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想要研究的是:運用已有的歷史數據,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下,對我國內部經濟的傳遞效應以及匯改前后傳遞效應大小的變化,利用VAR模型及脈沖響應函數來研究匯率對價格傳遞效應,得出結論,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傳遞效應;VAR模型;脈沖響應函數
一、向量自回歸模型及脈沖響應函數
VAR模型把系統中每一個內生變量作為系統中所有內生變量滯后值的函數來構造模型,從而將單變量自回歸模型推廣到有多元時間序列變量組成的“向量”自回歸模型。VAR(p)模型的數學表達式是:yt=A1yt-1+···+Apyt-p+Bxt+εt t=l,2,…,T(公式1)。其中:yt是k維內生變量,xt是d維外生變量,p是滯后系數,T是樣本個數。εt是k維擾動向量。下面以VAR(2)模型來說明脈沖響應函數的基本思想:xt=a11xt-1+a12xt-2+a13yt-1+a14yt-2+u1t(公式2)。yt=a21xt-1+a22xt-2+a23yt-1+a24yt-2+u2t(公式3)。模型中隨機誤差項稱為信息(innovation),u1,u2為白噪聲序列,且兩者不相關。
二、數據處理
圖1
本文利用2006年全年各月的CPI環比數據,有環比指數作為中間量就能計算出CPI各月的定基指數。剔除季節性因素造成的影響,我們對數據取對數。為便于討論,將CPI和REER,M的時間序列的走勢繪制為圖1。據此構建匯率——消費者價格傳導效應模型如下:lnCPIt=r0+r1lnREERt+r2lnMt+εt。因此,在研究匯率波動對上述指數的傳導效應時,匯率波動對價格及貨幣發行量的VAR結構為:VAR=(lnCPI,lnREER,lnM)。利用ADF單位根檢驗可得VAR結構中相關變量的都是一階平穩的,經過多次試驗我們最終選擇二階滯后,VAR估計的輸出結果為:LNCPI=0.9436159726×LNCPI(-1)-0.1355708914×LNCPI(-2)-0.0632690045×LNREER(-1) +0.1387245515×LNREER(-2)+0.3005972255×LNM(-1)-0.2628541002×LNM(-2)+0.3533125462。輸出結果的第三部分如下:
可知我們選階數為2時AIC的值小于SC值(-20.48267<-19.53035),表明選擇2階是比較合理的,且經過檢驗可得Var模型的全部特征根的到數值都在單位圓里面表明VAR模型穩定。本文選擇廣義脈沖響應分析方法,脈沖響應時間設定為10期,給定自變量變動的一個標準差沖擊來考察名義有效匯率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響應函數。
圖2 匯率沖擊引起CPI變換的響應函數
圖3貨幣供應量對CPI的響應函數
由上圖可以看出,在本期給匯率一個正標準信息沖擊后,CPI在第一期沒有反應,第2~3反應比較明顯,是負向的,使得CPI下降,在短期內匯率變化對CPI產生正的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匯率對CPI的影響是越來越少的。反而貨幣供應的影響對CPI是有長期影響存在的。
三、基本結論
2005年以來,雖然對各國的匯率有升有降,但從加權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來看是不斷攀升的,在國際上人民幣在不斷升值。在短期內匯率變化對CPI產生正的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匯率對CPI的影響是越來越少的。反而貨幣供應的影響對CPI是有長期影響存在的。
由于匯率對國內價格的傳遞效應比較小,可以考慮實行更加富有彈性的匯率制度。再則要實行穩定、可信的貨幣政策,以穩定通貨膨脹預期,從而穩定并降低匯率對國內通貨膨脹的傳遞,以隔絕外部沖擊給國內通貨膨脹造成的壓力。
參考文獻
[1]Goldberg P K.Knetter M M·Goods Prices Andexchange Rates:What have we Learned[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1243~1272
[2]Obstfeld M.Exchange Rates and Adjustment:Perspectives from the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R].NBER Working Paper.2000(9)
[3]童光榮,何耀等.《計量經濟學實驗教程》.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4]郝麗.《我國匯率對價格的傳遞效應研究》.碩士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