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上世紀80年代初第一代留學移民潮以及上世紀90年代初的技術移民潮之后,眼下,中國內地正迎來第三波投資移民潮。不同于此前兩波移民潮的是,此輪移民潮的移民主體是社會“精英”和“新富階層”,移民的手段主要是投資,因此這一波正不斷擴大的移民潮又被認為是一輪“移資潮”。
由國務院僑辦與華僑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1)》說:大陸改革開放30年以來,移民海外人數恐逾450 萬,移民人數穩居世界第一。另據11 月初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一份《2011中國私人財富管理白皮書》顯示,資產超過1000萬元的中國富豪們有46%正在考慮移民國外,另外14%已經開始了這一動作,約三分之一的受訪富豪稱已開始在國外投資。
在中國社會轉型的當下,“移民潮”背后,隱約閃現著更耐人尋味的話題:為孩子移民——現行教育體制的信任危機越來越嚴重; 為生意移民——國內中小企業的營商環境越來越惡劣……那么,這一波接一波的移民,到底帶走了多少財富和人才?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判斷,如此大規模的“移民潮” 不僅使中國的財富、人才、稅收和消費流失,更對“橄欖型社會”的構建造成深遠的影響。
近年來中國個人境外資產增加迅速,2008年至201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100%;據統計,2010年中國流向海外國家的移民資金就高達100億元人民幣,近3年來,保守估計流向海外國家的移民資金至少在170億元。
而知名經濟學家華生則表示,富人移民?明星大腕確實大多移了民, 但我們仍整天躲不開他們的熟臉;大一點的企業家很多也移民了,但轉了一圈都還在國內打拼。富人辦移民不過像窮人給自己辦個保險,別以為他們真的離開了好賺錢的熱土。中產移民才是真移民。真正的問題是留不住想移民的中產,而中產的壯大才是中國未來的希望。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何德旭分析說, 尋找更優質生活資源、擔憂財富安全以及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心等等都是促使中國富人與中產精英選擇移民的最根本原因, 注重“ 身份消費” , 是這一新“ 移民潮”的典型標記。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移民激勵故事是, 一位著名中學歷史教師在其年末微博中意味深長地寫道: “ 上下班開的是德國奧迪, 房產買在澳大利亞, 手上戴的是瑞士手表, 腰上系的是意大利皮帶, 老婆挎的是法國LV,兒子去的是英國留學, 孫子輩的都拿著美國護照。”
聽起來多么令人心動呢,用著國外即安全又“廉價”的高檔商品,子女享受著良好的教育環境,不用在擔心兒女為高考跳樓,不用在擔心子女養老,更不用為了看個小病在凌晨起床排隊掛號……
然而投資移民也并非沒有隱憂。“海歸”變“海待”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個人能否適應國外的就業或投資環境,中西文化的差異能否順利得幫你造就出出色的兒女,投資項目是否能取得預期收益等等,投資移民這本帳還要“精打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