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在今年演繹了一波完美的過山車行情。2月中旬,LME三個月銅價在流動性充裕的刺激下,創出了10190美元/噸的歷史新高;國內滬銅指數也創下了76638的階段性高點。然而,漲勢并未能延續,銅價展開了向下調整之路,LME三個月最大調整幅度達34.8%。
銅價的走勢,明顯體現了供應與消費之間的博弈特征,即在宏觀經濟預期向好的情況下,銅價表現堅挺,供應的短缺對價格支撐作用明顯;而在歐債危機擴散,經濟增速放緩時,銅價則反映了對消費前景的悲觀預期。
全球銅市場的供應在今年依然偏緊。在上半年惡劣天氣、銅礦工人罷工的影響下,全球第一大銅生產國智利2011年銅產量預估由之前的560萬噸,下調至540萬噸;而Freeport公司下屬的兩大銅礦在今年也進行了持續的罷工,其所屬的印尼Grasberg銅礦的罷工目前仍在持續,產出基本停滯。目前,銅礦現貨加工費已經下降至20美元/噸,遠低于2011年上半年的110美元/噸水平,顯示現貨市場銅礦供應依然緊張。
銅市場供應的緊張雖然對銅價起到了一定的階段性支撐,但全球經濟增速明顯下滑,需求減弱的預期不斷強化的拖累下,銅價依然承壓下行。匯豐銀行公布的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大幅下滑至48,顯示中國的制造業增速仍在萎縮。此外,中國的出口、房地產數據均不是很樂觀。雖然前期在銅價下跌的過程中,LME亞洲倉庫的銅庫存持續流出倉庫,顯示中國方面有一定的補庫需求,但仍難以對銅價形成明顯提振。更嚴峻的是,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下,歐洲制造業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歐元區9月工業訂單大降6.4%。此外,從歐元區相關國家的國債收益率來看,呈繼續攀升態勢,顯示風險正在向核心國家蔓延。而目前來看,在“增長危機”的背景下去解決“債務危機”確實面臨重重壓力。
綜合來看,在全球經濟陷入增長困境,結構性調整依然在進行的過程中,銅價在未來依然難以出現周期性的上漲行情,在經過價格大幅的調整后,在上游供應增長仍有壓力情況下,銅價向下調整的空間也將受到限制,預計在明年二季度前,銅價維持弱勢震蕩的概率較大。
(作者系銀河期貨金屬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