的同時,他自學了計算機編程。畢業后,梅森在芝加哥找到了一份工作,并且給自己的老板、著名投資者兼商人埃里克·萊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如此,當梅森決定創業時,萊夫科夫斯基決定為其投資100萬美元?,F在萊夫科夫斯基持有Groupon 21.6%的股份,是Groupon最大的個人股東,按開盤價計算,他的身價達到17.95億美元。
如果沒有萊夫科夫斯基的幫助,Groupon很難取得今天的成功。不過梅森要感謝的并不僅僅是萊夫科夫斯基一個人。2010年4月,Groupon獲得了來自俄羅斯人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的投資公司 DST 以及其他幾家投資機構總共1.35億美元的投資,正是這輪融資把Groupon推向了發展的快車道。同月,Groupon開始拓展海外市場,并且很快收購了位于德國的團購網站 Citydeal,而這家公司也成為了Groupon海外拓展的主力。
在Groupon的發展歷程中,梅森所做的最重要決定莫過于一年前拒絕了谷歌6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當時Groupon成立剛滿兩年,而谷歌開出的價格已經讓很多分析人士覺得不可思議,誰也沒有想到,一年后Groupon的市值會比當時的收購價高整整100億美元。
但是上市之后的Groupon并非高枕無憂:其170億的市值還不到谷歌目前市值的十分之一,而后者在收購不成后也推出了自己的團購服務Google Offer。除了谷歌,Groupon還面臨來自 LivingSocial、亞馬遜等競爭對手的挑戰,而其未來也會面臨更多來自股東的壓力。對于梅森來說,Groupon的下一個里程碑或許才更值得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