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現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理論與方法及出現的相應問題,闡述了生態園林的產生背景,提出生態園林規劃概念并指出現行生態園林方面研究的局限及不足,對生態園林規劃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綠地系統 規劃 生態園林 理論方法
1、生態園林城市的概念
1.1生態園林城市提出的背景
我國從1992年開始園林城市的創建活動,其重點在城市的綠化建設,實行了十多年后,全國城市的生態化傾向越來越明顯。因此, 2004年9月22日,國家建設部向全國又發出了創建生態園林城市的號召,提出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新目標,其根本目的在于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由于目標明確單一,可操作性強,適合目前我國的國情,對于改善我國城市的生態環境,以及建設生態城市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基礎作用,所以創建“生態園林城市”成為建設生態城市的階段性目標。
1.2生態園林城市的內涵
生態園林城市的理論尚在發展之中。保護非再生自然資源;珍惜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搶救逐漸消亡的歷史文化;統籌經濟發展與環境建設;建設舒適宜人的綠色家園;縮小區域差異與平衡發展;重視科學規劃與有效實施;承擔歷史賦予的社會責任。建設“生態園林城市”就是要利用環境生態學的原理,規劃、建設和管理城市,進一步完善城市綠地系統,有效防治和減少城市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聲污染和各種廢棄物,實施清潔生產、綠色建筑,促進城市中人與自然的和諧,使環境更加清潔、安全、優美、舒適。真正的生態園林城市應該是生態之城、美麗之城、高效之城、和諧之城。
2、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搞好城市生態園林的規劃與設計
科學規劃是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前提,城市生態園林規劃設計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人類的福利為出發點,追求與實現人、園林植物及其景觀、城市環境三者間的和諧共存。應用城鄉規劃學、生態學、系統學、風景建筑學、植物學、林學、藥學、地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美學和文化學等學科的原理和方法,充分認識到城市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與城市外部其他生態系統必然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必須用系統的觀點從區域環境和區域生態系統的角度考慮城市生態環境問題,制定完整的城市生態園林的發展戰略規劃;以生態學中廊道的作用、結構與斑塊的關系等理論為城市道路、濱河等線狀發地提供科學選擇依據,以景觀生態學中斑塊的大小、形狀及邊緣生態效應等理論應用于城市生態園林中點及重點面的規劃,主要尋求城市中點及主要專用綠地(面)的布置位置、大小、形式的生態效應及其相連關系;運用島嶼生物地理學原理,在城市各生境島之間以及與城外自然環境之間修建“廊道”(綠化帶),把這些分散分布的公園、綠地連接起來,以形成城市生態園林的有機網絡。
3、城市生態園林規劃實現的思路
3.1城市結構生態化
生態園林城市的功能源于城市結構,并依附于城市結構;城市功能的強弱,城市競爭力的大小,根本在于城市結構是否合理和先進。城市功能實現生態化的前提就是城市結構實現生態化。城市功能生態建設規劃的著力點也在于城市結構生態化的建設規劃,因此,城市結構生態化是生態城市規劃的基礎和前提。我國學者劉天齊等認為,城市生態規劃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促進和保持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要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的狀態就必須從調整城市生態系統的結構入手,調控城市生態系統結構是城市生態規劃的首要內容。因此,實現城市結構生態化是生態園林城市規劃的首要核心任務。城市結構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但是無論從城市生態學的角度考察還是從我國的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發展水平看,我國生態園林城市結構生態化首先應從實體結構生態化開始,然后才能逐步實現高層次的城市社會生態化。
3.2城市功能生態化
傳統的城市功能主要有城市政治功能、經濟功能、社會功能、文化功能、生態功能等。但是結合生態園林城市的內涵、特征及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模式,本文認為生態園林城市功能具有更為廣泛的含義,其功能主要包括產業、社會、人居、交通、水域、園林、景觀和生態環境八大類功能。其中,社會、產業、人居、交通為城市實體功能,水域、園林、景觀和生態環境為生態服務功能。生態園林城市的功能生態化就是指產業、人居、交通、園林、水域、景觀、環境和社會八大類功能的全面生態化。
3.3生態園林建設的類型
3.3.1觀賞型人工植物群落
觀賞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態園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個重要類型,它將景觀、生態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進行綜合研究。并運用美學原則,強調意與形的統一。①美學原則的應用。運用節奏與韻律,統一與微差,對比與協調等美學原則,采用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張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給人以美的享受。②意與形的統一。強調意與形的統一,情與景的交融,利用植物寓意聯想來創造美的意境,寄托感情。如利用優美的樹枝,蒼勁的古松,象征堅韌不拔;青翠的竹叢,象征挺拔、虛心勁節;傲霜的梅花,象征不怕困難、無所畏懼;利用植物的芳名:金桂、玉蘭、牡丹、海棠組合,象征“金玉滿堂”;桃花、李花象征“,桃李滿天下”等。
3.3.2環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環保型人工植物群落是以保護城鄉環境,減災防災、促進生態平衡為目的的植物群落。
3.3.3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態結構,從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質和揮發物質,達到增強人體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例如:枇杷樹、丁香+桃樹+八仙花-八角金盤,林沿種枸骨-蔥蘭;銀杏、廣玉蘭+香樟、桂花、胡頹子-薰衣草;含笑+蠟梅+丁香+桂花-結香+梔子-玫瑰、月季;其中,枇杷安神明目,丁香止咳平喘,廣玉蘭散濕風寒,許多香花樹種如含笑、桂花、廣玉花、梔子等,均能揮發出具有強殺菌能力的芳香油類,銀杏葉含有氫氰酸,故保健和凈化空氣能力較強。
4、總結
人類渴望自然,城市呼喚綠色,城市生態園林以豐富的植物為材料、模擬與再現自然植物群落、提倡自然景觀的創造,形成城市生態系統的自然調節能力,改善城市環境,維護生態系統平衡,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滿足人們的休閑、游憩和觀賞能需要。
參考文獻:
[11王浩,趙永艷.城市生態園林規劃概念及思路田[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0,24.
[2]王艷紅.關于生態園林城市的思考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5.
[3]李文廣,龐端華.關于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探討團[J].防護林科技,2002(3).
[4]楊清,許再富,易國南,蘇光榮.生態園林的特征及構建原則綜述團[J].廣西農業科學,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