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尼亞·豪斯尼爾作品展
10.12—11.07 上海美術館
本次展覽是一組全新繪畫作品的首次對外展出,表現了愛和失去的主題,關注了我們身邊發生的災難。這些大幅畫作是一個主題繪畫系列的延續,探討人與人的關系,描繪出人際間的沖突與抗衡。辛尼亞·豪斯尼爾的創作以攝影為主要輔助手段,不同時期拍攝的照片既可以看作是創作步驟、繪畫草圖,同時又可作為拼貼作品的元素使用。在藝術史上,繪畫又一次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具有絕對凝聚力的媒介。
2011成都雙年展邀請展:邊界效應
09.30—11.15/成都空港十號
“邊界效應”這個在地質學中被頻繁使用的術語描述的正是:不同系統因差異或協和作用,而引發的系列變化——這正好和展覽企圖表達的主旨不謀而合:一方面,我們將關注的目光聚焦在部分青年藝術家的創作和思考上,他們跨時代的成長經歷與生俱來就充滿矛盾、融合、雜糅和裂變,并在現實生活帶來的種種沖撞里,拓展出他們不同于過去的藝術認知;另一方面,在“成都雙年展”的全城藝術總動員中,不同的策展理念、不同的空間呈現、不同的藝術表現……也引發了人們對玩于藝術的思考。
“FLOWER 花兒”當代藝術展
09.29—11.13/千高原藝術空間
這次展覽共展出陳秋林、何多苓、何工、計文于、蔣志、黎朗、羅發輝、漆瀾、秦思源、申亮、沈小彤、施勇、石青、唐茂宏、熊宇、余極、肖克剛等30位藝術家的繪畫、圖片、裝置、錄像等形式作品近100件。取名為“花兒”,并無特別的所指和用意,只是因為這些藝術家的一些作品都涉及到花兒。明眼者并不難覺得這更接近“再現論”的思維。坦白說,策展的初衷也的確這么簡單,就是打算選擇一組與花有關的作品來呈現,至于是不是“再現”并未慮及,唯一想到的是如此反而或許會生成或開啟一個進入問題的角度和視野。
光譜:當代中國獨立動畫
09.27—11.25/A4當代藝術中心
本展覽試圖勾勒中國當代獨立動畫的活力和譜系。在一種開放的視野里,它將包容不同年齡和背景,并風格迥異的作者,努力強調的是作品的作者氣質,現實感和敘事性,包括中國風格;它在梳理當代中國獨立動畫的歷史線索,描述其現實情境的同時,也在努力尋找當代藝術和電影之間,一個交集的區域,因為正是在這兩者間,生發出了獨立動畫的面貌和語言。
苑瑗:新作品展
09.29—11.20/北京公社
苑瑗的繪畫有著非常明確的對美院系統的傳承,她從這個系統的無差別教育中獲得一種個人表達的方法,它簡單并且明確。僅就繪畫語言來說,苑瑗在細節處理上流露出的“拙”,反而是生動和留有余地的。她用調和的丙烯顏料在畫布上隨機流動,產生不規則形,再依照不規則形來構圖、在上面用油畫顏料描繪照片中的漂亮女孩,一遍畫完不作多余修改,因此畫面較薄、接近于速寫。這些作品中的漂亮女孩有些是網絡紅人,也是苑瑗的朋友;她們把精心修飾的個人照片發布到社交網站(Social Network Sites)上,照片迅速被傳播并獲得巨大的點擊量,塑造出受到廣泛關注和討論的虛擬身份。盡管所有這一切脫離于現實,但無論照片的發布者還是觀眾,似乎都從“不真實”中獲得某種滿足;苑瑗用繪畫再現了這種對“不真實”的生產和消費。
陌生人—陳飛個展
11.19—11.30/今日美術館
陳飛總是不厭其煩地畫著自己和他的女朋友,雖然每一幅作品都隱藏著一個全新的故事腳本,但工作室里的一切卻只是在不斷地重復,幾乎每天一樣的工作流程、地點與人物,在這種機械性的周而復始中,時光卻又在線性地離去。電影在少年時給予陳飛的興奮以及對于他者的好奇,如今成為他紓解理性壓抑的一顆緩釋膠囊,他在作品中為自己和愛人設定角色、鋪陳場景、渲染氣氛,只為在他者的敘事中獲得一種主體性的自由。但有時,你也會發現陳飛在敘事中顯露的惡趣味與重口味,卻不曾像電影中那般的將觀眾的神經推向崩潰的臨界邊緣,因為在他的記憶中,電影打開的是一個瑰麗的世界,這種印象如同一個定格畫面被他封存在那段毫無功利心的歲月里,所以,“好看”如同是對當初所做的一種挽留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