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人尊敬的美國醫藥學家、出版人、藝術收藏家和慈善家阿瑟·姆·賽克勒博士(Dr.Arthur M. Sackler),收藏志趣既深且廣,被稱為“現代美第奇”。自從1987年去世后,已經有幾次他的藏品拍賣。佳士得曾經拍賣過他的一張莫奈,一張畢加索。其后又幾經周折地在1993年10月和第二年6月拍賣了兩場他的馬約利卡(Majolica,意大利花式陶瓷)珍藏。1994年12月,“賽克勒中國藝術品珍藏專拍”首次舉行。這場拍品的委托方來自眾多賽克勒家族成員,總成交額高達490萬美元,在當時十分轟動。
2009年,佳士得召集當年組織賽克勒專拍的大部分幕后班底再續前緣,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賽克勒中國藝術珍品專拍”今春整場包括中國的古玉、青銅器、陶瓷、兵器和書畫,199件拍品成交了198件,總成交額高達1,087.28萬美元。秋拍再接再厲,115件賣出111件,總成交額近328.6萬美元,為原低估價的3倍。其中,一件公元前12/11世紀,西周早期的青銅簋成為冠軍,最終以36.25萬美元被亞洲私人藏家競得。而對手蘇富比更是在今年秋冬的6場拍賣中逐一上拍賽克勒不同系列的收藏,包括印象派和現代派油畫、中國家具和地毯、英國家具、古董、前哥倫布藝術、古典大師的線描以及歐洲的陶俑和青銅藝術品。86件中國家具和地毯作為第一組上拍,總成交額461.5萬美元。其中,一對18世紀初高85.1厘米的黃花梨玫瑰椅,賣到11.65萬美元。而全場最奪目的是一對17世紀高達237.4厘米的黃花梨六件柜,以8倍于估價的102.25萬美元拔得頭籌。2010年3月,紐約佳士得在“亞洲藝術周”上繼續推出賽克勒專場,79件拍品順利易主,創下400萬美元的成交總額。
白手起家的典范
這位大名鼎鼎的藝術收藏家和贊助人,并沒有世襲的貴族血統與財富,而是白手起家的典范。賽克勒于1913年8月22日出生于紐約的布魯克林。他在紐約大學讀醫學院預科的同時也在紐約大學和庫珀協會(Cooper Union)兼修藝術史。1933年,賽克勒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37年獲得醫學博士。求學期間,為了籌措學費和生活費,他進入了專做醫學類廣告的威廉·道格拉斯·麥克亞當廣告公司,并在1942年成為這家公司的總裁。藝術眼光、醫學才華和商業頭腦,那時已經都初露頭角并均衡發展著。
畢業后,賽克勒開始研究神經內分泌學、精神病學和試驗藥物學,先后發表了140篇論文。1949-1954年,他擔任了格利德穆爾(Greedmore)生物心理學研究所的研究主任。1958年,他創建了治療學研究實驗室,并領導該實驗室直到1983年??蒲兄?,賽克勒敏銳的商業頭腦也在積極運轉。由于在美國取得了進口和售賣“安定”(一種鎮靜安眠藥)的許可,他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1960年,他創辦了《醫學論壇報》(Medical Tribune)。這份雙周刊是同類出版物中的第一份,不僅登載專業學術內容,也刊發醫藥廣告和商貿信息,這也成為一大筆可觀收入。 1983年,賽克勒幫助創辦了《醫學論壇報》中文版。今天,這份報紙已用7種文字發行,在20多個國家中擁有超過100萬的讀者。不僅于此,賽克勒還是《科學美國人》的董事會成員。
學術上的平步青云與商業上的飛黃騰達,并沒有讓賽克勒遠離熱愛藝術的初心。完成了財富的原始積累后,他便邁開了藝術收藏的大步伐。賽克勒在一次電視節目上講,他希望“把精神病學從一種感性的主觀的學科,轉變為理性的客觀的研究新陳代謝與生物化學的學科”。但是在個人藝術鑒賞方面,他卻有著相反的傾向,“一位真正的收藏家能給世人展示新的發現和見識,這比藏品本身的數量可重要多了”。
賽克勒從上世紀40年代起開始收藏藝術品。他最初支持并收藏美國當代藝術家的繪畫,之后轉向關注前文藝復興和文藝復興早期的繪畫,接著是法國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日后進而擴展到近東和遠東的古董。他常說:“我像一個生物學家一樣收藏。要想真正了解一種文明或一個社會,必須擁有足夠的主體材料。如果只看畢加索(Pablo Picasso)和亨利·莫爾(Henry Moore)的作品是不能了解20世紀藝術的?!辟惪死瞻炎约旱乃囆g興趣描述成“一段長長的旅程”,他說,“精神上我朝圣西方藝術,扎根于此。同時又游離開去,著迷于東方審美。”所以每一次的購藏,賽克勒都不馬虎,“(我)盡可能近距離地體驗這些藝術珍品,其中蘊含的那種富有創造性的力量深深感染我”。
