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學校體育和終身體育關系的論述,提出了學校體育應奠定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在對當前學校終身體育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學校體育 終身體育 問題 對策
終生教育的倡導者認為,教育的內涵要充實,外延要全面,不能把教育局限在學校的框框之內,應該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對社會而言,是全人類的教育;對個人而言,是一生要持續地受教育,使教育與個人的“生活”密切聯系起來,使每個人在體力,智力,性格,倫理諸多方面成為一個完善的人。終生體育作為一種新思想,是隨著當代終身教育思想的產生而出現的。終身體育問題是整體和長遠的體育思想,對每個人來說,在學校里進行的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并要把它貫徹到人生始終。
一、學校體育對實施終身體育的作用
學校體育是當今社會對人體發展起主導作用的活動,將影響人的一生的體質與健康。因此,學校的一切活動都要面向全體學生,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精心設計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活動,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在體育活動中的自我反饋的意識以及自我鍛煉、自我控制和終身進行體育的能力,使學校體育在青少年身上所產生的影響持久地發揮作用,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個人要終生身心健康,延年益壽,需要堅持長年的體育鍛煉,而影響終身體育的因素是很多的,除受個人體育觀、社會責任感,自我鍛煉能力等主觀因素影響外,其中教育因素對終身體育影響最大、時間最長的是學校體育,學校體育在終身體育整體中,處在連接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的中間環節,對實施終身體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學校體育對終身體育教育的作用。
1.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下處在身體正常發育的關鍵時期,是人生道路中最寶貴最有特色的黃金時間,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時期,這個時期教師的言傳身教起表率作用,適宜的教材、施以科學的體育方法,傳統體育項目,良好的場地器材,將對學生的體育觀、體育興趣的形成和鍛煉習慣的培養,產生積極的影響。據調查,凡大學期間體育成績優良,有明顯的體育愛好,有鍛煉身體習慣的人,在中老年時期較好的體育再認識能力。從而完成在終生體育項目的轉移,這充分說明中老年人從事終身體育的態度和項目,與學校體育教育有密切關系。
2.學校體育還為培養終身從事體育的能力,提供了實踐環境,擁有免費使用的各種設施,有作息制度保證的足夠鍛煉時間。學校體育可以充分地利用學生在身體鍛煉過程中,既是主體又是客體這一特點,不失時機地加強主體意識的培養、并進行個別指導,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鍛煉身體的能力。
二、學校體育應奠定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
指導學生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學校體育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體育教學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促進學生身體正常的生長發育,形成正確姿勢和掌握立、走、跑、跳等基本活動技能,這不僅是學生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把自己培養成全面發展人才就具備的身體條件,而且也是實現終身體育目標,終身體育的目標是要保持人的終生身心健康,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需要通過終身體育的各個環節增強體質。
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因此,在學校期間,應把體育課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充分挖掘學生對運動的內在樂趣,無論是講解、示范和組織教學,都要集中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運動積極性,讓學生在運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的運動才能,感受到參與運動對自己身體的好處和所取得的增強體質的實效,從而激發學生對體育的喜愛,使之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堅持終身體育。
體育知識是進行體育鍛煉的向導,學生體育實踐的實效性和長期性需要有豐富的體育科學知識的指導。因為在校的學生,處在終身體育的中間年齡段,隨之而來的中老年階段所需要的身體鍛煉方法和運動技能,應該在學校體育系統傳達室授,并經自主地反復實踐而掌握,為成年后合理選用運動手段鍛煉身體提供條件,以備終身享用。
三、當前對學生終身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終身體育的觀念還很淡薄。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對終身體育都缺乏足夠的了解。這一方面是因為對終身體育的宣傳與引導不夠,更主要的是,長期以來,學校體育教育中只注意了身體方向的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鍛煉能力、體育意識的培養,學生缺乏終身體育意識,沒有認識到體育鍛煉是有益終生的事情。
2.體育教育的內容不能適應現代的發展要求。我國體育教育的內容是以競技體育為主的,而現代體育正向著娛樂、休閑、健身(健美)和探險等方面發展。現行的體育教育指導思想和課程設置,都難以適應這種需要,從而導致學生對體育課不太感興趣。
3.資金投入不足,場地設施等條件的限制。資金投入不足影響體育事業的發展,影響了對運動領域的拓寬,場地、設施、器材等到條件限制了更廣、更多體育項目的開展。現有的常規項目已很難滿足學生廣泛的需要,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課下自覺鍛煉的自覺性。有限的項目選擇,影響了學生體育活動的興趣。這種狀況,對終身體育運動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不利影響。
4.嚴格的考試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體育教學中的規范化、程序化,有利于維護課程的統一。尤其是把體育課程列入學習成績總分(此處僅指中學而言),保證了學生體育課的出勤率,對體育課的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
四、加強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的對策
1.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加強終身體育教育工作。學校要發揮體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大力開展終身體育教育宣傳與引導。教師要把搞好終身體育教育作為責無旁貸的重任,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合理確定和調整體育教學內容,活躍體育課氣氛,增強運動的趣味性,健身性和娛樂成分。
2.加強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多向學生灌輸有關運動常識、營養與保健、衛生與健康方面的知識,使其真正認識到體育鍛煉對其終身健康的益處所在,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3.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要根據學生的身體條件、興趣和愛好等情況,在全面鍛煉的原則下指導學生培養某一方面的專門技能,作為其堅持一生的基點和支柱,形成保持一生的體育鍛煉習慣。
4.加大體育教育事業的資金投入。認真解決體育運動場所、器材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增加體育項目,拓寬體育活動領域,使學生對體育活動有更多的選擇余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尤其不能再拘泥于原有的競技類項目,要有意識地向休閑、健身(健美)、娛樂類體育運動內容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