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是馬克思唯物史論的豐富和發展,是社會發展動力的最高概況。我們在實踐中必須牢固樹立合力論思想,并自覺地運用合力論思想不斷推進社會發展。
關鍵詞:恩格斯 歷史合力論 主體合力 客體合力 科學發展
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現象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和思考,在晚年創立了歷史合力論。歷史合力論是馬克思歷史唯物史觀的豐富和發展。筆者認為,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可以分解兩個部分來理解,即歷史主體合力論和歷史客體合力論。
一、 歷史主體合力論及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主體是指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從事物質生產實踐的現實的人。恩格斯強調:“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的、自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愿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1890年他在致約·布洛赫的信中進一步闡明:“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于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
我們可以看到恩格斯的歷史主體合力論主要包括:人的活動不是盲目適應自然社會,而是有著明確的行為目的和創造過程。當把各不相同的目的,意志付諸行動的時候,其行為效應不可能都同社會規律完成一致和同步,對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有的成為推動社會前行的力量,有的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障礙,有的則是處于中間動搖狀態的力量。正是由于各種力量形成的一個總的平均數,一個總的合力推動著歷史迂回曲折地向前發展。
恩格斯歷史主體合力論的現實意義在于:
(一)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實踐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和發揮每一個社會成員的主體價值和作用, 盡可能地為每個社會成員的發展創造平等的機會和條件,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滿足多元性需求。這正是我們30余年改革開放能順利推進的重要主體動力。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的現行體制還存在不少壓抑、束縛人的發展充分發揮的因素,比如,在經濟生活領域,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勞資矛盾加劇;在政治生活領域,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大家的政治參與熱情提高,政治訴求不斷增強;在思想文化生活領域,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真空,道德信用缺失等。這些不利于人的全面發展和創造力發揮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會繼續前進的動力,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二)對于我們每個社會成員來說, 既然歷史就是由無數個個人共同創造的。每個人的意志活動都對歷史發展有所貢獻,都是包括在歷史合力里面的。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價值的歷史作用, 樹立起崇高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牢記古訓“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消除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消極心理。
二、 歷史客體合力論及現實意義
恩格斯客體合力論認為,歷史發展不僅是個人意志相互沖突融合而成的主體合力作用的結果,更是社會構成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客體合力作用的結果。1890年他在致約·布洛赫的信中強調: “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里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的決定性的因素,那未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1894年恩格斯在致符·博爾吉烏斯的信中進一步強調,“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互相作用并對經濟基礎發生影響。并不是只有經濟狀況才是原因,才是積極的,而其余一切都不過是消極的結果。”
我們可以看到恩格斯的歷史客體合力論主要包括: 歷史不是某種單一因素推動而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作為決定性基礎的經濟關系只是從“歸根到底”的、“最終”的意義上來說的。在恩格斯看來,社會是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文化構成的有機整體,這些要素構成了推動歷史發展的客體合力。
恩格斯客體合力論的現實意義在于:經濟并非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唯一決定力量,政治,文化和社會因素也是社會發展“合力”的重要組成力量。(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極大程度地釋放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和社會活力,經濟保持平穩快速發展,為整個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擺在我們面前的艱巨形勢必須引起我們新的思考。雖然經濟總量有了增加,但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發展不平衡不容忽視,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必須要求我們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協調區域和城鄉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同時,制約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仍然存在,必須盡快深化改革,逐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形成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司法和行政體制。隨著經濟發展,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必須重視“信仰缺失”,“文化沙漠”現象,繼承傳統文化精髓,吸收外來優秀文化,形成能夠統領社會成員新的中華文化形態。近幾年,我們第一次創造性地把生態建設和社會建設擺到了重要位置,這可以說是對恩格斯歷合力論的繼承和創新,更是對客體合力的補充和豐富。形成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社會建設”的有機統一。
三、 歷史合力論的啟示——堅持科學發展
歷史合力論是我們觀察社會發展動力的重要視角和歷史哲學,它把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有機統一起來,既闡明了歷史發展的本質力量,又闡明了人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闡釋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今天,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必須堅持歷史合力論的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尊重自然發展規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努力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人民出版社,1972,第四卷第477頁—478頁、506頁
[2]常艷.恩格斯晚年社會發展理論研究[C].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
[3]趙家祥主編.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4]俞可平等.改革開放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C].重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