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科技的飛躍發展,互聯網已根本改變了人們社會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基本形式,如何加強網絡背景下青少年的教育,便成為網絡時代下的一個重要話題。
關鍵詞:網絡 青少年 教育
網絡是一個科技發展的時代產物,也是信息時代的標志。21世紀是屬于計算機和因特網的時代,網絡正以日益迅猛的速度進入人類社會的各個角落。如何應對網絡科技對廣大青少年心理和學習的影響,也成為全社會密切關注的問題。
一、網絡的兩面性
網絡這一新生事物由最初的小范圍的局域網,發展到現在的全世界范圍內的互聯網,在其發展過程中的利與弊是同時存在的,網絡如同一把雙刃劍,只要我們用好了,便能化弊為利,為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很大的便利。
1.網絡是功能最全應用最廣的媒體。通過上網人們可以開闊視野,及時了解時事新聞,獲取各種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實現“足不出戶,盡覽天下風云”。 通過網絡,還可以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查詢到自己需要的資料,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人們通過網絡就可以“走遍”世界各地,“品嘗”世界美食,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及文化。網絡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為人們提供參與社交活動的廣闊空間,人們可以和遠隔重洋的親朋好友互通音訊,可以和未曾謀面的陌生人交流情感,可以坐在家中接受全球各地醫學專家的會診,可以實現網上學習、網上辦公、網上購物、網上婚禮、網上營銷等。信息、數字和網絡高度一體化的信息交流方式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更多的快捷與自由、開放與互動。
2. 網絡的信息儲存管理功能。現代經濟生活的信息量非常大,傳統的信息載體已不能滿足需要,而通過因特網人們可以方便地把所需資料下載到自己的計算機上進行信息化管理,也可以通過計算機把原有的紙質文件或CD轉為電子格式,然后通過網絡存儲。網絡存儲不但存儲容量大,傳輸率和可用性高,且便于查找。隨著上網人口比例的提高,社會信息化進程也大大加快,而這個進程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電子信函、電子商務、電子寫作、電子貨幣可節省大量木漿紙,減少耗費和污染,提高環保水平,這也是全民族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有助于提升整個民族的素質。
但是任何一種新生事物都是伴隨著它的不足而產生的,網絡也不例外。
1. 網絡安全一直是大家比較頭疼的問題,有時打開一個郵件或一個網站,那些讓人防不勝防的黑客、病毒等就會讓計算機系統就此癱瘓,造成一些電子資料的遺失,給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
2. 互聯網雖然為人們自由地獲得信息、傳播信息提供了巨大便利,但也為虛假信息的發布和傳播提供了渠道,在網絡技術尚未完善的情況下,有些不法分子乘機鉆空子,通過網絡進行詐騙,如果我們不能辨別那些騙局和虛假信息,就有可能帶來經濟上損失。
3. 網絡游戲、網絡色情、網絡暴力等一些使人迷失自我的文化垃圾,更是讓一些人抵擋不住誘惑而漸漸產生依賴心理。有研究表明,長時間呆在電腦前的幅射和高度緊張,會損害各種人體機能,導致身體素質下降,精神禿廢。
二、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
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也有兩面性,正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網絡提供了求知學習的新渠道。中學生可以利用因特網學習、研究乃至創新。上網可以充實頭腦,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知識領域,獲取廣泛的新知識,學到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為了完成學校作業,學生們需要查閱網上資料,瀏覽網上圖書館、網上雜志和報紙等,下載有關數據和圖片,調用大批有用的信息;一些電腦游戲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強化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網絡世界擁有無限的資源,可供學習的知識浩如煙海,這給中學生進行大跨度的聯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廣闊的領域,為創造性思維不斷地輸送養料,他們開始學會利用這些資源解決現實問題,對各種知識進行整合。這大大激發了孩子的創造性,不僅有助于素質教育的提升,而且對21世紀的人才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2.