與中國的深厚情緣
賽克勒和中國的淵源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開始了,那時他曾募捐以支持白求恩在我國救治抗日戰士的工作。上世紀70年代,他受邀為我國公共衛生事業提供咨詢。1976年,賽克勒首次來到中國。1980年,他從美國拍賣會上花10萬美元將流失海外的一張原在頤和園的御座買下后,送還頤和園。1986年,他資助興建的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破土動工,1993年開放使用。
不過,說到他與中國藝術的“邂逅”,還得從一張造型簡潔優美的明代小桌說起?!霸?950年美好的一天,”他寫到,“我偶然在某個家具店里看到一些中國的明代家具。我的生活自此不同了。我開始意識到這里有一種美,一種還未被普遍欣賞和理解的美?!睆哪菚r起,他逐漸開始研究和收藏中國藝術品,手筆越來越大。
之后,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遠東部主管、中國書畫專家方聞先生的建議下,他收藏了不少文人書畫。清代畫僧石濤、八大山人的精品,格外受到賽克勒的青睞。同時,紐約古董商弗蘭克·凱洛(Frank Caro),為賽克勒搜羅了大量中國魏晉隋唐時期的石雕佛像。在今春紐約佳士得的賽克勒專場上,成交價最高的那件佛像就是當年經凱洛賣給賽克勒的。而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賽克勒委托一位先前在北京居住過的紐約的中國古董家具商人威廉·杜拉蒙德(William Drummond)買進了大量的明清家具。僅1965年,他就買了130件。此外,與賽克勒經常往來的還有1950年定居紐約的無錫古董商戴福保(戴潤齋)。他在紐約麥迪遜大道開設的古董店,就是中國藝術鑒藏界舉足輕重的 J.T.TaiCo。賽克勒從戴福保那里買了大量的陶瓷、古玉和青銅器。就這樣,他的中國藏品激增,以至于方聞當時稱他“是全世界,中國古代藝術品最大最重要的收藏家”。
然而,他的中國藏品稍后在大都會博物館引起了爭議,雖然在上世紀60-70年代大都會博物館給了他一小片地方來存放這些藝術品,并美其名曰“阿瑟·姆·賽克勒中國早期石雕藝術品展廳”。賽克勒說,“這些存放的藝術品原本是要在大都會做中國藝術精品展的?!钡?,他和大都會博物館交涉了幾年,這個展覽卻始終沒有做成。大都會博物館的官員說,如果賽克勒答應把這批藏品中的重要物件捐贈給博物館,他們才肯做這個展覽。不過,當史密森尼博物館開始為他們在華盛頓的新館事宜而聯絡賽克勒之后,大都會博物館的“美好愿望”就此破滅了。賽克勒后來向史密森尼博物館捐贈了1000余件他私人的亞洲藝術藏品,主要有中國青銅器和玉器、漆器、繪畫,近東的陶器和金屬器,南亞和東南亞雕塑。另加400萬美元的建館資助,這在上世紀80年代初可是天文價碼。
藝術和科學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1987年5月26日,賽克勒因心臟病突發,在紐約哥倫比亞長老會醫療中心去世,享年73歲。他沒有等到4個月后史密森尼賽克勒博物館的開館。這的確是一個遺憾。在當年10月1日,美國人類學家、時任史密森尼博物館秘書長的羅伯特·亞當斯(Robert Adams)博士,寫文懷念賽克勒,標題是《賽克勒試圖以人文精神將藝術與科學連在一起》。文中引用了賽克勒的精辟名言:“藝術和科學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藝術是情感化的科學,科學是精確化的藝術。同時追尋兩者,樂趣無窮。”的確,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生命有限,賽克勒已經盡力恩澤后世了。一位名叫麗迪亞(Lydia)的觀眾多年后回憶起自己上大學研修亞洲藝術課程時,去哈佛的賽克勒博物館參觀。當看到那些不可思議的中國青銅器,她簡直驚呆了:“如果這些數千年前的古老器皿能夠講話,它們可能會說,‘謝謝你,賽克勒先生,給我們建了如此杰出的博物館。要不然,我們就沒機會向世人展示自身的奧妙了’?!?這不禁讓人想起賽克勒基金會的引言:“藝術是一個絕好的示范,它向我們呈現著一個人是如何可以打動所有人的心;藝術家是如何能夠跨越經久的時空向每個人表露心聲;以及一個過去的文明如何與今天對接”。
誰是美第奇?
