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行業人力資源狀況,分析“新型工業化”和“大企業大集團”生產技術條件下影響人才需求的因素,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行業未來人才需求進行了預測,提出了人才培養規劃目標和人才培養措施,取得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線性回歸分析;需求預測;人才培養規劃;應用
新疆煤礦企業在管理上的粗放帶來了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落后,自治區煤礦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應用也比較少。筆者在制定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人才培養發展規劃的過程中,對人力資源規劃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探討研究,運用專家評估法、目標預測法、類推法、因果關系模型、時間序列模型等多種方法預測了“十二五”期間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人才需求情況。這里,通過案例分析來了解因果關系模型中線性回歸分析法,用科學的方法建立了煤炭典型企業安全生產情況下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模型,同時,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人才培養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人力資源規劃的功能
(1)有利于自治區統籌協調煤炭煤電煤化工人才培養工作,構建煤炭煤電煤化工人才培養體系。按照企業人力資源規劃制定院校人才培養規劃,統籌院校人才培養規模,形成政府統籌、院校協作、分工負責、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體系。(2)確保企業在生存發展過程中對人力的需求。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與人力資源的結構密切。在靜態的組織條件下,人力資源的規劃并非必要。因為靜態的組織意味著其生產經營領域不變、所采用的技術不變、組織的規模不變,也就意味著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結構均不發生變化。(3)是組織管理的重要依據。新疆煤炭資源開發采用的是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在大型和復雜結構的組織中,人力資源規劃的作用是特別明顯的。因為無論是確定人員的需求量、供給量、還是職務、人員以及任務的調整,不通過一定的計劃顯然都是難以實現的。(4)控制人工成本。人力資源規劃對預測中、長期的人工成本有重要的作用。人工成本中最大的支出是工資,而工資總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中的人員分布狀況。人員分布狀況指的是企業中的人員在不同職務、不同級別上的數量狀況。(5)人事決策方面的功能。人力資源規劃的信息往往是人事決策的基礎,例如采取什么樣的晉升政策、制定什么樣的報酬分配政策等。人事政策對管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且持續的時間長,調整起來也困難,為了避免人事決策的失誤,準確的信息是至關重要的。(6)有助于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只有在人力資源規劃的條件下,員工才可以看到自己的發展前景,從而去積極地努力爭取,人力資源規劃有助于引導員工職業生涯設計和發展。
二、人力資源現狀分析
1.新疆煤炭產業經過近幾年的結構調整,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為進一步實現跨越式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神華、潞安、徐礦、新汶、兗礦、國電、國投、華電等多家國內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相繼進疆,積極參與新疆煤炭工業的開發建設和重組改造,投資開工建設了一批千萬噸級的大型特大型煤礦,使得新疆煤炭產量快速增長,2010年全區累計生產原煤1億噸。目前,大企業大集團已經成為新疆煤炭工業開發建設的主體,提升了煤炭工業整體水平,帶動了全區新型工業化的建設。通過推進小煤礦采煤方法改革,推廣壁式采煤方法,開展堅硬頂板硬質煤層綜采放頂煤試驗研究,全區采煤方法改造基本完成,煤礦開采技術水平顯著提高,國有重點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90%,原煤生產工效13.95噸/工。然而,新疆煤炭現有人才遠遠不能適應產業大發展的需要,目前,新疆煤礦從業人員約12.5萬人,其中,煤礦專業技術人才5470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4.4%,遠低于全國規模以上煤礦7.3%的比例,與發達國家煤礦60%的水平相比,更是相差甚遠。特別是煤礦開采技術、礦山機電、地質勘查、礦山測量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十分缺乏。采掘一線工人整體文化水平低,農民工比例過大,文化程度偏低、安全意識差、流動性大,職工隊伍不穩定。
2.新疆電力工業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已擁有了一批專業技術人員。近年來,新疆電力行業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國家電力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等大型電力企業相繼進入新疆開展煤電的開發,吸引了內地的一些高技術專業人才來疆工作。
