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哀鴻遍野”來形容上半年的基金市場再恰當不過了。基金交出的“期中考試”成績單讓人極度失望:上半年基金虧損4397.5億元,僅次于2008年上半年,為歷史第二大的半年度虧損度。除了貨幣市場基金之外,其他各類基金整體而言,都給持有人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負收益,偏股型基金整體虧損超7%,賺錢的基金寥寥無幾。
2011年上半年,基金全行業拼盡全力,發行了1700余億元的新基金,而同期基民拋售了近1600億份公募基金,基本上將基金公司新發基金的成果抹殺,最終換得的卻是滿目瘡痍。
基金報告展現的一組組數據統計之中所蘊藏的各種滋味,只有基金經理冷暖自知了。然而,這只是一次階段性的總結而非蓋棺定論,如履薄冰的走完上半場,但“半學期”基金整體情況如何呢?
股基上半年九成落后業績基準
今年上半年,股基平均虧損7.77%,跑輸上證指數超過6個百分點。
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顯示,剔除指數型基金和尚在建倉期的新基金,387只開放式偏股型基金凈值平均虧損了7.77%,而同期上證指數的跌幅只有1.64%,這也意味著公募基金整體收益跑輸了大盤。即使和自己的業績比較基準相比,也一共有340多只偏股型基金跑輸基準線,占到統計數量的九成左右。
回顧2010年上半年,指數在3000點附近來回折騰,也致使基金顆粒無收,絕大多數基金折損。去年上半年,只有嘉實主題獨自在上半年累積了一定的浮盈。
今年以來,依然重倉成長股的基金公司著實受傷不輕。數據顯示,銀華內需精選上半年虧損達到了20.4%,光大保德信中小盤、華富競爭力優選等5只偏股型基金凈值損失超過17%。今年以來受傷最重的指數基金為華夏中小板ETF,上半年凈值蒸發了14.56%。
陰霾中的旗幟
雖然公募基金一路下跌,但陰霾的天空中也出現了一絲亮光,少數基金在下跌市場中依然表現出色。
一季末的冠軍基金南方隆元上半年以6.89%的正收益蟬聯冠軍。這只基金的“操盤手”是蔣朋宸和汪瀲。而一季末取得第三名的鵬華價值優勢上半年的收益為657%,勇奪半年度亞軍桂冠。
南方隆元在6月末最后關頭,反超鵬華價值,成為上半場偏股型基金中的領跑者,其半年凈值增長率為6.89%;鵬華價值屈居第二,凈值增長率為6.58%;博時主題則以4.01%的凈值增長率,排名第三。
從排名靠前基金的一季報中可以看出,不少基金或堅守藍籌等待云開月明,或及時調倉,靈活轉向,在這波“風格轉換”中押對了寶,從而實現了業績的躍升。反觀其去年的凈值表現,則有不少目前領先的基金因重配金融地產等板塊而業績平平。“不同于大部分成長股,大盤藍籌價值股上半年以其極低的估值水平和確定的業績增長,逐步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市場表現積極趨好。”分析人士表示。
而在這波“尖子生”的變臉潮中,王亞偉成為唯一一張目前依舊堅守在第一集團的“老面孔”,其掌舵的華夏策略混合與華夏大盤精選分別以2.88%和2.38%的凈值增長率,躋身上半年偏股基金前十。
債券型基金居然也虧損
普遍被認為是可以有效規避市場風險的債券型基金,上半年也是多有虧損。債券市場近半年表現不佳,債券型基金的業績整體也折損了0.84%。
去年,債券型基金的行情十分火爆,但是自從今年開始進入加息通道,債券市場回落,隨著也拖累了債券型基金的收益。加上股票市場下跌,也使增強型債券基金投資股票的資產出現不小損失。

據基金一季報,今年一季度債券型基金流程增長率為負值,最高凈值增長率也只有不到3%。Wind資訊還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155只債券型基金僅有53只取得正向收益,平均收益率僅為-0.88%,業績最好的中銀穩健增利,收益率也只是2.84%。
衣行國際金融理財師張雪紅分析表示:“今年債券型基金虧損的原因,主要還是來自于股票市場投資的虧損,新股頻頻破發。另一方面,從短期來看,加息也會對債券型基金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貨幣型基金成為基金業的唯一亮點。65只貨幣型基金,今年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全部為正,無一虧損。貨幣型基金整體的年化收益率超過了一年期的定期存款,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達到1.613%。其中表現最好的華夏現金增利上半年漲幅達到了1.9%,年化收益率在3.8%,高出一年期定存近0.6個百分點,這也許是這半年最讓基民欣慰的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