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瞬息萬變的當今社會,網絡上的新詞新語層出不窮。“hold住”就是其中之一,它的迅速走紅離不開網絡的普及與應用。其主要結構特點是由英漢兩種語言詞匯結合而成。它的使用已經遍布整個網絡,因而豐富了人們的日常交際用語。
關鍵詞:新詞語 hold住 網絡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鮮事物和新現象的不斷出現,也隨之出現了相對應的新詞新語。新詞新語的出現不僅豐富了語言系統,而且也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新詞新語的不斷更新與代替標志著人們的生活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正在變得豐富多彩。最近在網絡上又出現了一個熱門詞語“hold住”,它是繼“傷不起”、“有木有”和“什么都是浮云”等時尚新詞語之后又一火熱網絡詞語。它與以上幾個網絡新詞語有著不一樣的結構特點,并不是直接由中文詞組合而成,而是由英文詞加中文詞結合而成。“hold住”的使用已經遍布整個網絡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使我們的詞匯系統又多了一項特點。
一、“hold住”的流行原因、來源和基本意思
現在網絡上正流行一個網絡新詞語“hold住”。它由臺灣一項綜藝節目《大學生了沒》一位名叫miss Lin 的大學生表演者在節目中的口頭禪“整個場面我要hold住”而紅遍網絡,因此人們稱她為“hold住”姐。“hold住”的使用自此也就席卷了整個網絡,因為網絡應用的普及使得隨便打開哪個網頁就可以看到“hold住”被使用的身影。“hold 住”的原創并非是這位網絡上被稱為“hold 住”姐的人,而是香港人創造出來的一系列英漢混用字中的一個。該詞很早以前在粵語口語中已被廣泛使用,這次是由這位“hold 住”姐以夸張的表演讓這個詞徹徹底底在網絡上火了。“hold 住”中 hold 的英文義主要是 1.抓住、拿住、托住 2. 掌控、控制 3. 頂住。“hold 住”廣泛的意思是面對各種情況時能夠或者要掌握、掌控得住。“hold住”其實等同于英文中的“hold on”。與“hold住”相反的意思“hold 不住”是堅持不住,撐不住的意思。如:“一折,hold不住”
二、結構特點
陳原先生提出的語言馬賽克現象就是指主體語言詞匯或詞組夾雜少許客體語言詞匯或詞組,并形成一個組合體,使聽起來或說起來都比較自然。 這種現象在漢語中也被廣泛使用。“hold 住”這一詞其結構特點就是由英文詞“hold”加漢語詞“住”構成的短語,屬于英漢混合詞。這個短語一般在句子中做動詞短語。如: “今天你hold住了嗎?”“要hold住全場。” “請hold住。”“給我hold 住。”所以“hold住”同樣具有其他純漢字組成的動詞短語的語法功能。像“hold住”這樣的英文詞加中文詞結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是有很多,例如:“feel 到”,“IT行業”,“真cool”,“I服了you” 等。“hold住”中的“hold”在英語中是動詞,“住”在這里作補語。“hold住”構成動補結構在句子中充當動詞短語。另外,人們稱呼miss Lin為“hold住姐”,這里的“hold住”修飾“姐”是因為她使“hold住”迅速走紅,所以對她這樣一種形象的稱呼。
三、“hold住”的使用現象
在新鮮事物與現象不斷更新的今天,新詞新語也層出不窮。有的詞語是舊詞新義,有的是直接創造出一個新詞語。“hold住”這一次并非是miss Lin新創造出來的,它很早就存在于香港人日常的生活使用中。我們在TVB的電視劇中就可以發現粵語區的人都喜歡在中文詞中參雜著英文詞,這是他們的文化背景所決定的。“hold住”只是其中一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網絡的普及使我們更加方便接觸新鮮事物,這次由臺灣綜藝節目中一位大學生的口頭禪引起的“hold住”熱使我們的語言又多添加了一份色彩。現在無論是在電視娛樂節目, 網絡新聞, 還是娛樂節目主持人的語言中都可以輕易見到“hold住”的身影。何炅老師也會來上一句:“整個場面,我們hold住啦。”新華網的最新一則新聞中就出現了“陳虎點兵:美軍‘空海一體戰’能hold住誰?”等等。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少不了使用這個詞語,如:“哥們,你要hold住啊。”“你hold住了嗎?”可見“hold住”已經成為大眾的口頭禪了,不管處在什么樣的情況之下我們都可以用“hold住”來表達一下情感。當然如果和你交談的對象對這個詞還是很陌生,這就需要我們視情況而定以免造成語用失誤。
四、結語
語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底座。“hold住”等這樣的中英結合詞的出現并非偶爾,它反映了語言與語言接觸時發生的融合變化和文化與文化相碰撞時產生的火花。這樣使人們在使用語言時更具有表達力,從而使我們的語言更加生動與豐富。網絡新詞新語應用也直接反應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隨著時間的增進,有的新詞語如曇花一現很快又被其它新詞語所代替。如果得到人們的認可,經過時間的檢驗就會被流傳下來。
參考文獻:
[1] A S Hornby and Sally Wehmeier.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Sixth edition [Z].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4
[2] 陳原. 語言和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3] 郭林花. 英漢語言瑪賽克現象分析[J].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3)
[4] 周靜. 淺議英漢詞語混用現象[J]. 高等函授學報,2007(6)
[5]http://baike.baidu.com/view/6290587.htm
[6]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11/25/c_122328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