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次又一次的小學生自殺事件,已越來越受到家長、學校、社會的高度關注。前不久的阜南兩名小學女生的服毒事件再一次對學校教育敲響了警鐘,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而小學體育教育涉及到學生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幾個方面,能全面地反映出學生各方面的活動情況。因此,小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心理表現比其他學科更直接、更突出。而小學體育階段,體育游戲活動又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實施挫折教育,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也是體育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 小學生 體育游戲 挫折教育
前不久阜南兩名小學女生在教室里喝下了農藥,服毒前還留下板書“死了怪老師”。兩名六年級女生認為沒有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相約服下事先準備好的農藥,欲以此解脫竟險些丟掉性命。孩子的荒唐與幼稚,向人們傳遞出一個危險的信號——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失衡。正如專家所說,教育孩子沒有什么靈丹妙藥,家長要學會打開孩子心靈的窗戶,教師對待孩子既要一視同仁又要因材施教,社會要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只有整合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資源,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格局,三匹馬往一個方向拉,孩子健康成長才會遠離“雷區”。
筆者作為一名從教10余年的體育老師,也深切地感受到目前學校教育中挫折教育的缺失,目前的新課程理念中比較強調“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一定程度上導致體育老師不敢批評學生,不愿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承受“挫折”。實際上我認為這是一種誤解。那么如何在體育游戲中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呢?下面我就結合個人的教學經驗簡單來談一談。
一、體育教師要轉變觀念,注重挫折教育的價值
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種提高學生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養學生對受挫的恢復力的教育。觀念是行為的先導。體育教師必須改變教育觀念,提高對學生進行抗“挫折能力”教育的觀念。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強化、深入,人們的觀念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體育教師的觀念也必須隨著轉變,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即教書又育人,把培養健康的、有用的人才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要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要有目的有意識的挫折教育活動融入到體育游戲中,另外要加強教師有關挫折教育的理論實習,對教師進行抗挫教育方面的培訓和交流,使教師能更重視和有效地在體育游戲中實施挫折教育。
二、要承認個體差異,根據不同的性格培養抗挫折能力
體育游戲過程中是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時機和場所,但應注意對不同性格的學生,要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首先要弄清學生的性格類型。體育游戲中,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活動,聆聽他們的談吐,判斷學生性格,根據學生的性格分組,進行施教。外向型的學生,他們活潑、樂觀、開朗、向上,同時也易驕傲自滿,根據上述特點對他們可采用單刀直入法,直言不諱進行說服教育,可提出較高的要求,設立更高的目標,創設困難和挫折情景,從而矯正他們的驕傲自滿,不服從指揮的毛病。內向型的學生,則少言寡語,不善言表,應采取婉轉法,宜旁敲側擊,啟發誘導,逐漸滲透,感化學生;抑郁型的學生,要講究策略,抑郁型心理表現一般為悲觀,悲傷,失助,低自尊和絕望,輕微疲勞,易怒,優柔寡斷,回避交往和厭世,總之抑郁是以壓抑占主導的情緒狀態,針對這些學生,應采取導引法,引其上路導其上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參加與人進行合作的游戲項目,如“兩人三足”、“夾球接力”、“鋪路搭橋”等集體項目,參加可增強人們戰勝困難,培養堅強自信心和果敢意志品質的如“障礙跑”、“獨木橋”、“沖過封鎖線”等游戲項目。
三、充分利用游戲情景,增強小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在小體育游戲中開展挫折教育,要充分利用課堂中的條件,有針對性和預防性的去創設挫折情境,讓學生在體育游戲中遇到挫折,通過學生親身的體驗,讓學生自己尋找戰勝挫折的辦法,從而增強戰勝挫折的信心。
在體育游戲競賽中,更容易讓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體育游戲中孩子遇到的挫折有很多種形式,比賽、批評、忽視等等都能夠讓孩子產生挫折心理。
1.失敗
失敗一詞對于小學生來講可能會成人化一點,但失敗的情形在小學實際教育生活過程中也確實無處不在,和伙伴們比賽輸了,教師提出來的要求完成不了,等等都應該算是失敗。
2.批評
批評一詞算得上是教育工作者的口頭禪,但是對那些在家長殷勤呵護下,沒有受過半點挫折的孩子來說,根本就接受不了,都不要說用言語批評,就算是一個批評的眼神,孩子都會記憶猶新。
3.懲罰
這里所指的懲罰只是一種簡單的處罰,比如在體育游戲過程中不遵守紀律或者搗亂,教師讓其坐到旁邊看其他伙伴們活動,在小段時間內不讓他參加;亦或是在體育游戲中,輸的一方要進行相應的處罰,如俯臥撐、立臥撐、蹲起、折返跑等等。
4.忽視
忽視對于某些小學生來講特別敏感,一時沒有照顧到或者沒有回答他的問題,以及其他原因,都會導致其感覺到受冷落了,被老師忽視了,從而引發其內心的失落感。
在體育課堂中,小學生遇到以上形式的挫折的時候往往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有的用生氣來表達自己受挫折了,有的用哭來表達自己受挫折了,但歸納起來,小學生受挫折以后,教師在引導方法和教育方式上是一樣的,首先要讓他清楚為什么會受這樣的挫折,通過教師的引導,為孩子找出原因;其次要鼓勵他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能夠泄氣,要尋找解決的辦法,并努力去戰勝挫折。
總之,小學階段的挫折教育和小學生的快樂成長并不矛盾,“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逆境可以讓小學生得到磨練,在不斷承受挫折、不斷戰勝挫折中長大的孩子更能體會到快樂;在不斷承受挫折、不斷戰勝挫折中長大的孩子更加具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讓小學生在一系列的體育游戲活動中遭遇挫折,感受挫折,并從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自信心,鍛煉心理素質,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