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容“羅生門”
3月26日9點,原從容投資合伙人、基金經理姜廣策發布微博稱:“由于與從容公司呂俊、鄭瑩夫婦在價值觀、投資理念以及為人處世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無法調和,本人即日起離開從容公司,建議從容醫療基金客戶考慮贖回,贖回之后只要愿意我仍將繼續為您負責投資顧問,不收任何費用。”他表示:“從容是呂俊、鄭瑩夫婦的家族型公司,有著嚴重的治理問題,我已經忍無可忍。” 呂俊、鄭瑩分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鄭瑩之妹鄭琳任副總經理。目前從容投資的資產規模40多億元。
10點,從容董事長呂俊發布微博:“我們的眼中只有客戶的凈值增長,基金經理業績不佳,減小投資權限,去休息思考一下,對個人對公司都更好。”
11點,姜廣策發布微博:“如果說業績的話,呂俊自己早就該辭職了……決定業績的除了人以外,公司治理結構,領導個人特質等等同樣重要。”
隨后從容官網稱:“去年以來,由于惡劣的市場環境和整個醫療上市公司股價的持續下跌,觸發了風險控制機制。一些止損指令被強行執行”,“個別基金經理不滿公司的風控制度,拒絕自我約束,做出過激行為,非常令人遺憾。公司只能將其免職”。
呂俊稱,姜廣策曾為國家新藥篩選中心主任王明偉理財,承諾6.5%的收益率,由于去年行情不好,業績沒有達到,王明偉認為是承諾收益,便向姜廣策追討,希望從容投資用姜的獎金和工資補做欠款。從容公司發現此事之后,提出風險控制動作,停止了姜廣策的賬戶操作權限,“明星基金經理很難管理”。王明偉則稱:“從容新聞發布會用心不良。我和姜博士沒有任何矛盾,這次是他和呂俊不期分手之后果。”
做企業就是做良心,民營企業與否基業長青,與正確的企業價值觀、企業家的人品能力密不可分。對于從容投資事件,呂俊該認真反思。
新鴻基遭遇治理折價
香港廉政公署3月29日以涉嫌貪腐為由,拘捕新鴻基地產(00016.HK)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江、郭炳聯兄弟及香港特區政府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這是香港特區成立以來最高級別前官員被拘捕,當日三人均獲保釋。次日新鴻基股價暴跌13.14%,創下這只藍籌股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380億港元。新鴻基為香港四大地產公司之一,在福布斯富豪榜上郭氏家族身家183億美元。
據香港媒體報道,出身名門望族的許仕仁喜歡養馬、品酒、聽歌劇,其奢華生活作派一向引人注目,此次廉署對許仕仁提起拘捕的兩項罪由,一是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二是觸犯《防止賄賂條例》,應指許仕仁擔任香港積金局行政總監 (2000年6月至2003年8月)以及政務司司長(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期間涉嫌收受新鴻基提供的利益和金錢,涉案金額達數千萬港元,其中嫌未交租金免費入住新鴻基旗下豪宅,涉及租金至少132萬港元;二是許仕仁涉嫌向新鴻基提供有關土地開發的機密資料。
郭炳江、郭炳聯3月30在致員工信中表示“放心,一切如常”,公司是一間管治優秀的企業。郭炳江、郭炳聯之兄郭炳湘2008年5月退任新鴻基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改任非執行董事,其曾宣稱,他被罷免董事長的原因,是自己希望調查公司某些問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香港首富李嘉誠在談及新鴻基行賄門時稱,以家族式經營生意,以及非家族式經營各有好處,結果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業務有科學管理。王石曾稱,不行賄成就了萬科的競爭力。
公司治理模式確實沒有優劣之分,但貪腐背后顯然是現有家族治理管控不力之過,再加上新地家族內斗婦孺皆知,處理利益相關者關系又涉嫌違規,這樣的治理能言“優秀”?企業長期競爭力能讓人放心?由此,超級明星企業遭遇治理折價便不足為奇。
家化新激勵平安著陸
4月5日,上海家化(600315)董事會審議通過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上市公司將以限制性股票的激勵形式向中、高層管理者和核心技術、業務人員共398人定向增發2840萬份股票,每股16.41元(市價的一半),受激勵人數占員工總數38.1%。此次激勵解鎖條件為:以2011年度凈利潤為基數,2012-2014年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25%、56%、95%,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不低于15%。2011年11月,上海家化大股東國企家化集團整體轉讓給了中國平安集團。
上海家化董事長、65歲的葛文耀表示:“今天我們開會的時候,投資部對我講,他們招不進人,因為我們薪水還是比不過外企。但是假如我們加上股權激勵,家化就可以在薪酬水平上達到甚至超過外企了”,“主要目的是為了保留和吸引人才”,“大股東平安是同意的。”
上海家化曾是上海首家進行股權激勵的國有控股企業。2006年9月,上海家化公布第一份股票激勵計劃,方案涉及股票數量不超過160
0萬股,占總股本的9.13%,實施方式為向激勵對象定向發行的股份。很快方案被國資委緊急叫停。隨后不久,上海家化出臺第二套激勵方案,主要內容是以上年度稅前利潤總額較前一年的增量為基礎,提取其25%作為激勵基金,用于購買公司股票。此方案遭證監會否決。2008年4月,上海家化股權激勵方案修成正果,但激勵力度大幅縮水,向175名激勵對象售出530萬股。
國企績效釋放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激勵不足。國企體制、民營機制,葛文耀為打造具有足夠競爭力的市場化企業,其不屈不撓的探索勇氣和決心,令人尊敬。
中美制造業工資仍懸殊
近些年來,中國工人(特別是低端勞動力)工資上漲明顯,同時人民幣也持續升值,這讓中國出口企業受到不小的壓力。有人因此擔心,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前不久高呼美國要“重回制造業”之際,制造業企業會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而返回美國,令中國經濟受損。
目前中美制造業工人工資的差距仍然巨大。2011 年,美國制造業工人年平均工資超26 萬元人民幣,而中國制造業工人則不到4 萬,僅為前者的13%。至少在輕工業、機械制造等技術門檻不高的制造業行業中,美國工人的生產率不會高到七個中國工人的地步,因此勞動力的成本優勢仍然在中國,無需擔心制造業會因為中國工人變貴了而大舉回流美國。
但中美之間的工資差距正持續縮小。過去10 多年,由于中國工資漲幅持續高于美國,加上近些年人民幣對美元的明顯升值,中美之間的工資差距縮小。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中國終將失去對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不過由于此趨勢的變化很緩慢,近些年還無需擔心此問題。
盡管我們還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但不容否認,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時間窗口,已經進入關閉“倒計時”。
保險國企群升副部級
多家國有保險公司3月份換帥。保監會副主席楊明生出任中國最大商業保險集團中國人壽保險(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公司原董事長袁力調任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目前國開行無行長);交通銀行副行長王濱接任中國太平保險集團董事長,原董事長林帆轉任中國人保集團監事長;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裁吳焰專任董事長,總裁一職暫時空缺。同時,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平、中國信保列入中央管理,升格為副部級企業。
據悉,上述四大險企的人事權已經移交至中組部企業干部局。今后,中組部將負責四大險企的高層任命,保監會僅負責行業和業務監管。
政企分開真正要做到,看來真不容易。官商一體的發展趨向,正與國企改革的目標愈來愈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