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意識”不是每個人都有,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要真正讓一個人從行動中去執行“風險意識”這個意識形態的東西,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寫過遺囑,特別是在一切正常的情況下,可能這樣的人很少。筆者覺得有點資產的人都應該考慮在一切正常的情況下寫好遺囑,因為誰都難保證自己不出意外事故。似乎國人眼中比較忌諱談論這類事情,但是筆者的個人觀點是人活著,不做壞事,多做善事,為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拼搏,也就不會在乎人生長短,而會活得灑脫很多。
投資越老練風險意識越強
在做投資的不同階段,對風險的認識程度也是不同層次。很多新股民想的最多的應該是怎樣讓自己的資金以最快的速度增值,等吃過虧后才知道剛入市時簽的開戶協議書中寫的“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不是說著玩的,如果能多吃幾次虧,可能新股民也就被市場磨練成老股民了,這些“老股民”平時想的最多的應該是咋樣把風險控制在最低范圍。所以市場是最好的“學校”,它能讓一個投資者很快地成熟起來,當然這個過程投資者肯定是要交學費的,至于這個學費交多少就看個人的悟性了,有人交了幾百萬也還沒理解“風險管控”的重要性。
一個投資者如果只知道到進攻,不知道到防守,那只要出現一次系統性的風險就有可能讓他爆倉或者元氣大傷。做投資在不懂的時候,會覺得天下老子第一,賭性非常重,做起來不會有任何顧及,等到越來越老練后,膽量就變得越來越小,顧及的東西就越來越多,這時候就基本上談不上敢冒什么大風險,對各種風險會有一種條件反射的意識,特別是對各種系統性風險的認識會非常敏銳和深刻。
常見的個股系統性風險
個股被停牌的風險,這種情況如果出現在熊市那就可能出現爆倉的風險,結果會是毀滅性,出現在牛市和震蕩平衡市問題不會很大。比如云天化(600096)2008年從3月21日之后被停牌重組,直到2008年11月10日才復牌,同時股價從62元左右出現了8個跌停板,直到24元附近跌停板才打開,而且之后還出現了連續陰跌,跌到17元附近才見底反彈。假設投資者在高位全倉持有該股,那結果肯定是慘不忍睹的,同時要明確的一點是該股的基本面是非常良好的,只是走了在大熊市中被停牌的厄運而已。
個股出現基本面變化的突發利空風險,這種情況在任何市場和任何時候都是常見的一種風險,所以投資者要特別的注意規避這種風險。因為這樣的風險太常見了,離我們是最近的,所以說不定哪一天就可能出現在你我身上。
2010年12月23日,綠大地(002200)公司披露控股股東何學葵所持有的綠大地股份被公安機關司法凍結,2010年12月30日,公司披露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接受公安機關調查。之后短短的一月時間內股價從38元附近下跌到22元附近,接近腰斬。
哈高科(600095)面對著依舊不見好轉的業績,繼2010年9月決定出售持有的溫州銀行股權后,2010年11月30日再次為盤活資金出售旗下所持股權,而本次出售是外界抱有良好預期、尚未規模化投產的光伏項目資產。2010年11月30日,哈高科發布出售資產公告,公告披露,控股子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公司以4547.4萬元的價格,向湖州市東湖實業公司出售其持有的普尼太陽能(杭州)有限公司130萬美元出資額。哈高科稱,本次交易可以使公司年度凈利潤增加3670萬元左右,如在年內完成,公司2010年度可因此扭虧為盈。市場對哈高科的薄膜太陽能產品一直抱有很高預期。二級市場上,股價從2010年8月的8元上下一路飆升,最高股價超過17元。本次出售普尼太陽能股權,恐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哈高科2009年虧損8377萬元,2010年1~9月虧損2324萬元,并預計全年虧損2800萬元~3200萬元。根據交易所規定,上市公司連續兩年業績虧損將被冠名ST,為避免“戴帽”,或是本次出售普尼太陽能股權的主要原因。本次股權交易完成后,哈高科持有普尼太陽能股權比例下降到31%。之后股價從16元左右直奔10元。
個股被媒體曝光丑惡方面的風險,這樣的事件每年都有幾起。類似這樣個股的案例很多,如像康芝藥業(300086)2011年2月9日被央視曝光兒童退燒藥尼美舒利可致兒童死亡的“尼美舒利”事件;2008年牛奶行業的“三聚氰胺”事件火燒伊利股份(600887);最近的“瘦肉精”事件估計也會要了雙匯發展(000895)半條命。
科學規避風險的方法
做任何一只股票,如果從概率的角度分析,一般只決定于兩個因素:一個因素是選時,即買入的時間點是對或者錯;另外一個因素是選股,即買入的股票是好或者壞。這樣就會出現四種組合方式:第一種是在錯誤的時間買入對的股票,這樣的結果有三種,那就是盈利、虧損或者平手;第二種是在錯誤的時間買入錯的股票,結果就一種,那就是肯定出現虧損;第三種是在對的時間買入錯的股票,這樣的結果有三種,那就是出現盈利、虧損或者平手;第四種是在對的時間買入對的股票,結果就一種,那就是肯定盈利。搞清楚了這個本質的問題,那要想接近100%的概率出現盈利和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現虧損,那就得從“選股”和“選時”這兩方面人手。
方法一:在選股方面科學的方法就是分散持股,資金越大,就要越要分散持股,越分散持股出現個股系統性風險的概率就越小。如果單一的只持有一只股票,一旦出現個股的系統性風險那風險系數就是100%;如果是分散的持有兩只股票,一但出現個股的系統性風險那風險系數就是50%;同理分散持有三只股票的風險系數就是33%;也就是說平均分散持股的數量越多,風險系數就越小。所謂個股的系統性風險是指個別股票在大盤走勢良好的情況下,個股自身的基本面出現問題,從而導致個股出現大跌20%以上的風險。
方法二:選時方面科學的方法就是分批建倉,資金越大,就越要多分幾批建倉,建倉的批次越多,就能把選時出現錯誤的系統性風險降到越小。如果分一次建倉,那出現選時錯誤的系統性風險就是100%;如果是分兩次建倉,那出現選時錯誤的系統性風險就是50%;同理如果是分四次建倉,那出現選時錯誤的系統性風險就是25%;也就是說平均建倉的批次越多,出現選時錯誤的系統性風險就越小。
大資金運作不能重倉集中持股,一定要分散持股,多個籃子裝雞蛋,哪個熟了,吃哪個,否則結果會慘不忍睹。最后案例分析一個集中持股出現爆倉的例子。2009年6月末~7月初,中誠信托3款私募產品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合計購入濱江集團(002244)5073.17萬股股份,占流通盤的17%,總計耗資約8億元,平均持股成本約16元/股。2009年7月份以來,由于房地產調控力度不減,濱江集團的股價繼續震蕩下行,使得中誠信托備受煎熬。從濱江集團2010年三季度流通股股東榜單看,中誠系3款信托產品極可能已清空所有股份。以濱江集團第三季度的加權平均價10.2元/股推算,中誠信托合計虧損約3億元。隨著房產股持續調整,中誠信托3款產品或已“清倉”濱江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