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新課程標準則明確提出“注重學生發(fā)展”、“注重科學探究”,“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等許多新的教育理念。然而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些現實的問題。我就當前實驗教學的現狀和我在教學工作中采取的一些策略來談一談。
關鍵詞:實驗教學 策略 課程標準 創(chuàng)造思維 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通過各種實驗活動,對啟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等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物理新課程標準則明確提出“注重學生發(fā)展”、“注重科學探究”,“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等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對于探究實驗的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物理實驗教學的重點和新點,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為體現這一新課程理念,不少地區(qū)特將物理實驗操作能力考查納入中考并計入中考總分。我們鄭州地區(qū)也將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計入中招總分。這對理化生的教學工作無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當前實驗教學的現狀
目前,大部分中學在資金投入、儀器配備、實驗室的建設、師資素質、領導認識等方面存在差異,大部分中學由于種種客觀和主觀的原因,使實驗教學停留于表面,甚至依然采用講實驗、背實驗的方式,致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得到較好的培養(yǎng)。在多年的實驗教學工作中,我認為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學校經費不足,儀器配備不齊。雖然在“普九”中給基層中學填補了不少儀器,但是隨著新教材的實施,舊儀器的配備已不符合要求,在開展實驗教學工作時,還要陸續(xù)配備電池、酒精等消耗品。由于學校考慮到經費問題,導致學校教材中的實驗不能開設。
2、對實驗教學工作認識不到位。雖然提倡素質教育,可重視知識傳授,輕視基本技能的訓練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部分學校沒有把實驗室的工作納入學校的目標管理中,使實驗工作得不到落實。
3、重建設,輕管理。部分學校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搞突擊建設,檢查驗收完了以后管理工作沒有跟上,實驗室的正常工作不考核,不檢查,不督察,使得實驗室僅是一個窗口,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影響了素質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
4、實驗管理員素質不高,隊伍不穩(wěn)定,與教學配合不協調。相當部分基層中學沒有配備專職實驗教師,甚至有的是臨時安排的非本業(yè)的實驗教師,對儀器不熟悉,不掌握其性能,更談不上科學管理、維修及自制與創(chuàng)新。
二、教師在教學中應采取的策略
針對目前實驗教學的現狀,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應對策略呢?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和我校的教學實際,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生活實踐入手——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知識是從實際生活中來,又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的,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這一理念。我在進行平面鏡成像的探究教學中,通過視頻讓學生觀察平靜湖面岸邊景物的倒影,體會成像的原因,觀察像與物的大小和像與物到水面的距離等使學生對平面鏡成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看到只能從一個方向看到岸邊景物的倒影,即光線平行射到湖面,反射光線也平行射出,形成鏡面反射;當微風吹拂水面時,水面泛起波紋,倒影就亂了,但這時卻從其他方向看到了紊亂的倒影。平靜的水面變成了凸凹不平的水面,鏡面反射成了漫反射。通過這些生動而直觀的生活實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了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飛躍。
2、抓住學生認知特點——切實重視演示實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物理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guī)律前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感受頗深。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成績優(yōu)秀的物理尖子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具有很強的“悟性”,這種“悟性”源于對日常生活豐富的感性認識。對物理學習有障礙的人,其最大的障礙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對日常生活的用心觀察,頭腦中缺乏感性經驗,而這些感性經驗恰恰是物理思維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名物理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盡一切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出豐富多采的物理現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師不僅要用好課程標準上規(guī)定的演示實驗,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話、一幅插圖、一道習題也可以將它搬上“講臺”,進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僅僅是“教師演,學生看”,還可以是“教師導,學生演”,即邊學邊實驗。例如:利用雞蛋可以做很多實驗,例如浮力、大氣壓、慣性。雞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導學生利用雞蛋做實驗,既可說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緊貼學生學習規(guī)律——利用學生實驗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探究能力
分組實驗多以測量性、驗證性和實用性實驗為主。要提高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手、眼、腦并用,進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動。例如講八年級電路時,給學生二只小燈泡和二只開關,以及必要的導線、電池,讓學生自由連接,最后由老師一一講評,分析各種所接電路的優(yōu)缺點,從而得出電路的連接方法和各自的特點,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4、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加強課外小實驗,引導學生參與實踐
物理小實驗,小制作的題材廣泛,材料非常豐富,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有益活動。對每章或每節(jié)課后的小制作、小實驗,教師可適當給予指導,提出必要的建議。使得學生能夠善于動腦動手,因陋就簡就地取材,把小實驗、小制作活動搞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雖然課外實驗活動在許多方面略顯粗糙或不規(guī)范,但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高,尤其在設計和準備過程中那種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及操作過程,是在其它途徑中無法體會到的。例如,在講完光的直線傳播和小孔成像之后,要求學生課外做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制作針孔照相機的小實驗。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并得出實驗結果,老師再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太陽光經過茂密的樹林會在地上形成光斑等例子來分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和小孔成像的原理,以及小孔所成像的特點等。
5、發(fā)揮備課組集體優(yōu)勢——搞好組內團結合作,相互協作、相互補充、相互學習
雖然當前相當部分基層中學沒有配備專職實驗教師,或是安排的非專業(yè)人員進實驗室當實驗教師,但這絕不能成為物理教師不好好上實驗課的理由。我們可以發(fā)揮集體備課的優(yōu)勢和團體的力量:集體研究實驗課的設計思路,集體整理擺放實驗器材,集體反思教學效果。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蘊含了許多科學方法和技巧,只要我們仔細鉆研,細心發(fā)現,不斷總結,把握時機,恰當點撥,把這些科學方法運用到教學之中,就能不斷提高中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