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轟轟烈烈的課程改革大潮中,許多教師和學生都成為直接受益者,教師的觀念在更新、教學方式在改變,學生主體地位凸現。做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倍感欣慰。但欣喜之余,一直困擾我和許多一線教師的學困生問題也不容忽視。這類學生的困難往往是由他們的不良學習習慣造成的,如能掌握他們內心矛盾,因勢利導,給他們以及時的教育和幫助,鼓勵他們同困難作斗爭的信心和勇氣,那么深藏在他們內心的求知欲望之火還會復燃起來。了解后進生的一般心理特征,是轉化后進生的前提。
關鍵詞:培養 學困生 心理素質 轉化 全面發展
一、學困生的界定及其特征
1.學困生的定義。
當前有兩個主流概念,一個是學習障礙的學生,一個是學業不良的學生。學習障礙生是由于先天原因造成,在學習方面有顯著的困難。學業不良的學生指智力正常而學習成績低下的學生,是后天原因造成的。本文學困生指個體的智力正常,側重于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較多表現為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尤其是家庭作業);缺乏學習主動性,成績起伏不定且具有下降趨勢;失去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對學習感到厭惡,產生對抗心理;行為習慣、自我控制能力嚴重不足,貪玩。
2.學困生的特征。
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準備不足、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效率不高、學習紀律不好。
二、轉化學困生的關鍵點
1、重視過程,淡化結果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一定要重視過程,淡化結果評價。例如:在教數字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部分內容時,我發現一位學困生字寫得特別清楚,書寫格式非常規范,就立刻表揚她,說她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態度,值得大家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她做作業的習慣卻有了明顯好轉,一般情況下能按時完成作業了。
2、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樹立自信
學困生往往都有自卑感,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有利于改變他們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習基礎對學習的影響與學習習慣對學習的影響相比較,前者要小得多,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的影響才是最大的。良好的習慣比現有的知識更寶貴,有了良好的習慣就能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
3、利用集體教育,強化習慣養成
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要充分利用集體的力量,在一個班集體中學生之間相互作用、互相影響的力量是不可小視的。對于學困生數學作業習慣的養成教育,只有正確運用集體的作用,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把班里學生分成四個組進行競賽,競賽表掛在墻壁上,每天作業全部按時完成的組,獎勵一顆紅星。這樣,沒完成作業的學生就會受到同學的指責,從而迫使自己完成作業,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
三、培養學困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
針對學習困難生的這些心理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努力克服學生學習心理的各種障礙。
1、呵護學生,激發興趣
教師要從情感入手,以激發學習困難生學習的興趣,一般來說,學習較差的學生,對教師有一種膽怯心理,怕老師提問,怕老師看他……為了消除他們的懼怕心理,教師要以期待的目光,溫和的語言對待他們,使學生感到教師可敬可親,重拾自信。
2、實行民主教育,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包括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和要求,也包括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強調單方面的要求是難以實現教學目的的,要讓學生有足夠的發表自己的見解的機會和時間,使師生之間能彼此溝通,同時注意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引導他們領略解決問題的愉快,欣賞自己成功的快樂。
3、改進教法,指導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回答教師“怎樣教”這個問題時提出:“一定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要使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是使這個學科值得學習”。教師啟發引導他們自悟明理,嘗試成功,感受樂趣,給他們注入學活知識的靈丹妙藥,從而充分發揮腦力功能。首先,聯系實際,講述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講課時注意增強趣味性,重視課堂練習的教學。借用有關生活實例,為學生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意境,提出有關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這樣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需要幫助的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其次,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吸引需要幫助的學生的注意力,注意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用順口溜、故事等引導需要幫助的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對需要幫助的學生合理定標,分層分組,加強輔導。平時布置作業、考查區別對待。與此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力。我平時就注重對學生進行訓練,通過訓練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體驗到克服困難取勝的喜悅。
4、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教態,優化課堂教學
減少學困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外部與內心形象的反映,他對學生學習情緒有著直接的影響。良好的教態,可以是學生感到親切。不良的教態容易使他們產生緊張、恐懼甚至反感的心理。激發學生學習與探究的直接興趣,使學生自覺的跟教師一起進入思維的加精,主動領悟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努力使課堂得到優化。
四、結語
后進生并不是沒有自尊心。他們在行動上受自尊心的驅使,常常表現出截然相反的表現,一對所有人都采取回避的惡意態度,另一種是冒險行事,往往產生嚴重的道德過錯,無論哪種情況,都表明后進生有強烈的好勝心,同時也說明他有上進心的基礎,但由于他們的學習基礎太差,道德認識水平低下,一時取不得勝利,對于這種矛盾心理,我們要引導他們能表現自己,在這同時,加強基礎知識的補習工作,使他們好勝心得到一點滿足,好動而又能動,想表現自己卻又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我們如能掌握他們內心矛盾,因勢利導,給他們以及時的教育和幫助,鼓勵他們同困難作斗爭的信心和勇氣,那么深藏在他們內心的求知欲望之火還會復燃起來。了解后進生的一般心理特征,是轉化后進生的前提。懂得了后進生的心理狀態,才能啟而復發,教而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