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島,短短幾年時間內,發展成國內著名的休閑旅游地,成為人們“最想去散步”的小島,以及情侶們鐘愛的“蜜月島”。這其中,與島上蓬勃發展起來的家庭旅館不無莫大關聯。
我國海洋資源豐富,沿海城市很多,其中也不乏風景優美的海島。鼓浪嶼僅為其中之一。但鼓浪嶼擁有著其它海島沒有的租界歷史,留下了大量領事館舊宅,以及當時富豪家庭的別墅院落,這些院落經過翻新打造成各具特色的家庭旅館,成為鼓浪嶼旅游的最大特色。院落商業,在鼓浪嶼以家庭旅館的方式,得到了一次最好的詮釋。
新店頻開,前景依然看好
鼓浪嶼1949年以前建成的外國領事館和華僑、官僚的私家莊園等建筑共有60萬平方米,約1200幢,而截至2010年12月,提出開辦申請的家庭旅館達110家,其中開業90余家,可開發利用的老別墅僅使用到十分之一。
立足鼓浪嶼、專注服務區域旅游經濟的私奔網總經理林雄欣告訴記者,當下鼓浪嶼的老別墅除了一些有產權、可以開業做旅館的之外,還有很多產權混合的空房子,房主大多在海外,且子孫眾多產權結構復雜,要開發成旅館還需政府做足工作。
林雄欣將鼓浪嶼家庭旅館的發展,歸為三個階段:2005~2008年,島上出現了以鼓浪嶼國際青年旅舍、娜雅為主的個性旅館,當時總量不超過十家,一登陸生意就非常火爆,不愁客源;2009~2010年,新增旅館大幅增加,以畫廊、船屋等新面孔為代表。原本風平浪靜的家庭旅館市場,出現激烈競爭。這或許與鼓浪嶼的申遺有很大關系;2010年底至今,僅去年年底,島上就新開了100多家家庭旅館,現在島上仍隨處可見裝修工人施工的身影,預計2011年又將迎來一波高潮。
盡管如此,林雄欣仍對鼓浪嶼前景充滿樂觀。“家庭旅館,肯定會越來越好的。這么好的別墅資源,這么美麗的海岸線,還有現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場容量還很大。雖然新店一直在開,但每到周末,大部分旅館仍會客滿為患。更何況,現在還是淡季,6月以后,旺季就要來了。”
旅游旺季即將到來,鼓浪嶼的“旺季”也不遠了。
旅館升級,精品酒店盯上高端市場
闕媛玲是第一個進入鼓浪嶼做家庭旅館的“吃螃蟹者”。
她是客家人,所以有個看似奇怪的“闕”姓。酷愛背包游的闕媛玲,大學剛畢業沒多久就在杭州做了個背包客棧,穩定之后,去上海參加工作,做平面設計。2005年,因工作原因在廈門待了半年,去鼓浪嶼游玩,“當時覺得很可惜,這么好的小島,這么好的建筑,這么好的人文,這么多美麗的花園,竟然沒有一家像樣的旅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她決定自己來島上開一家旅館。
走了一圈,盤下了現在青年旅舍的位置,重新裝修,結果一開業就爆滿,入住率達90%以上。不久后,娜雅在隔壁開業,現在也成了鼓浪嶼標志性家庭旅館。
如前文所述,經歷了四年的平靜期后,2009年~2011年,一方面受政策鼓勵影響,一方面國內旅游熱興起,鼓浪嶼家庭旅館快速爆發,兩年時間內爆增兩百多家,短期來看有點飽和。“如果每家旅館都能高品質地去改造、去經營,其實市場是不缺客人的。來島上的人每年都在增加,市場也漸漸呈現出多元化的住房需求。”
正是看準這個趨勢,去年下半年開始,闕媛玲開始涉足鼓浪嶼高端酒店市場。采訪這天,在位于鼓浪嶼安海路38號的“那宅”酒店,闕媛玲告訴記者,那宅的改造裝修總共投資400萬元,房間僅有8個,一個房間的投入,就相當于一般家庭旅館的整體投入,如果不是對高端市場十足的信心,如此投入在島上還是相當少見的。
“我們的定位,是做小型設計型奢華酒店,酒店除了硬件的舒適奢華外主張個性化的貼心服務更為重要。房間很少,定價在1000~2000元/天,最好的房間躺在床上和浴缸里就能砍賞日光巖的美景。消費群體鎖定在公司高管,以及奢侈品小團隊商務旅行,甚至小型的結婚紀念或生日派對等聚會。那宅為客戶提供相對隱私的服務環境,與現在泛濫成災的家庭旅館拉開距離。”闕媛玲說,就在剛剛開業不久,那宅就迎來了理想中的客戶:歐萊雅及寶姿的商務旅行團隊。
除此之外,闕媛玲還打算長期在酒店內做些藝術交流、藝術鑒賞沙龍。現在酒店大堂后面的一幅巨畫,就來自中國美院的一位畫家之手,酒店的每件藝術品不僅是裝飾,而且是可以出售的。
從六年前第一次踏上鼓浪嶼嘗試家庭旅館,到現在再次大膽試水高端酒店,闕媛玲坦言,并不希望這條路上自己是孤單前行的,她也盼望有越來越多的個性酒店出現,形成一種氛圍推動鼓浪嶼老院落走得更久、更好。
老院落重回“家庭式”
鼓浪嶼福建路一家去年年底開業的“私嶼咖啡旅館”,主人是來自閩南的一大家子,家庭成員有母親、哥哥、嫂子、妹妹,以及一只名叫“童童”的金毛狗。旅館有三層,一層做成咖啡屋,二、三層住宿。有客來,嫂嫂煮上咖啡,妹妹端上招呼客人。沒客人的時候,一家子坐在吧臺斗斗地主,或者出門溜溜狗,生活倒也其樂無邊。
在復興堂附近的一條巷子里,記者看到一家名為“茶和器”的院落,門口擺了只大木桶,堆滿桂圓,主人為一對莆田夫婦。據主人介紹,這座院子是其臺灣姑姑出資修建的,因著對鼓浪嶼的情結和喜愛,搭建這個平臺,留給侄兒一家經營,“不以賺錢為目的,純粹是因為喜歡這個島嶼。”
家庭式經營,在歐洲國家是很常見的。每年都會去一趟瑞士的作家燈不魯姑告訴記者,在瑞士,“世界最佳五十酒店”里,有很多是家族式經營下來的,大多已有百年歷史。有著與鼓浪嶼相似的老齡別墅,有花開滿園的瑰麗花園,有些院子大到甚至能種上自給自足的蔬菜。她舉例說,蘇黎世老酒店Baurau Lac,已經165歲了,一直是同一個家族經營。在家族酒店紛紛落人大集團之手的歐洲,這家傳了六代卻一直保持世界矚目地位的老酒店,被業內稱為“一個奇跡”。
這種模式,或許能為鼓浪嶼帶來些許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