3.新疆煤化工行業處于起步階段,煤制甲醇、煤制氣、煤制烯烴等人才極其缺乏。根據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建設吐哈、準東、伊犁、庫拜4大煤炭基地和13個重點礦區,積極推進煤電煤化工產業發展。到2020年,全區煤炭生產能力將達到12.3億噸,煤電裝機6840萬千瓦,新增裝機約6030萬千瓦,向東送電2280萬千瓦。煤液化和焦炭生產能力達到5700萬噸,煤氣化生產能力達到135億Nm3 。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產業大發展急需大量人才,然而,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人才培養能力、培養數量、培養規格和專業結構遠遠不能適應煤炭產業發展的需要。新疆培養煤炭煤電煤化工類專業人才的高校主要有新疆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新疆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巴音職業技術學院和新疆昌吉職業技術學院(與內地聯辦),年培養能力約2000人。培養技能人才的學校有烏魯木齊煤礦技工學校、哈密煤礦技工學校、哈煤集團職業中等技術學校、烏魯木齊電力學校、新疆化工學校等5所,年培養能力約2000人。現有煤礦安全技術培訓機構67個,其中,二級1個,三級17個,四級49個,每年培訓中高級煤礦管理技術人員約2500人次,培訓特殊工種人員約12000人次。
三、人力資源需求預測
(一)專門人才需求預測模型
專業技術人才是煤炭煤電煤化工企業進行“高產高效”建設的基礎,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人才培養發展規劃中采用按人才密度預測函數模型預測專業人才需求。預測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規劃一個合理的人才密度函數,所謂人才密度,是企業專門人才數占職工總數的比重。本文中所指的人才與政府部門所采用的統計口徑相一致,將專門人才和技能人才統稱為人才資源,專門人才一般指具有中專及中專以上學歷者或者具有初級及初級以上職稱者;技能人才一般指具有中級及中級以上技術等級者。本文主要介紹煤炭典型企業專門人才的預測,通過多種預測方法的結合可預測新疆煤炭煤電煤化行業所需人才數。(從研究的角度考慮,隱去了典型企業名稱,并對部分原始數據作了部分的改動)
(二)典型企業人員需求預測模型
一個煤礦企業維持正常生產需要的人員受多種因素制約。規劃階段,由于組織結構不明晰,對人員的需求也只能采用同類企業比較或某種新方法加以預測,本次預測對象是典型大企業大集團,類比的方法不適應高產高效礦井建設的總體要求,因此,采用回歸分析法預測函數模型預測企業人員需求。
1.預測模型參數(自變量)的確定。通過對2006~2010年“吐哈、準東、伊犁、庫拜”四大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典型企業進行調研,分析典型企業主要生產過程、崗位設置和人員配備情況。發現未來時期人才資源的需求量主要受煤田地質情況、技術先進程度、管理模式、生產規模等諸多因素影響,對影響人才增長速度和發展規模的各種因素進行了認真的分析,選取最能反映煤田地質情況、技術先進程度、管理模式、生產規模的年產量和全員效率為自變量,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對典型企業“ 十二五”時期人才資源需求進行合理預測。
2.回歸模型的建立。建立二元線性回歸預測模型:y=β0+β1x1+β2x2+ε。其中:
y——職工人數(人)
x1——年產量(萬噸)
x2——全員效率(噸/工)
β0——截距
β1,β2——系數
ε——常數,E(ε)=0
通過對典型煤炭企業人才現狀和科學技術水平調研,得到表1 所示數據。
表1典型煤炭企業歷年年產量、全員效率、職工人數統計表
3.數據處理及預測。選取表1中2006年到2010 年相關數據輸入到計算機中進行回歸分析,得出:標準誤差:SE=1.572982,由此說明所作的預測是可信的;可決系數:R2=0.98113,由此說明所選取的四個參數均與人才發展的規模起到很好的解釋作用;相關系數:r=0.988132,因為r值接近于1,說明所選取的自變量與人才發展具有相當大的相關性。用最小二乘法求β0,β1,β2的估計量:作離差平方和
選擇β0,···,βk使Q達到最小。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建立二元線性回歸方程:β0=917.6478,β1=2.1365,β2=-10.754,y=917.6478+2.1365x1-10.754x2,利用公式,根據企業“十二五”規劃年產量和全員效率,可預測該企業年度需要職工人數,同樣根據預測模型也能計算得到專業人才需求人數。(見表2)
表2典型煤炭企業職工人數預測表
四、效果分析
通過運用多種預測方法,得出了“十二五”期間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專業技術人才的具體需求,據此制定了切合實際的人才培養目標及落實目標的具體方案。建立了以6所高職院校、13所中職院校和各地州技工學校、成職教中心共同構成的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人才培養基地。設立了自治區煤炭煤電煤化工人才培養協調辦公室,統籌協調自治區煤炭煤電煤化工類專業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通過大力開展“訂單”培養,將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與推動自治區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結合起來,為產業大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按照規劃目標進行落實后,人才培養工作進展順利,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馮國保,韓可琦,陸后軍.煤礦企業人力資源規劃模型[J].礦業快報.2007(1)
[2]劉連福.一元線性回歸方程中回歸系數的幾種確定方法[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
[3]徐儒.利用線性回歸算法評價教師教育信息化問題[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