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在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立于不敗之地,則必須不斷創新管理機制,改善經營方式,從而提高競爭力。企業文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與滲透,能夠對企業競爭力的提高起到一種積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企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相互關系
一、企業文化及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和作用
(1)企業文化內涵。廣義是指員工及企業在其長期生產經營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群體意識,并在其群體意識的驅動下所創造的所有成果。狹義是指其員工及企業在長期生長經營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群體意識、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行為方式。(2)企業文化的作用。一是振興作用:通過建設企業文化,使企業走出低谷,擺脫困境。其首先可以振興企業經濟,其次也振興企業的教育、科學以及整個企業的文明總體狀態。二是導向作用:企業文化的形成可以使企業產生“文化定勢”,把全體職工的努力方向引導到企業所確定的目標上來。三是凝聚作用:從企業的各方面使員工團結起來,形成一種集中、聚合、凝合的向心合力。(3)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涵義。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依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要求,使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對職工的創造性和積級性進行充分調動,是以社會實踐活動來促進企業發展。(4)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一是動員、導向作用:動員作用是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的作用,它既表現為宏觀上動員企業的全體干部、黨員和職工為實現黨的總目標和總任務而奮斗,又表現為微觀上動員全體職工為完成企業不同時期的具體任務而努力奮斗。導向作用即教育引導功能。二是轉化作用:主要表現為用正確的思想進行灌輸,促使企業職工解放思想和更新觀念。三是凝聚作用:是指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對企業凝聚力產生的影響。四是穩定作用:通過對職工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保證社會和企業的穩固安定,保證企業職工情緒和職工隊伍的平穩安定,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
二、企業思想政治與企業文化工作的區別
(1)范疇不同。企業文化屬于文化范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屬于政治倫理教育范疇。(2)內涵不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屬于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主要對職工進行思想性教育;企業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除了確立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企業精神文化之外,還包括塑造企業形象,培育企業審美意識,以及改進企業工作環境、企業制度和企業經營管理行為,內建企業精神,外樹企業形象。最后,手段不同,企業文化主要通過文化手段創造文化氛圍,對感情因素比較注重,以此來影響人的思想,制約人的行為,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形成以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群體意識,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則主要在人的學習、生活、生產(工作)等過程中,通過宣傳、談心、激勵等方式,利用黨報,黨刊以及其它宣傳手段和傳播工具,營造和諧、健康的輿論氣氛,并圍繞生產經營這個中心,著重解決企業職工的現實思想問題。
三、企業思想政治與企業文化工作相同點
(1)主體相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皆強調以人為本,調動企業員工的工作積級性、把職工看成是企業的主人,把尊重、理解、關心人作為自身工作的指導原則。(2)兩者目的相同。企業思想政治與文化工作均注重提高員工素質,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都是為了培養、塑造人,加強企業管理;都堅持以培育“四有”新人為目標。(3)內容的重合性。企業文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都要確立與整個社會的正確價值導向相符合的企業價值目標,對企業形象和職工形象加以塑造,使其與企業管理、經營、生產緊密結合。
四、企業思想政治與文化的結合企業文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區別和相同點表明,兩者內容上的滲透性的功能上的互補性可以有機地結合起來,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1)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支持和保證。職工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需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來保障。樹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培育富有鮮明個性的企業精神,塑造良好的企業和職工形象,不單是依靠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就能見成效的,它需要長時期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2)企業文化建設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礎、提供有效載體首先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礎。企業文化建設注重提高職工的文化素質,培養職工高尚的追求,高層次審美情趣,優良的職業道德習慣和文明的行為方式。這就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拓寬思路。再者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效載體。企業文化建設的實施手段、組織機構和表現形式是企業文化的載體。
參考文獻
[1]劉云山.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推進企業文化建設[J].中國職工教育.2011(2)
[2]沈茂清.淺論多元用工機制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徑[J].企業與文化.2009(Z1)
[3]王長明.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J].中國有色金屬.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