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逐步融入全球化,中國文化傳統和歷史內涵的獨特魅力吸引了無數的外國游覽者競相來到我國的旅游景點或者文化圣地參觀。對外國游客的歡迎不僅表現在待客真誠的態度上,還要從語言角度搭建一座友誼的橋梁,此時旅游英語就表現出一種溝通兩種文化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紐帶作用,正基于此,本文就從旅游英語的翻譯特點入手,對旅游英語翻譯理論和策略解讀,探討翻譯實踐中如何做到“信、達、雅”。
關鍵詞:旅游英語 翻譯特點 文化特色
一、旅游英語語言特點解析
1、 術語使用頻繁、語法特殊
旅游英語作為一種實用性很強的語言,涵蓋了大量與旅游行業相關的單詞和習語,即是旅游英語術語。而作為為參觀者提示作用的導游用語,強調其使用過程中要注意用詞的簡潔,便于游客在第一時間內了解導游的意圖,比如通知性內容,就要冠以ANNOUNCEMENT等字眼,既引起游客的注意,又能讓游客一目了然;對交流對象通常使用泛指的形式來表達,比如在對游客的稱呼上,將類似Dear Travellers的敬稱在通知正文里換做一般泛詞:“Tourists are requested to note that the zoo is open as from Jun 1,2011(游客請注意,動物園將在2011年六月一日期開放)?!?/p>
2、 禮節特征明顯
在對日常外語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對所學語種與母語的轉換過程,都必須要加入相應文化特點的因素。傳統文化是反映一個國家或者民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價值觀、待人接物態度、社會地位等很多觀念的綜合,我們在交流過程中,對交流對象語言文化的特點、民族風俗、禮儀需求、節日忌諱等要胸有成竹,避免在兩種文化做交流的過程中,因為翻譯失誤導致游客對中國文化理念的理解偏差。但同時,對不同場合的交流特點也要“因地制宜”,比如在招待會或者宴會上,賓主雙方在表達歡迎和感激之意時,用于較為嚴謹,需要注意此時講話內容是否和適宜;而作為旅行團的接待致辭,需要在輕松愜意的氛圍內進行,因而其用語也更為活潑、輕松。但是作為對來賓的尊敬之意,無論多么隨和的場合,也要注意致辭開頭對來賓的敬稱,比如“Ladies and Gentlemen”等。只要將語言層次條理安排得當,語言生動就可以主動的拉近外賓與接待工作人員的距離,并達到和諧愉快的氛圍。
3、 文化特征需求
無論是書面化的旅游英語,還是交流過程所使用的英語口語,都是以宣傳中國文化傳統以及歷史內涵為本質,而其相應的功能就是結合介紹內容,以生動的語言表達景點的歷史背景、當地文化特色,引起游客進一步了解的興趣,進而達到宣傳本國文化的目的。綜上所述,旅游翻譯英語的重點是要將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信息轉譯為英文,但是又要顧及游覽者的理解能力,將需要表達的內容結合游客熟悉的文化背景方式表達出來。下面以對云岡石窟的簡介來展示如何按照上述要求,將中國文化的精髓展現給游客。
“位于大同西北武周山的云岡石窟,始建于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后獻文帝、孝文帝等帝王均在此續建,經百余年始成。石窟內雕像最大一座雕像高17米,最小的僅為數寸。雕飾奇偉,在中國宗教、歷史上具有極大的價值,并成為東方藝術的典范。”對此文需要加工的部分包括對文物建造者、藝術特點和詳細地點部分的省略,和對事實主要數據的繼承,增加對文化內涵的解釋部分,從而保留原文需要表達的文化內涵。譯文如下:“located in Da tong, Shanxi province, the Yungang Grottos are a complex of over 51000 Buddhist statues as large as 17meters; tall or as short as a few inchies. Built for over a hundred year;they are of great historic and artistic value.”[1]
二、旅游英語翻譯的理論與策略
外國游客的旅游是一種跨文化的交流行為,在雙方溝通的過程中充溢著雙方豐富的文化底蘊,因此,在英語翻譯實踐中,譯員除了要對旅游英語的語言表達方式掌握熟練,更要考慮游客與景區雙方不同的文化、文體因素,在翻譯實踐中不斷積累英文和中文的文化特點,將翻譯技巧與文化交流融為一體。
1、 旅游英語的翻譯理論
旅游英語翻譯的首要理論為目的論。從旅游英語翻譯的本質上來分析,譯員所要做的就是將本國文化傳播向外國游覽者,因此翻譯行為需要有很強的目的性。確定了翻譯行為的目的,接下來就可以逐步分解翻譯行為的過程。
鑒于中國文化特色的精髓就是景、物的美感與文化底蘊與其相應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民眾的審美水平相對應,而在西方大部分國家中,則重視的是事物存在的實際性,因此,在旅游英語的翻譯實踐中,我們不能簡單的以一對一的形式將所有內容全部轉譯,而是要有目的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信息,這個選取過程可以適當采用刪減、增加或者改寫的手段,但是必須要確保翻譯的準確性,不能憑空捏造。
2、 旅游英語的翻譯策略
(1) 增詞與注釋
增詞方法的使用范圍限于旅游景點所表現的文化特點與知識背景聯系十分緊密的翻譯部分,此時需要適當增加一部分對相關背景信息的解說便于游客理解;而注釋法相對增詞法的使用上,更注重對某些特定詞語或者習俗的解譯,比如對“粽子”一詞的注釋:“Which is a rice pudding wrapped up with weed leaves.”
(2) 關注有關名稱的翻譯
在旅游英語的翻譯中,對游客目的地的名稱介紹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但是在如此重要信息的翻譯中,一般的翻譯原則和技巧很難發揮所用,因此,在1978年經聯合國官方文件認同中國部分地名可以使用拼音,但在翻譯過程中要盡量將能翻譯的部分翻譯出來,比如將“遼寧省”譯作“Liaoning province”;將“堯山”譯作“the Yaoshan Mountain”。
(3) 靈活變通
漢語意境深遠,在文人墨客筆下的描寫用詞豐富,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也使用較多,但是在翻譯過程中如若按照逐字翻譯的方法,則難免會令外國游客曲解原意,因此對導游和譯員來說,基于對中華文字的精確掌握,才能準確提煉出文化精髓,變通的對繁復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處理。
參考文獻:
[1]傅凌.旅游英語的特點及其翻譯對策[J].社科縱橫,2009-9
[2]王君.旅游英語的特點及翻譯的路徑選擇[J].外語學刊,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