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一下圍繞在投資者周圍的各類報道,放眼望去媒體的報道與網絡文章標題:賠錢、賠幾千億、都沒賺錢、用腳投票、行業萎縮。當如此詞匯充斥在了投資人的耳邊,占滿了投資人的閱讀視野時,也深化了投資人對基金行業的不滿。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報道中的數據,會發現這些推動客戶走向悲觀或樂觀的數據中所包含的事實是豐富的。以作為產品整體業績代表的指數和比較的指標為例,用什么時間段的數據進行比較才合理呢?
作為新聞,短期的數據更有大眾關注的優勢,報道中經常用的月度、季度、半年、年度的數據比較顯然都太短。但是三年、五年的數據,在現在的市場狀況下,夠合理嗎?
A股市場不僅是一個波動巨大的市場,也是一個各領風騷的市場,各行業、各板塊、各類股票的漲跌此起彼伏,并且相互差距較大,這就造成盡管用的是長期數據,但由于相互之間的增長不同,使得某一行業、特點的股票在某一特定時期可能會有較大增長,使選擇了這類行業、特點股票的基金短期業績有明顯提升,用3年、5年的數據,依然可能是因為截止階段數據的差異,而對三年數據都有較大影響,就使長期業績也顯示出此起彼伏,沒有穩定性的特征。
這樣不穩定的數據特征,使得使用過去長期業績對未來影響的準確度大大降低,用這樣的業績表現指標選擇出來的基金,與未來一段的表現偏差太大,使用如此指標選出來的基金難以令投資者下期獲得相似業績,難以提高投資人基金選擇的滿意度。
用每年的業績比較來進行評價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在不同的年份,不同風格的基金往往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有些基金經理沒有明確的選股風格,缺乏對投資的理解,他們也許會有偶爾表現出業績好的時候,但難以有單年的持續、穩定業績。就算是投資能力較好的基金經理,也會因其策略不同,而表現出在不同年份的不同表現。
追求長期帶給客戶更高回報的基金經理,往往會滿倉、選股偏門并集中,他們往往會有市場上漲或偏好股票為市場熱點的年份業績優異,在市場下跌或風格不配時,表現往往令人失望,其單年收益率或單年排名在同類基金中往往好時好、壞時壞,短期累計收益率也會有類似特征。
選擇單年收益時高、時低的基金,長期回報可能也不錯,但中間過程常常會令人時而喜出望外、時而心驚肉跳,這些基金經理也許是某一階段的明星,在300多只相似的股票基金中,要想異軍突起,沒有足夠集中的持股,并且股票風格特點明顯,不會有明顯超越其他近300只基金的可能。只是選擇對時,而一旦選中的股票當期是市場拋棄的對象,集中持股,即使長期這些股票的確可以為投資者帶來很好的回報,在短期與熱點相悖的時候,業績排名靠后、低于基金指數也是在所難免。
投資這些基金,就需要有更大的耐心與對業績偏差的承受力,往往選時因其與市場熱點的般配,排名靠前而買,買后趕上熱點變化,排名正好偏后,使投資者叫苦連天。也許長期回報亦好,高期望值與階段性與期望的大偏差結合,使中間階段性失望卻難免,如果不能對這種偏差有正確的認識,不能忍受這種偏差而贖回,就難以享受到這類基金的持久回報,并且對自己基金選擇的能力喪失信心,也就降低了對基金長期業績的信心。
以持續穩定回報為目標的基金經理,往往會均衡配置,隨市場熱點調整部分其股票組合,使其基金在短期熱點與長期回報間平衡。如此管理的組合在某一階段表現優異的概率是極低的,但其排名、與基金指數的偏差相對穩定,如此特點的基金并不代表長期沒有好的回報。
有了合理的基金指數,用這個指標去衡量基金經理們的業績,而不再是多元分析下的情緒理解,會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基金的表現,能夠分享基金經理們和市場帶來的回報。
而通過基金每年度的評級、業績、排名而不是累計的評級、業績、排名,能夠幫助客戶選擇出在長期業績好與持續業績好的不同過程特點的基金,讓投資者理解相似的結果,不同的過程對客戶的價值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