通過網絡這個平臺可以進行對外交流,促進青少年個性化發展。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的參與是非常有限的,但互聯網擴大了參與的空間,由于互聯網的包容性,使上網的青少年處于和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在這個的過程中,青少年不僅鍛煉了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自己對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斷力。網絡文化是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新生事物,它呈現為一個公平、自由、平等的交際平臺,網絡的互動性使青少年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或BBS等方式廣交朋友并找到自己的位置,與人產生共鳴;也可以進入一些感興趣的交流組張貼自己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和見解,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發表見解的觀點;還可在自己喜歡的網站發表作品,制作網頁,定期發布自己的信息等,在掌握電腦軟件運用的同時體驗自己做版主的成就感,有利于樹立起學習的信心。而網絡的無邊無際也會極大的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潛質和潛能有效地開發出來,這種交互性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擬的。
3.網絡的出現,還有益于青少年網民確立全球觀念、效率觀念和民主觀念,樹立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合作意識和自由平等意識以及參與和探索精神,也有益于青少年在日益“一體化”的世界中生存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為青少年的社會化和健康成長墊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礎。
網絡對青少年也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1. 網絡教育容易造成青少年過份的依賴性。青少年缺少實踐中得到的直接經驗,上網后以為什么都可以從網上得到,其實不然,因為青少年成長的正常過程是不可能被替代的;網絡教育的無權威、無主導、多元化在帶給青少年方面信息的同時,對于尚未完全培養出正確判斷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的青少年來說,會影響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泛濫成災,垃圾信息也會對學生整體素質造成沖擊;由于網絡快捷方便,使青少年更疏于現實的人際交往和參與社會活動,造成”自我封閉”狀態,催生了諸于宅男宅女甚至宅童這一新的群體;另外,網絡畢竟是“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的反差,會影響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存能力。網絡傳播成為誘發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沖突與失范的重要因素,如虛擬的網戀,讓不喑世事的學生上當受騙;“網絡上癮癥、孤獨癥”等網絡技術副產品使一些學生行動變異、心理錯誤乃至生理失調,造成身心危害;網絡語言的大量使用強化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對其民族文化素養造成沖擊。
2. 網絡的過度使用造成青少年意志力的消磨和自控能力下降。據數據統計,全國至少有400萬左右的青少年沉溺于網絡不能自拔。青少年一旦沉迷于網絡游戲,就會產生越來越強烈的心理依賴,不能操作時便出現情緒煩躁、抑郁等癥狀。長期沉迷于網絡游戲有很多危害,有的同學因此荒廢了學業,還有一些青少年因此造成視力下降、記憶力減退、邏輯思維活動遲鈍、生物鐘紊亂、體能和免疫功能下降,嚴重的還有下肢癱瘓、休克昏迷,更有甚者因過度興奮而引發心臟病不幸猝死。網絡游戲中幾十上百萬的一個武器裝備或一個網絡虛擬級別,也使得許多青少年的價值觀念發生改變,不惜用掉自己的學費、生活費,借款,欺騙父母,甚至喪失人格和自尊,嚴重者偷竊、搶劫,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
因特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和無限多樣的發展機會,上網正成為青少年業余生活的重要內容。調查顯示,在我國4億多網民中,青少年已經成為網民的主體,而且數量仍在激增。因此,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一個極其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互聯網。但是,我們青少年怎樣才能趨利避害地利用這一資源呢?
