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僅只是一個平面
卻又是深不可測
它最愛真實
決不隱瞞缺點
它忠于尋找它的人
誰都能從它發現自己
或是醉后酡顏
或是鬢如霜雪
有人喜歡它
因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為它直率
甚至會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鏡子》,艾青
什么是照片?誰都知道。照片是什么?未必誰都知道。當圖像變成了識辨世界和生活細枝末節的第一感官時,我們已然生存在自己隨時無意識按動的快門中——尼達耶( Ly Dayer)
鏡,明凈可照人見形、察景考己。《玉篇》以鏡為“鑒”,《說文》視鏡為“景”。中國自古便對“鏡”有著超越實用功能的情感訴求。破鏡重圓中的“破鏡”既是說鏡中自己的影像支離破碎,也是說鏡中的“景”,那些曾經的喜怒哀樂,糾纏模糊。若隱若現的鏡花水月本屬于另一個世界,卻在紛擾喧囂的現實中浮出水面。從20世紀末的杰夫·沃爾,辛迪·舍爾曼等人陽春白雪般的擺拍到今天人手幾樣數碼成像工具,照片之泛濫猶如前不久日本的海嘯肆虐,質已被量蕩滌一盡。難怪計洲不計工本,從成像動因到制作細節,無不謹慎苛刻為之,鏡像系列實在是耗人的工程。如果說南·戈爾登“我要成為鏡子”的窺視照片拍得肆無忌憚爆人眼球的話,那么計洲的真金白銀打造的視覺陰謀還真讓你就是看出來了也不好意思拆穿。別,那是他故意賣的破綻—王度,2011.08.29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