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社會的飛速發展,對職校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會需要既有專業文化知識又有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加強職校生的藝術修養十分必要。本文闡述了職校生藝術修養的內涵,分析了如何提高職校生的藝術修養的方法,強調了加強大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性。
關鍵詞:職校生 藝術修養 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作為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當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藝術教育可通過生動形象的審美實踐以及審美形式,強化人們對自然美、科技美、藝術美、社會美等的理解、感知、情感以及想象,從而提高人們的鑒賞力、創造力、感受力以及表現力,從中并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一、職校生藝術修養的概念
所謂職校生的藝術修養,即為了使學生積累并且收獲藝術知識,并且培養其鑒賞能力以及創造藝術形象的能力所進行的相應的藝術活動,以及學生由此所形成的素質水平。它主要表現在職校生相應的藝術能力以及藝術修養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職校生具備的藝術創造力。二是職校生對生活、社會的藝術感受力。三是職校生相應的藝術鑒賞力。
二、職校生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必要性
1、職校生藝術修養的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
當前職業教育的定位必須重視在人性提升基礎上的能力發展,要培養的是“人文科技型”人才—不僅要具有精湛的專業技術,而且有較深的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素養。作為人文社會科學重要組成部分的藝術教育,之所以能與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學融合一致的,是因為藝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可以說,學生的藝術修養的提高可以作為高職高專院校中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切人點或突破口。
2、職校生藝術修養的提高可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專業知識。
以藝術的視覺去認識專業知識,發現科學中蘊含的美。愛因斯坦說過:“我承認,自然界向我們所呈現的數學體系的優美性與簡潔性深深的吸引了我。”在很多方案中選擇,他明確表示,要選擇最美的。因此,職校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可以使其以發現美、追求美的思維去感受自己的專業課,從而變枯燥無味為妙趣橫生。
3、藝術修養的提高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身心健康。
藝術活動能夠提升其對美的鑒賞能力,因此必然能夠促進其對健美的更深入的認識。學生健康的體魄是其成長的基石,體育鍛煉能夠使人身體健康,是學生能夠更好的應對學習與工作,會更有耐力、技巧與速度。健和美是人內在的生理以及心理發展規律的必然需求,滲透于所有美育以及體育訓練活動中。一個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學生才能夠更好全面的成長。
三、提高大學生藝術修養的途徑
(一)開設藝術教育相關課程
職校的藝術教育應該開設豐富多彩的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喜愛,有選擇的學習一些課程,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課程:
第一,書法藝術。書法憑借其構架以及用筆所形成的功勢與形體,體現書法者的心境、氣度、情感及思想境界。因此,書法藝術是一種無形之相,是一種具有表現性、應用性的線條藝術。
第二,舞蹈藝術。舞蹈作為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是以人體動作、舞姿、手臂、表情、造型等來傳達一定的情感。人體動作上的韻律和音樂旋律都是有節奏的,而這種節奏可以生動的體現人內心的情感起伏,所以,這種節奏成為觀眾和藝術家以及舞蹈者之間產共鳴和進行情感交流的紐帶。
第三,音樂藝術。音樂具備的美學特征主要體現在其社會性和哲理性。社會性體現于能夠反映人們的生活狀態,表達對生活的憧憬,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以及時代特色。音樂的哲理性指它不僅可以讓人有藝術上的美感,還能夠通過音樂媒介讓人感悟到人生的價值與存在目的。以音樂形式可以揭示各種人生哲理,以及人內心世界具有的美和客觀世界中的美。
第四,繪畫藝術。繪畫藝術以構圖、色彩、線條等手段,發現和表達生活中瞬間的美,是對現實的再現。通過光影、透視、比例、色彩等方法構成視覺上的立體感,體現事物的多側面以及縱向橫向內容,讓觀賞者有似真的效果。
(二)開展藝術方面的專題講座
當前,職校生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正在一點點滑坡,學生中某些狀況令人擔憂,如:價值觀念空虛、信仰危機、物質至上、享樂主義思想等比較嚴重,而文藝講座是一股無形的力量,對學生進行思想、精神上的教育的同時,還可找回自己,樹立正確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因此,專題講座應當有針對性,靈活設置,集教育、學術功能于一體,促進學生對文藝知識的學習,提升其藝術修養。
(三) 將藝術教育滲透于其他學科中
職校生學習的主要課程和藝術關聯度都不高,這就要求教師發揮其教學機智,將藝術教育滲透于自己的課堂中,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受到藝術氣息的感染。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學生的藝術素養。
(四) 凸顯高職特色,加強實踐性環節
職業學校的教學要凸顯職校的特色,培養適應社會需要、具有基礎理論知識、技術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的學生。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在課程設置上,要力求做好課程的銜接。比如在專業基礎課階段,除了要教會學生繪圖的技巧外,還需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
參考文獻:
[1]高等藝術院校《藝術概論》編寫組.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3.
[2]賀質樸,姜敏.藝術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 3]李海申.當代大學生藝術修養之窺探 [ J ].安徽文學 ( 下半月),2010(07).
[4]羅琴.淺談藝術修養的重要性和貫通性[J].音樂探索,2006(02).
[5]陳濤,羅婷.高職院校藝術類人才培養淺論[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