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討醫院檢驗科工作人員的職業危害和防護問題,使每個檢驗人員對職業危害和防護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從而做好自我防護。
【關鍵詞】檢驗科;生物安全隱患;防護
一、亟需注意的生物安全隱患
(1)醫院領導重視不夠。有的醫院領導認為感染管理部門不能創造經濟效益,因此,未給予應有的重視與支持,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實際上對管理流于形式。(2)檢驗人員生物安全防范意識不足。部分檢驗人員醫院感染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較差,在工作場所進食、飲水、吸煙,甚至穿著工作服進入休息間等。這是因為檢驗人員缺乏全面的生物安全防控知識。(3)檢驗科工作區域的布局欠合理。部分醫院室內布局不合理,設計不科學,采光通風欠佳,有的用房面積不足,不能嚴格區分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清潔區;防護設施很差,未設生物安全柜,也沒有超凈臺。(4)檢驗人員的職業暴露問題。部分檢驗人員在工作中不按消毒隔離制度操作,圖方便不戴工作帽、口罩和手套工作,甚至用接觸傳染源的手接聽公用電話;當發生職業暴露時應急措施不當,如遇到標本濺灑、皮膚破損、標本污染面部、眼部、濺入口腔時,忙亂中往往忽視了傷口的消毒處理,如為傳染性血清標本,則很容易導致交叉感染。
二、加強安全防護意識的措施
(1)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提高防范意識。醫院領導應組織員工學習《人員培訓制度》、《意外事故登記制度》、《實驗室安全制度》、《職業暴露個案登記、處理、上報制度》、《實驗室消毒記錄制度》、《廢棄物交接處理制度》,《污染區桌面、地面、儀器消毒程序》、《防護服穿脫程序》等,制定消毒隔離制度及應對職業暴露的應急預案并嚴格執行。通過這些制度和程序來約束工作人員嚴格操作規程。對新職工應進行生物安全的崗前教育,并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進入化驗室工作。(2)加強檢驗人員的自身防護。由于化驗室直接接觸血液、體液標本,有感染的危險性,工作人員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時穿隔離衣、戴口罩、橡皮手套。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采血必須實施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對每個患者操作前洗手。對疑似艾滋病、性病、傳染病患者的標本應嚴加防范,進入隔離區操作,工作人員穿隔離服、戴隔離帽和口罩等,標本及時就地無害化處理,并將疫情盡快上報上級機關進行善后處理。檢驗人員在操作時容易被針頭、銳器、碎玻璃刺傷,引起感染,遇到上述情況,要立即擠壓傷口、排出血液、清洗消毒,必要時根據污染物攜帶的病毒及細菌種類及時注射相應的抗病毒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加以預防。(3)檢驗科生物安全設施的建設。檢驗科由于生物安全的需要,必須改善工作環境、嚴格劃分工作區域,加強實驗室通風采光。檢驗科應合理設置清潔區、污染區、半污染區,并有明顯的標識,不同區域具備不同的功能,工作人員嚴禁將傳染源帶到清潔區。生物安全柜是一種用于可產生微生物氣溶膠操作場合的安全裝置,用以保護操作者本人、實驗室環境及實驗材料,避免接觸在操作原始培養物、菌毒以及診斷標本等具有傳染性的實驗材料時可能產生的傳染性氣溶膠和濺出物。資料表明,正確使用生物安全柜,可有效減少實驗室獲得性感染及培養物交叉感染,同時也可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因此,醫院必須添置生物安全柜,同時配備噴淋設備和洗眼設備,遇到職業暴露時可及時進行應急處理。洗手池必須安裝實用經濟型的感應水龍頭或腳踏式水龍頭,可減少醫護人員交叉感染。(4)醫療廢棄物無害化處理。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分類存放,分別用防滲漏的黃色和黑色垃圾袋收集后集中無害化處理。污染的采血針頭、刀片等放入利器盒存放,高壓消毒后再行處理。醫療廢棄物有專用的表格進行重量、數量登記,由專人收集、運送,杜絕醫療垃圾未經消毒滅菌處理流入社會。(5)加大檢查督促,指導制度落實。醫院感染科加強對檢驗科消毒隔離,醫療廢棄物管理等方面的督促,派專職人員深入科室檢查指導醫院感染制度執行情況,在知識更新、技術操作、管理水平上給予幫助和指導,使檢驗人員充分認識醫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自覺提高防護意識,加強實驗室的醫院感染監測,促進檢驗科醫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總之,檢驗科工作人員的生物安全防護不僅關系到個人自身健康和家庭幸福,也直接影響到科室的工作實力,甚至威脅醫院的醫療安全。無論醫院規模大小,進行醫院安全管理都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只要領導思想重視、職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管理制度健全、嚴格執行規程、事事責任到人,就一定能從源頭上消除隱患。
參考文獻
[1]余憲.自動化檢驗儀器的廢液和廢物的消毒管理方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5):585
[2]張敏,李偉宏,劉麗.檢驗科醫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預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