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具有共公物品和公共權益的性質,公共性是高等教育公共管理基本原則。我國高等教育公共管理中的行為失范還有很多,需要進行糾正的問題也是艱巨而復雜的,并且我國高等教育公共性受到現實因素的影響也不可小覷,有效的改善高等教育公共管理,能夠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高等教育 公共管理 行為
公共管理是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公共事務是公共管理的起點,決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態勢。近年來,國內學界對公共管理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從總體上來看,公共管理對我們還是一個新課題,公共管理的發展還在起步階段。
一、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式,具有教育的一般性質,就是教學的作用,屬于國家的“公共物品”。在當今社會,無論是私有化的高等教育學府還是國家公有的教育學校,其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作用都是同樣的。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高等教育的社會功能日趨顯著,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的依賴性也是越來越深。在早些年,約翰·S·布魯貝克的《高等教育哲學》就分析了在“認識論”教育哲學和“政治論”教學哲學兩種主要哲學下對高等教育的學術自治、學術自由、高等教育為誰服務、高等教育學、治學道德等實際的問題提出了相當完整的高等教學哲學體系。并且他認為“高等教育卷入社會的事務中就越有必要用政治觀點來看待它。就像戰爭意義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給將軍們決定一樣,高等教育也相當重要,不能完全留給教授們決定”。所以,在我國高等教育公共管理大眾化的今天,高等教育的公共性逐漸的增強了,高等教育管理作為公共事務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公共利益,但是公共利益的判斷涉及到價值的尺度,在這個價值體系中,公平和正義是最基本的價值理念。
二、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的市場化
在市場化形式越來越高的當代社會,高等教育管理的市場化改革稍微慢了一些,并且無法滿足社會對高等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的市場化,主張市場中心論、主張私人部門和非政府機構參與的半公共產品,在這種形勢下,運用公共管理市場化的制度,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在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理論的指導下,推動我國高等教育辦學主體的多元化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高等教育在人們的眼中又有了新的變化。從允許高等院校招收委培生,并允許私人建立學校,我們可以看到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高等教育私人性、市場投資有機化的形式出現了。20世紀90年代,政府明確的把教育行業作為第三產業,并作為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重點,高等教育的“市場化”隨之誕生。
三、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的現實性
我國的發展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的公共資源短缺的現象很明顯,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保證公共財政的合理投入和資源配置就顯的非常重要。由于我國教育公共財政相對世界平均水平較低的現實情況,高等教育規模擴大就帶來了經費的緊張,加之我國各個地區之間高等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從而導致了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的現實性矛盾較為突出。
從我國高等教育公共管理中的本身來看,行為失范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管理主義的盛行。在高等教育公共管理中,績效本身是一種資源管理的手段,要合理的確定目標并設定績效標準,但是有許多地方把績效當成了目的,在提高績效的過程中,公共管理的價值被降低。二是公共管理主體倫理的不端正行為。公共管理主體可分為政府和其它公共管理主體兩個部分,所謂其它的公共管理主體是指為實現公共利益為目標存在的一些組織,一般可以稱為非盈利組織或是第三部門。公共管理在正常情況下是受公眾的委托形式公共權力,以“公”的立場來處理事務,但是在現實情況中,公共權力的行使著利用公共權力來牟取利益用于自己身上。
四、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的問題糾正
我國當前在世界上是高等教育的第一大國,但是距離高等教育強國的道路還任重而道遠,要使我國高等教育公共管理事業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就必須改善高等教育公共管理中的行為失范。
牢固樹立公共管理中共公性的理念,是未來高等教育公共管理改革必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和公共權力使用的約束機制,積極的改善高等教育公共管理,公共決策采用民主化、科學化,盡可能的滿足社會各個利益主體,對公共權力嚴格約束,防止出現以權謀私的情況出現,共同維護大眾的公共權益。經常性的使高等教育公共管理參與到社會之中,因為無論何時,社會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有了這樣一個強大的支柱,就能更好的調節各方的利益,從而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五、總結
從我國的基本國情來看,我國高等教育共公管理的發展,還需要經過漫長而艱辛的路程,雖然我國的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同國際化標準的要求還相距甚遠,只有不斷的開拓創新,勇于探索,才能使我國高等教育邁向一個更高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熊慶年. 我國高等教育公共管理中的行為失范及其矯正[J].教育發展研究,2007(11).
[2]朱照定. 論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的基本矛盾[J].江蘇高教,2005(05).
[3]王婷. 高等教育的公共管理思維探索[J].現代大學教育,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