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一定實例,探討了一系列測繪新技術的優點以及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旨在促進工程測量技術手段的更新,積極推動新技術的推廣。
【關鍵詞】工程測量;測量新技術;應用
一、工程測量中的數字化技術
(1)地圖數字化技術。在建立各種地理信息系統時,對原有地圖進行數字化處理,在建庫工作中占據了相當大的工作量,對于已有紙制地圖,若其現勢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滿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數字化儀將其輸入計算機,經編輯、修補后生成相應的數字地圖。(2)數字化成圖手段。大比例尺地形圖和工程圖的測繪是傳統工程測量的重要內容,常規的成圖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作業艱苦,作業程序復雜,成圖周期長,產品單一,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數字化成圖技術有內、外業一體化和電子平板兩種模式。內、外業一體化是一種外業數據采集方法,主要設備是全站儀、電子手簿等,其特點是精度高、內、外業分工明確、便于人員分配,從而具有較高的成圖效率。
二、全球定位技術(GPS)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GPS定位技術的出現和不斷發展完善,使測繪定位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為工程測量提供了嶄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長期以來用測角、測距、測水準為主體的常規地面定位技術,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確定三維坐標的、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GPS技術所代替,同時定位范圍已從陸地和近海擴展到海洋和宇宙空間;定位方法已從靜態擴展到動態;定位服務領域已從導航和測繪領域擴展到國民經濟建設的廣闊領域。在我國GPS定位技術的應用已深入各個領域,國家大地網、城市控制網、工程控制網的建立與改造已普遍地應用GPS技術,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線路、地下鐵路、隧道貫通、建筑變形、大壩監測、山體滑坡、地震的形變監測、海島或海域測量等也已廣泛的使用GPS技術。隨著DGPS差分定位技術和RTK實時差分定位系統的發展和美國AS技術的解除,單點定位精度不斷提高,GPS技術在導航、運載工具實時監控、石油物探點定位、地質勘查剖面測量、碎部點的測繪與放樣等領域將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布設靜態GPS控制網能克服山區通視條件差的弱點,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測網點上架設地基準站,流動站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布網。使用3臺套或多臺套GPS可克服常規測量中人員多,又很難達到預期精度的弊端。觀測精度好、效率高,使各礦區坑口控制相互連接,成為整體,值得在礦量中普遍應用。礦山小區域范圍內,有時需要測出大比例尺地形圖或者勘探線,在密林遍布的山區使用全站儀就困難重重,若用動態GPS的RTK技術,在林地掌握好天線長,就能如愿以償。
三、地理信息技術(GIS)
GIS是集計算機科學、空間科學、信息科學、測繪遙感科學、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等學科為一體的新興學科。已成為多學科集成并應用于各領域的基礎平臺和地學空間信息顯示的基本手段與工具。其技術優勢不僅在于它的集地理數據采集存儲、管理、分析、三維可視化顯示與成果輸出于一體的數據流程,還在于它的空間提示、預測預報和輔助決策功能。目前,GIS不僅發展成為一門較為成熟的技術科學,而且已經成為一門新興的產業,在測繪、地質礦產、農林水利、氣象海洋、環境監測、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區域開發與國防建設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采用GIS、數據庫、內外一體化測圖、掃描矢量化及全數字攝影測量等技術,為專業信息系統提供及時、準確、標準化、數字化的基礎空間信息,以建立各類專業信息系統,從而實現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信息化。
四、遙感(RS)技術
遙感(RS)技術由于大面積的同步觀測、時效性、數據的綜合性和可比性及經濟性等優勢,得到快速的普及,多光譜航空攝影和高分辨率的遙感衛星將成為對地觀測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種中小比例尺地形圖都可以利用遙感影像來獲取,為應用于工程測量領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圖、地籍圖以及各種大、中、小比例地形圖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
五、3S集成技術
3S(GPS、GIS、RS)技術的結合是一個自然的發展趨勢,三者間的相互作用行成了“一個大腦,兩只眼睛”的框架,即GPS與RS為GIS提供區域信息及空間定位信息,而GIS進行相應的空間分析以便從GPS和RS提供的海量數據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進行綜合集成,使之成為科學的決策依據。如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三峽等工程,施工范圍大、物流量大、施工周期長,而3S技術為該類大型工程提供了最有效的數據及信息采集、分析處理、表達決策的工具。
參考文獻
[1]青岳.工程測量學[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5
[2]李春.論用于工程測量中的測繪新技術[J].廣東科技.2009(14):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