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21世紀的激烈競爭,未來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具有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具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質。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心理、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中小學肩負著培養21世紀人才的重要任務,不僅要重視培養青少年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當前.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引起各方面的普遍關注。
一、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1、對學習、升學競爭的過度焦慮。這方面的問題,越是年級高情況越嚴重,但現在也出現了向低年齡、低年級發展的趨勢。一些孩子剛剛入學,其家長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雙百”上。中學生中的厭學情緒、考試焦慮和逃學、出走等現象,以及自我意識中的自卑情緒,都與此有密切關系。造成這類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升學和就業的壓力,當然也與父母的過高期待和教養方式密切相關。
2、人際交往中的心理矛盾與沖突
現在的中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許多人從小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依賴性強,不能容入等不良傾向。這使得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面臨很大的問題。一方面,他們缺乏人際交往的最起碼的知識和修養;另一方面,他們又特別渴望和依賴同齡人的友誼和交往,他們需要從友誼中去獲取心理上的支持與歸屬,來填補青春期之后,與父母、長輩疏離而造成的情感真空。這就形成了巨大的心理矛盾與沖突。
3、與父母、師長缺乏理解溝通,導致的心理矛盾與沖突。
中學生與父母、師長難以溝通,相互間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他們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沖突進入青春期之后,更加突出,使他們普遍感到壓抑、苦悶、無助和煩躁。一方面,他們特別希望父母、老師理解他們的想法和做法;而另一方面,他們感到白已雖然在生活上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但在精神生活上卻如同乞兒。
4、青春期生理與心理變化引起的困惑與不安。
學生的青春發育期,帶來了一系列心理的困惑與不安,使一些學生陷入苦惱與迷惘之中。比如男生的“遺精”和女生的“月經初潮”。他們往往因缺乏思想準備而表現出緊張、慌亂,不知所措的情緒,心理沖突比較明顯。
5、個性發展不完善導致的心理問題。
目前,我國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普遍存在問題,比如依賴性強,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緒不穩定,情感淡薄等。這些問題使他們很難獨立地面對自己生活和學習中的種種困難。
二、培養中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途徑與方法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為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奠定良好基礎。
目前,一些初中學校在升學任務的高壓下,在為贏得好的生源的競爭中,已人為地砍掉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為了使我校教職工能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我校校長、主任參加了市區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及會議,利用大會、班主任會開展宣傳教育,使全校教職工能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其次,設置心理咨詢室,設立心理咨詢信箱,培訓專職心理健康老師,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步人正軌。同時,我校積極購進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書籍、刊物資料,增大信息量,使教師們能開擴視野,用豐富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
2、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心理相融。
一個學生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在教育中,必須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強集體觀念,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沖突,主動并樂于與人交往,以誠懇、公平、謙虛、寬厚的態度對待別人,容忍別人的短處和過失,從而使別人樂于和自己交往;引導學生建立新型家庭關系和師生關系,使他們生活在尊老扶幼和尊師愛生的環境之中。
3、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心理,使學生有豐富的情感生活。
教師和家長都必須重視情感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教育他們認清人生的意義,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求自己的奮斗目標。一方面,教師要幫助學生增加“營養”,滿足身心發展的需要,提倡學生閱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觀賞體驗文學藝術,欣賞社會中美的事物,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另一方面教師要針對青少年的年齡特點,根據趣味性、可行性、發展性和系列性原則,通過制定計劃,保證時間、人員和場地,積極宣傳,及時指導和認真總結,設計具體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的訓練,培養自主處事的心理品質,克服依賴心理;通過志向訓練,培養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克服惰性心理;通過情感訓練,培養活潑開朗的心理品質,防止閉鎖心理,從而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心理。
4、開展學科滲透,激發學生學習的心理潛能。
我校針對各學科的特點,積極開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活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學科教學之中。通過尋找各科教學中的心理訓練對應點,如語文課中英雄人物的行為,理科教學中知識難點的轉化,政治課中認識問題的方法等,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有效的熏陶和訓練,使他們把書本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實踐的動力。在教學中,提倡教師采取多啟發、多直觀、多引導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提問、辯論,鼓勵學生創新,使學生形成樂學、會學的好學風,從而讓學生有良好健康的學習情緒。
未來社會的殘疾人,不僅是那些身體上有生理缺陷的人,更主要的是心理素質低下的人。因為他們無法適應未來那種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因此,為了青少年更好地生活,不斷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命價值,就必須注重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