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漸長,西風日消。近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是何等的火熱,越來越多的第一誕生在內地藝術品市場,人們不經要問藝術品市場的中國時代是否已經到來?中國古董藝術品的話語權何時回歸中國?
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中國的富人也越來越多,他們對于收藏的熱情越來越大,逐漸將其投資轉向藝術品市場,使得最近全球范圍內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價格不斷看漲。今年3月21日,蘇富比在紐約舉行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專場中,一件估價僅為800至1000美元,年代描述為“類屬民國”的乾隆粉彩瓶最終以1800.25萬美元的天價落槌。而幾乎與此同時,法國Artprice公司稱,2010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藝術品第一大市場,已超過美國和英國。中國去年藝術品拍賣金額占全球市場的33%,中國香港、北京和上海三大城市拍賣精致藝術品的總金額達31億美元;美國占30%,達28億美元;英國占第三位,為19%,達18億美元。而前一年,中國僅占世界藝術品市場的17.4%,法國占13.9%。在世界藝術品市場上,中國成為世界藝術品第一大市場是令人震驚的事情,并且代表著全球藝術市場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與此同時,中國人的品位在改變著全球藝術品市場格局。近些年,盡管蘇富比、佳士得等拍賣行在盡可能地誘惑富有的中國人購買莫奈、賈科梅蒂等外國大師創作的藝術品,但最大的增長卻在中國拍賣行拍賣的中國古董藝術品上。不僅僅是畫作,陶瓷制品、家具、書法和珠寶的拍賣價格也都在翻番。黃庭堅、張大干和齊白石是這種變化的代表,這些并不被西方人甚至是其藝術圈所熟悉的名字,最近卻在拍賣行里賣出了最貴的西方藝術品的價錢。據權威的全球藝術市場信息網的數據,作為中國20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張大干去年進入全球藝術家作品拍賣成交總額前三甲。其作品去年的拍賣總額為2.491億美元,僅次于畢加索和沃霍爾。而排列在前十位的最貴的藝術品第一位是中國畫家齊白石的畫,第二位才是畢加索的畫。
去年以來中國古董藝術品拍賣市場井噴般上漲的行情,越來越多的中國古董藝術品在國內的高成交,不僅開啟了中國古董藝術品拍賣的億元時代,更充分說明了中國古董藝術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和價值在不斷提升,中國藏家對中國的古董藝術品開始享有話語權、定價權,話語權、定價權上的自信令我們今天的收藏家可以不太顧忌市場有沒有接盤,或者以前有沒有過類似的成交價格,而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來進行價格判斷。同時也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古董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繁榮和發展。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經歷世事變遷傳承鏈條始終未斷,且文化構成豐富,如此之多歷史悠久的中國古代、近現代藝術品,其價值不可估量,因此中國藝術品市場西風東漸只是時間問題。但與此同時,我國藝術品市場尚處于成長階段,在這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還有諸多問題待解。譬如,現在最好的藝術品有很多不是在中國藝術品市場成交的,而本土藝術品到海外“鍍金邊”的想法已根深蒂固,短時間也難以轉換。另外,外國的確很看好古代藝術品交易市場,但是更多的是國際大拍賣公司在“忽悠”中國人進場。我們經常看到,蘇富比和佳士得的拍賣會上沒有幾個外國人在舉牌,幾乎都是中國的買家在“血拼”。什么時候我們能把外國人吸引到中國的拍賣市場來舉牌,使最好的中國藝術精品能夠出現在國內的藝術品市場,這時我們的藝術品市場的話語權才是真正得到了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