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探討\"教學中的教育性\"思想,包括這一思想的內涵及作者自己的理解、該思想對今日教學改革的啟示和實現途徑三方面的內容,以期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教育性 教學改革 實現途徑
教學中的教育性首先由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他認為,人的觀念、情感、善的意志是不可分割的。作為知識傳遞過程的教學和作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統一的;“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則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1]?!?/p>
一、教育性教學的基本內涵及理解
通俗地說,教育性教學就是既教書,同時又育人?,F在,我們可以把教學及其教育性理解為通過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還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地發展、品德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完善,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審美、學會健體等,從而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同樣地,對教師而言,只靠教書也許能造就有工作能力的人,但不能形成積極地協助社會發展的善良的人。反之,只靠育人,也許能造就善良的人,但不能形成有實際工作能力的人。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統一,要靠教學過程去實現。真正的好老師應該是在教書和育人上均能給學生以深刻影響的人。
二、如何把握教育性教學在教學中的實現途徑
(一)從教學內容本身的教育性著眼
在古希臘曾因時代的發展而形成由體操和音樂組成的教育制度,當然與其軍事目的、國家目的相關,但同時也是與其道德倫理目的、審美目的相關的。這里的音樂不限于樂器和聲樂,還包括詩歌和文學。音樂教育把韻律與和諧注入人的靈魂,使人領略形體之美,樂于抑惡求善,最終造就身心完善且善的人性。體操和競技不用說旨在發展勻稱的體格增進健康和體力,體育尤其利于鼓舞勇氣培養耐性、堅定決斷的意志、發展性格、發展美的身姿與美的心靈。如果重體操而輕音樂,性格將變得粗野兇頑;反之,性格將會變得溫順柔軟,只有二者適度的平衡,才能培養圓滿的人格。
(二)從教學的組織形式上把握
教學的組織形式如民主型、放任型和專制型對學生的發展產生的教育性影響是大家都熟悉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要破除傳統的師生觀念,建立平等、民主、友愛互助、互相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也將對教學的育人效果產生顯著的影響。學生旨在掌握教學對象的學習活動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潛在教育力。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賜予的東西,或是機械地模仿并死記硬背教師灌輸的東西,往往會養成學生盲從的、屈從的態度和性格。與此相反,喚起學生積極的探究精神,引導他們逐步依靠自己解決學習課題、發現知識、就會養成學生獨立地友善地實現目標態度和性格,形成契而不舍的頑強意志與人格。再如學生專心致志地學習或是心不在焉地學習,也將對他們人格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
三、教學中的教育性把握對今日教學改革的啟示
目前,教學的教育性是理論界公認的教學基本規律和原則,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但受“升學第一”的教學理念的影響,專業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們無視教學教育性的存在,而將教育性讓位于專門的德育課程及活動,教學過程完全變成了純粹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過程。所以今天重提“教育性教學”仍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對我們今天的教學改革也有很大的啟示:
第一,教學在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不僅要有意識地發展學生的智力,以得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效果;還要有意識地滲透著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以得到教學的德育效果;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正確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能否見效,前提是教師對自己是否嚴格要求,對學生是否具有“三心——愛心、真心、耐心”,這也說明,教師不僅要以自己豐富的學識去教育學生,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良好修養來影響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古已有之。教師經常和學生在一起學習,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示范作用,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學生,這種現象在兒童中間更加普遍,在他們心目中,教師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完人,并視教師為自己的榜樣,常常利用他們那超乎我們想象的模仿能力,模仿著自己心中喜歡的教師的一切;
學校教育工作的客觀實踐證明,教學中應該具有教育性,反過來也可以說,教育性是教學永遠的靈魂,它應該是基于道德而又超越道德的價值導向性,教育性教學必須體現教學過程的自主性和價值影響的自覺性。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學都具有教育性,因此需要我們的教育系統以及教育者應從不同角度關心下一代的健康發展,為祖國的明天奉獻自己的所有。所以,教師教與學生學以及兩者相互作用的教與學的模式和方法、教與學的過程等無一不對育人的效果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把握教學中的教育性思想對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有現實意義。教師教與學生學以及兩者相互作用的教與學的模式和方法、教與學的過程等無一不對育人的效果產生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德]赫爾巴特著,李其龍譯.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左藤正夫著,鐘啟泉譯.教學論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