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新課標提出的這種在知識性獲得的基礎之上,應強調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原則,也是新形式下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師提出的要求。作為美學理論和原則的傳授者,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是其中的關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人文精神的播種者、培植者、引導者。教師應以自己的博學多思、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厚的人文精神作為學生人文精神的領路人。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對我們語文教師提出的這種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求,就促使我們不但要及時地豐富自己的美學修養,還要在實際工作中適時地貫徹新課標所提出美學教育原則。我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積累了不少的相關經驗,特于此提出,以與廣大同人相互取長補短。
一、要注重以豐富的文化素養來提高人文修養
作為一位中學語文教師,要有能力從祖國豐富的語文寶庫中汲取營養,從現實生活中努力學習、善于學習、廣泛學習一切有用的知識,以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特別還要煉化出屬于自己的“活”的富有創意的語言。把學生引向一種美麗的、主動創新的課堂境界。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地提高人文修養,關心愛護同學,關注人世社會,在課堂內外保持言行一致、為人師表。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還要關注人類社會的發展,關注自然與環境,從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并把大千世界中的最能體現人類進步思想的自然美、人性美、風情美、社會美、思想美搜集起來、篩選出來、展示出來,以滋養人文精神,充實審美內容。
教師要不斷地修煉美的素質,從外形到內神,努力追求成為美的化身。成為學生的榜樣,成為學生時常讀到的一本“活”的美麗的語文教材。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以自己的博學多思,以自己豐富鮮活的源頭活水去激活學生的思想、培植人文精神、提升審美格調,使年輕的生命燦爛而美麗。
二、應注重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去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
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之余,教師還應該放手學生,讓他們自主地在生活中尋找發現一些美的素材,讓他們的生活多一點精彩與美麗,使他們有一個完整的審美過程。在此原則下,教師的任務則是引導學生理性思維,幫助學生拓展其它資源,如校園、社會、自然、季節、詩歌等資源。更要抓住即時資源,即短時間偶然難得呈現的資源,適時教育,促成課堂內外審美的統一。只有使學生養成了在大千世界中獨自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才有利于學生鑄就美麗的人格,鋪設美麗的人生。
三、構建互動平臺、強化美學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化對學生的一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語文教學的審美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同情心、理解力,培植人文精神,培養鑒賞美的能力,提升審美格調,這是塑造學生健康人格的第一步?;悠脚_的構建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新課標語文教材中有眾多的字詞句子和句群,皆洋溢著攝魄之美。如詩歌用字精練傳神,散文句式優美多樣,其中均富于精彩逼真的描繪,豐富細膩的抒情,入木三分的議論,形象生動的比喻,活靈活現的擬人,巧妙傳神的夸張。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推敲、仔細揣摩、欣賞,進而“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進而蘊積人文內涵、陶冶情操、升華思想。而自主選擇模式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自主生活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審美需求,正確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自主地選擇審美內容,從而充分發揮學生求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獲得穩固、扎實的知識和修養。
四、應注重學生美學構思能力的培養
美學構思是形象思維的集中體現,這一點主要反映在學生的創作能力上。它既包含了素材的提煉和剪裁,意境的展現和烘托,事件的安排和細節。細節的精選,又包含了各種寫作手法的運用及語言的推敲等等。美的構思一定要避免平庸、俗套,力求達到“人人意中有,人人筆下無”的境界。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從一些美文中向學生貫徹這種寫作技巧。譬如莫泊?!俄楁湣芬晃慕Y尾安排的最后一句話是:“可是我那一掛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卑餐缴痘实鄣男卵b》的末尾,那個天真的小孩叫出:“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有穿呀!”茹志鵑的小說《百合花》結尾寫了新媳婦默然替犧牲了的通訊員縫上衣肩上的破洞,又把撒滿百合花的新被子鋪下棺材,蓋在烈士的身上。對照前文的情節,都能令人感到作者構思的巧妙和作品意義的深刻。從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來看,教和學的雙方都應力求統一于美。一個教師從備課、講課到布置作業,既要體會作者之心,深刻領會文章的義蘊技巧,又要明察學生之意,正確地設計教學目的和方法,他是作者與學生之間的當然中介。學生學習一篇作品,通過自己的閱讀和老師的講解,逐步領會作品之美,就無異于在進行審美活動,也同時在發展他們的審美能力。任何一篇作品,無論它的內容有多好、技巧有多高,但教師的教學沒有讓學生領略到美,那就談不上進行審美教育,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了。
五、應注重課外美育的開發拓展
對于課外美育的拓展,要充分聯系大社會。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與范圍畢竟有限,真正的課堂是大社會。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了發現美、鑒賞美的能力,只有在走向了校外大課堂以后,針對社會生活中魚目混珠、美丑雜陳的現象,學生的這種鑒賞美和分辨美的能力才會得到進一步的確立。
美能啟真、美能導善、美能移情、美能怡性。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認真發掘美育蘊藉,用美吸引學生,用美感染學生,用美陶冶學生,那么語文教學將會是別開生面的。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弊屛覀冊谡Z文教學中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學生發現美、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讓美在學生的心靈中綻放,才能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詩意與靈動的美麗,讓思想棲息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快樂氛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