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誠軒2011年秋季拍賣會將于11月上旬在北京昆侖飯店舉行,屆時徐悲鴻1940年繪于印度的現存唯一一幅喜馬拉雅山油畫全景作品,將出現在誠軒秋拍的中國油畫雕塑專場。
這幅徐悲鴻的《喜馬拉雅山全景》,是繼《放下你的鞭子》、《愚公移山》、《珍妮小姐》之后,又一幅徐悲鴻抗日戰爭時期流散星馬地區的重要油畫,也是已知現存唯一一幅喜馬拉雅山全景。雖然目前在徐悲鴻紀念館及私人收藏中曾出現過若干同題之作,但均為局部寫生。而作為全景展示,本作以橫長近乎廣角的獨特構圖呈現遠眺喜馬拉雅山的風貌,氣勢宏偉而壯美,其比例、尺寸與同年之名作《愚公移山》相近,同屬徐悲鴻藝術頂峰時期的經典作品。不過《愚公移山》尚存兩幅油畫稿及一幅彩墨,而《喜馬拉雅山全景》僅存這一幅,也就更加珍貴。
此作命運也與《愚公移山》等一批作品類似,它們在印度完成后由徐悲鴻親自攜回新加坡。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新加坡危在旦夕,徐悲鴻計劃逃離,出走之前經友人協助,將不易隨身攜帶的四十幾幅油畫及個人收藏的字畫、書籍等,埋在崇文學校羅弄泉的一口枯井內。戰爭結束后,枯井藏畫被悉數挖出,但因各種原因并未歸還畫家本人,也就未能回到中國。而枯井藏畫的秘密,直到1985年歐陽興義采訪當事人并撰寫相關始末的文章發表后,才為世人所知。
據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廖靜文女士介紹,《喜馬拉雅山全景》就出自上述枯井藏畫。屈指算來,《喜馬拉雅山全景》流失海外已近七十載,距其首度現身——1987年與《珍妮小姐》同場出現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上,竟也逾二十五年。自問世后第一次回到創作者祖國的曠世巨作,能否最終為內地收藏機構或收藏家所有,從而留在中國內地呢?相信大家都對誠軒秋拍的結果充滿期待。
寫實主義乃中國油畫肖像藝術的主流,此次誠軒秋拍囊括了靳尚誼、楊飛云、艾軒、陳逸飛、郭潤文等知名畫家的力作,不少都是畫家早年創作鼎盛時期的代表。如陳逸飛“海上舊夢”系列仕女題材的精品《助妝》,作于1992年,畫中模特之一是畫家最欣賞的名模陳娟紅。他使用了厚涂再磨砂處理、罩染、暈涂等技法,使整個畫面散發著溫暖的金色光輝,有朦朧顫動的電影鏡頭效果,非常契合于表現“海上舊夢”的婉約深沉、唯美懷舊的氛圍。此外靳尚誼創作于1981年的《夏季牧場》、楊飛云作于1999年曾參加全國第九屆美展的《多夢時節》、艾軒作于2003年的《白雪覆蓋了午后》,也都是市場上難得一見的各人早期佳構。
吳冠中作品在藝術市場上一直高溫不退,屢創天價。他的油畫相較彩墨數量更少,亦更受藏家追捧。作于1980年的《舟山漁港》,是吳冠中油畫創作成熟及巔峰期的重要代表作,描繪了桅檣林立、彩色斑斕的漁港圖景,采用斜對角線式的構圖,近、中、遠景徐徐鋪陳,有尺幅千里之感。
今年誠軒春拍曾使王懷慶的油畫作品創下紀錄,本次秋拍再續佳績,選擇了他早期建筑構成階段代表作《裂開的黑》。該作創作于1991年,是王懷慶在形式語匯抽象和純粹的傾向方面,走得最遠、最徹底的一次嘗試成果,作為畫家早年的經典之作,曾著錄及出現在王懷慶幾乎全部重要畫集和個人展覽中。
中青年畫家作品則以羅中立風俗志題材油畫《山路彎彎》最引人矚目,它作于1988年,描繪了一個典型的農村“生活流”瑣事,一家三口途中遇雨,父親和母親手舉芭蕉葉,遮住背上的孩子。畫面中的人物形象幽默夸張,色彩艷麗鮮亮,民間風味與裝飾感極為突出,散發著一種樂天知命和對鄉村生活的由衷熱愛。
抽象藝術愈來愈為國人所理解和重視,不過在內地藝術市場上以朱德群1980年代以后的作品為多見,而誠軒秋拍征集的1960年作《第71號構圖》和1967年作《第244號構圖——黃金年代》,是稀有難求的畫家早年經典。而吳大羽的《無題-25》,既呈現出書法抽象的勢象美,又體現出繪畫藝術的畫境,亦屬難得一見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