1. 國家應健立建全網絡法律建設和網絡監察機制
首先,有關職能部門應加強對網絡市場的稽查和監督,加強對網絡和商業網吧的規范管理。嚴格控制網絡色情等不健康文字、圖片、音像信息傳播,打擊非法網站;加大對違規網吧的查處力度,強化網吧管理工作的監督,嚴禁商業網吧接納未成年人,取締黑網吧,努力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其次,國家需要建設一支既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熟悉中學生心理特點,又了解網絡文化特點,能比較有效地掌握網絡技術的隊伍,建設一批能吸引中學生、凝聚中學生適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綠色網站。另外,要利用計算機技術手段,加強網絡“防火墻”的研制,特別是加強對網上不良信息進行過濾的軟件的開發來保證網絡的正常秩序。
2. 學校是正確引導的重要方面
學校應對中學生進行網絡知識的普及教育,增強他們的網絡信息意識。通過正面教育指導學生處理好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系,休閑娛樂與學習工作的關系,引導學生將時間和精力用到學習和創造當中去,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諸如探索神秘的科學世界等方面來,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各種信息轉為主動地將精力用到學習網絡知識技能,利用網絡這一工具學習各科知識,為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提供基本的精神支持和教育途徑。
青少年有著自身特定時期的煩惱與快樂,而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家長和老師始終保持著一定的權威性,不易親近,當他們遇到煩惱與快樂時,也需要交流、分享與指導,卻很難在身邊找到合適的人選。網絡交友的方式給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帶來了新的交友途徑,導致許多學生往往逃避到網絡這一虛擬世界中以獲得心靈的藉慰,他們寧愿上網與網友交流也不愿在家或學校與父母及同學交流。有調查顯示,中小學生網民中有30%是為了找朋友、聊天。而這就需要老師做好學生的青春期的教育指導工作,除了利用《健康課》或《生理衛生課》對孩子進行青春期衛生知識教育外,在對待網絡交友的問題上也應該不回避、不否定,而是通過正面教育讓學生明白,習慣于網絡交流方式,會降低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特別是對于性格較為內向的同學,容易形成對網絡的依賴心理,不利于形成健全的性格。
教師應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能力,擁有較高的信息素養,能從網絡中發現更多積極的因素,因勢利導,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在現代信息技術和研究性學習的課程整合方面創造出適合本學科的課程模式,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這一信息工具去分析與解決問題,關注網絡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通過網絡接觸社會,提高學生的辨識和思考能力。
3. 家長要更新觀念,引導孩子健康上網
國外的父母首先學會健康運用電腦和網絡,孩子是看著父母用電腦長大的,因此,國外青少年上網成癮的現象沒有我們嚴重。我們的家長也要有超前意識,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養和能力,加深對網絡利用的認識。家長們應該意識到:網絡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我們不能否認它,也不能消除它,作為主宰新世紀的一代,學生終歸是離不開網絡的。
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可以進入互聯網,但不同年齡的孩子對計算機互聯網有不同的理解和應用領域,因此,必須按孩子的年齡和興趣來指導孩子上網。青春期的孩子在網上已相當活躍,也開始進入閑聊小組,并喜歡獨立上網探索,當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更容易受到網絡的傷害。這就需要父母給孩子制定一些相應規矩,其中包括如何在網上回答個人信息,以及限制孩子上網的時間,監督孩子上網內容,有時還可使用網絡過濾或監控軟件對孩子上網實施監控管理。
當然,家長也要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和尊重孩子。父母可與孩子談論一些網上的新事物,探討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共同上網,查找信息、評論是非,這也是一個實施家庭教育的好機會。家長還要引導孩子上網學習,鼓勵孩子在網上進行新的探索,或幫助身邊的老人或兒童學習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父母還可將家里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交給孩子,如讓他們在網上查詢網上購物信息、確定旅游路線、查詢天氣預報等。這樣不但能充分發揮網絡作用,借助網絡幫助中學生成才,又能消除它的負面影響。
其次,平等、親和的家庭氛圍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環境會給孩子帶來一種安全感,可避免孩子過度依賴互聯網等來躲避現實生活中的難題和發泄自己的不滿。在對待互聯網資源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尋找有意義的信息,并積極和孩子討論,幫助孩子學會控制和制止有害信息對他們的影響,培養他們辨別和正確處理信息的能力。
家長還應積極配合學校組織孩子參加有意義、積極向上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提倡讓孩子到戶外、到實踐中去體驗和感受自然、社會這個大千世界,并讓他們在諧歡暢的自然環境中,在多姿多彩的社會交往中真正形成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
4.中學生自身要遵守網絡道德規范,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網絡文明從習慣養成開始,青少年自身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上網前要計劃、明確上網的目的和上網的時間,避免無節制的上網。中學生不要沉迷于網上聊天、游戲等虛擬世界,不瀏覽、制作、轉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謾罵語言聊天,不輕易和不曾相識的網友約會,盡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學習生活有益的東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自覺遵守互聯網道德規范,自覺抵制不良網絡信息的侵蝕。
另外,青少年也要培養其他的興趣愛好。業余時間多參加體育、文化娛樂或交際活動,不僅充實了生活,而且提高自己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從而避免依賴于虛擬的網絡世界。
當然,互聯網的開放、快速、互動等特點決定了凈化網絡環境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這就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整合各方面教育資源,發揮優勢,形成合力,對學生的網絡行為進行正確引導。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一代中學生一定能夠茁壯、健康地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