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上市公司綠大地的一紙公告,也招致其股價的一片慘“綠”。3月18日,綠大地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何學葵因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罪被公安機關逮捕。3月21日綠大地一復牌,股價即被封死跌停板。
上市公司董事長因違規違法行為,被司法部門逮捕甚至判刑的并不少見,但像此次綠大地董事長因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罪而被逮捕的,何學葵卻是首吃“螃蟹”者。按照司法部門的辦案原則,若非其已掌握足夠的證據,是不可能采取如此措施的。反過來亦說明,綠大地上市過程中,定然存在著某種貓膩。
2006年11月份,綠大地曾首次闖關新股IPO,但被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否決。次年的卷土重來,綠大地才如愿登陸資本市場。盡管市場不知道綠大地首次闖關IPO時因為何種被否決,但其時存在某種問題卻是不爭的事實。
何學葵被逮捕后,上市公司的相關人員表示,“一切都還在調查之中,尚無定論”。辯解歸辯解,并不表明綠大地不存在任何問題。事實上,上市后的綠大地可謂“百病纏身”。其一是公司高管變動頻繁,從董事、總經理到監事會召集人像走馬燈似的換個不停。另外,2007年年底掛牌以來,綠大地已歷經三任財務總監。其二是三次更換審計事務所。自2008年10月份為綠大地上市立下“汗馬功勞”的深圳市鵬城會計師事務所“被下崗”后,上市公司已三次更換審計事務所,最近的一次發生在今年元月份。其三,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間,綠大地曾五度反復變更業績預報、快報;再加上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何學葵持有的股份被公安機關依法凍結以及此次董事長被逮捕等,都足以證明這是一家“問題公司”。
綠大地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堪用觸目驚心來形容。中國證監會的調查表明,綠大地涉嫌虛增資產、虛增收入、虛增利潤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另據媒體披露,上市三年多時間,綠大地在財務數據上僅僅億元級別的差錯就多達12項。由此可以武斷地認為,其小級別的差錯顯然會更多。
綠大地問題被曝光,也給其投資者造成慘重的損失。去年12月22日,綠大地公告董事長何學葵所持股份被公安機關依法凍結,其股價即以連續兩個跌停板作出回應,最大跌幅達三成多,加上此次董事長被逮捕所造成的跌停,自去年12月23日以來,綠大地股價跌幅已超過50%。
董事長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罪、對投資者造成巨大傷害的綠大地也能夠冠冕堂皇地躋身于資本市場,確實應該引起市場的深刻反思。盡管當年來自聯合證券的保薦代表人曾表示:有充分理由確信發行人的申請文件和公開發行募集文件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保薦代表人已勤勉盡責,對發行人申請文件進行了盡職調查、審慎調查。然而,偽裝一旦被撕下,剩下的就只有“裸泳”。
毫無疑問,綠大地當年的保薦機構與保薦代表人并沒有真正做到“盡職調查、審慎調查”,作為其它中介方的審計事務所以及律師事務所的相關人員亦未能做到勤勉盡責,而中國證監會發審委亦沒有為市場把好最后一道關。如此,才導致了綠大地橫行于市場。
A股市場中,造假上市者不乏其例。大慶聯誼、江蘇三友、蘇州恒久以及綠大地等,皆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出現如此格局,顯然與A股市場的現行機制有關,而違規成本低則成為千夫所指。
或許境外市場的經驗更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當年美國安然公司因財務造假所引發的系列舞弊案,最終導致安然公司、著名五大國際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安達信以及美國世通公司紛紛關門。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的丑聞,卻促成了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誕生。
與之相比,在A股市場,財務造假或欺詐上市的違規成本卻要低得多。雖然我們也啟動了投資者保護機制,但效果相當有限。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更需要中國版的“薩班斯一奧克斯利法案”。這不僅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需要,更是中國股市健康發展的基本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