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佛羅倫薩著名家族。最主要代表為科西莫·美第奇和洛倫佐·美第奇。
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心臟是佛羅倫薩,那些最為人熟知的藝術家,多半與這座城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們的眼光掠過馬薩喬、多那太羅、波提切利、達·芬奇、拉菲爾、米開朗琪羅、提香、曼坦尼亞等等如雷貫耳的名字,或許應該了解,還有一個名字在這些文藝復興巨匠的身后閃光,那就是—美第奇。事實上展覽的許多作品,本是美第奇家族的收藏,有不少畫像和雕刻,就是為這個家族的成員而作,甚至展品最主要的來源佛羅倫薩烏菲濟美術館,也是這個家族的遺產。
1997年1月16日, 北京大學舉行儀式,聘請美國阿瑟·姆·塞克勒藝術、科技和人文基金會主席兼總裁吉爾·塞克勒夫人為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名譽館長。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是中國高等院校中第一所考古專題博物館。由美國阿瑟·姆·塞克勒博士倡議建立。展品多為北大考古系學生直接從考古地帶來的珍品,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展品有歷代文物——陶器、甲骨文、青銅器、金牛山古人類化石、晉侯墓地發掘的各種器物,完整而精美。
青銅器重器大量流散海外
當今的藝術市場上,青銅器收藏被稱為“有錢人的游戲”。由于青銅器的藝術價值是中國古代所有藝術品中唯一被全世界一致認可的,所以一旦有重器現身必然會受到各國藏家的追捧。國際上幾乎所有的知名大型博物館都設有專門的中國青銅館。2000年以來,青銅器在國際拍賣會上屢創天價。但開出“天價”的基本上都是外國藏家,致使大量青銅重器依然流散海外。
中國文物是塞克勒美術館所有展品中最核心的部分,為此設置了永久性的基本陳列“中國的藝術”,從藝術史的視角來表現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展覽的結構以時間劃分,時代從石器時代直至20世紀,跨越將近六千年的歷史。展品種類包括青銅器、玉器、漆器、佛教造像、家具和繪畫,多種中國古代藝術的材質、技巧和主題都有體現。
存放神廟的展廳
賽克勒與他的兩個兄弟雷蒙德(Raymond)和莫蒂默(Mortimer)一起,捐資修建賽克勒展廳(Sackler Wing),用以存放和展示那個極具震撼的2000多年前的埃及但得(Dendur)神廟。此座神廟雖不是賽克勒的藏品,但這個展廳特別顯赫。神廟前專門修建了映出倒影的水池,象征著尼羅河;旁邊是巨大的傾斜落地玻璃墻,象征著原本神廟背后的懸崖峭壁。這是大都會博物館觀眾按照游覽路線進門看見的第一道大風景,1978年開放以來,成為經久不衰的熱門景觀。連1989年拍攝的美國經典愛情電影《當哈利遇到薩利》都選擇了這個展廳作為男女主角約會的重要場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