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涂料具有裝飾功能、保護功能和居住性改進功能,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儲存方法不當或施工方法不正確,會造成各種各樣的病變,本文探討了建筑涂料的病變及處理方法。
關鍵詞:建筑涂料 病變處理方法
涂料是指應用于物體表面而能結成堅韌保護膜的物料的總稱,建筑涂料是涂料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在我國,一般將用于建筑物內墻、外墻、頂棚、地面、衛生間的涂料稱為建筑涂料。建筑涂料具有裝飾功能、保護功能和居住性改進功能。各種功能所占的比重因使用目的不同而不盡相同。裝飾功能是通過建筑物的美化來提高它的外觀價值的功能。主要包括平面色彩、圖案及光澤方面的構思設計及立體花紋的構思設計。但要與建筑物本身的造型和基材本身的大小和形狀相配合,才能充分的發揮出來。保護功能是指保護建筑物不受環境的影響和破壞的功能。不同種類的被保護體對保護功能要求的內容也各不相同。如室內與室外涂裝所要求達到的指標差別就很大。有的建筑物對防霉、防火、保溫隔熱、耐腐蝕等有特殊要求。居住性改進功能主要是對室內涂裝而言,就是有助于改進居住環境的功能,如隔音性、吸音性、防結露性等。
建筑涂料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儲存方法不當或施工方法不正確,會造成各種各樣的病變。現歸納建筑涂料的病變及處理方法如下:
一、儲存病變及其處理方法
涂料進場后,若沒有馬上施工或者該材料生產日期離進場時間較遠,可能產生以下質量病變。
1.沉淀。顏料沉到底部不能再分散。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涂料在儲存期內攪拌或搖動不足;儲存過久或溫度過高;稀釋不當或用不適合的材料稀釋。為了防止涂料產生沉淀現象,應該避免過熱或長期儲存,按生產商的指示儲存涂料,并采用指定的稀釋劑和稀釋方法。
2.結皮。涂料在儲存期間,由于容器不密閉、儲存環境溫度太高或涂料原本配方不良,會在容器內結皮。防止涂料結皮的方法為:避免不必要的漆桶開啟;保證容器密封;按指定的適當條件儲存。
3.粘度降低。涂料在儲存期間如出現粘度降低并產生異味,說明細菌降解了樹脂的蛋白質和其他的增稠劑,此時涂料已經變質,應將其棄掉。
二、施工過程中病變及其處理方法
1.慢干和回粘。涂料刷涂后,漆膜超過規定時間仍未干,稱為慢干。若漆膜已形成,但仍有粘指現象,稱為回粘。其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刷涂的漆膜太厚;前遍漆尚未干透又刷涂低第二遍漆;催干劑使用不當;基層表面不潔凈;基層表面未完全干燥。處理方法為:對輕微的慢干和回粘,可加強通風,適當提高溫度;慢干或回粘較嚴重的漆膜,要用強溶劑洗凈,重新刷涂。
2.粉化。涂料涂刷后漆膜變成粉狀。其產生原因主要是:涂料樹脂的耐候性差;墻體表面處理不良;涂刷時溫度過低,導致成膜不好;涂刷時涂料摻水太多。解決粉化的辦法是,先將粉化物清理干凈,然后用性能好的油性封墻底漆打底,最后涂刷二道耐候性較好的內外墻涂料。
3.變色和褪色。漆膜上出現變色或褪色是由于:底材中濕度過高,水溶性鹽結晶在墻的表面造成變色及褪色;基地材料有堿性,侵害了抗堿性弱的顏料或樹脂;氣候惡劣;涂料選材不當。在施工中如果見到這種現象,可先將出現問題的表面擦去或鏟去,讓水泥完全風干,然后加涂一層水性或油性封墻底漆。
4.起皮和剝落。由于基地材料的濕度太高,表面處理不干凈,加上刷涂方法不正確或使用劣質底漆,會造成漆膜脫離基層表面。碰到這種情況,應先檢查墻體是否滲漏,若有滲漏,應先解決滲漏問題。然后將脫落的漆及松動物質剝除,在有毛病的表面補上耐久性強的膩子,在用油性封墻底漆打底。
5.起泡。漆膜干透后,表面出現大小不同突起的泡點,用手壓,感到有輕微彈性。其產生原因是:基層潮濕,水分蒸發引起漆膜起泡;噴涂時,壓縮空氣中有水蒸氣,與涂料混在一起;底漆未干透,遇到雨水又涂刷漆面,當底漆干結時產生氣體將面漆頂起。治理的方法是:輕微的漆膜起泡,可待漆膜干透后用水砂紙打磨平整,再補面漆;較嚴重的漆膜起泡,須將漆膜鏟除干凈,待基層干透,針對起泡原因進行處理。然后在刷油漆。
6.流掛。在施工現場,經常可以發現漆從墻面上流掛或滴下來,形成眼淚狀或波紋狀的外觀,俗稱滴眼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漆膜一次涂得過厚;稀釋比太高;在沒有打磨的舊漆面上直接涂刷。解決的方法是;多次涂覆,每次均涂薄薄一層;降低稀釋比;用砂紙打磨被刷物體舊漆面。
7.起皺紋。漆膜形成起伏的皺紋。產生的原因是:漆膜過厚,表面收縮;涂第二層漆時,第一層還未干透;干燥時溫度過高。為了防止出現這種狀況,應避免涂得太厚,刷涂應均勻。刷涂兩道漆間隔時間一定要足夠,要保證待第一層漆膜完全干透后在涂第二道。
8.起層。起層又稱咬底。發生起層現象的原因是:刷涂時底層漆未徹底干透,面層的稀釋劑溶脹下層底漆,使漆膜收縮和起皮。解決辦法與防止起皺紋的方法一樣,圖層施工須按制定的時間間隔進行,涂層不能涂的太厚,底漆完全干透后在涂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