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力》
作者:丹尼爾·平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年4月
胡蘿卜大棒竟然失效了,越來越多的案例佐證了獎勵只能帶來短期的爆發,就像是少量咖啡因只不過是幫你多撐了幾個小時,更糟糕的是,它還降低了人們繼續這項工作所需的長期積極性。
有人放棄了原本收入不菲的職位,反而接受一份收入低、但使命感更強的工作。比如,很多人投身于無人“管理”維基百科的員工,但維基百科卻是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還有開源產品、很多無法想象的“不為利潤而來”的企業………
當然,任何有關工作積極性的討論都出自生活中一個簡單的事實:人必須賺錢謀生。工資、合同款、補助、小費都是我所說的“基線報酬”(baseline reward)。如果一個人得到的基線報酬不足或者分配不公,他的關注點就會放在所處環境的不公以及對環境的焦慮上。
但是一旦過了這道門檻,胡蘿卜大棒就可能會得到與其初衷正好相反的結果。本來是想要提高積極性的機制最后降低了積極性;本來是想要激發創造力的策略最后卻抑制了創造力;本來是想要讓好人好事越來越多卻讓好人好事消失了。與此同時,獎勵和懲罰沒能限制消極行為,反而讓它們大爆發,讓欺騙、癮嗜和目光短淺的危險行為越來越多。
在獎勵與懲罰都已失效的當下,如何煥發人們的熱情?我們大部分人都遵循著如下的行為模式:老板答應我們加薪,我們的工作就格外賣力;用功可望拿到好分數,我們就花更多時間讀書;遲到要扣薪水,我們就乖乖準時上班……但是丹尼爾·平克將告訴你一個令人驚訝的真相。他以40年來有關人類激勵的研究為基礎,通過大量真實案例和科學研究成果,為每個人、每個組織指出了在物質激勵和賞罰機制失效的時代如何提高績效、煥發熱情的三大要素:自主、專精和目的。
丹尼爾·平克通過大量的案例及科學研究成果指出,在驅動力3.0時代,真正激勵我們的是第三種驅動力:如果工作能夠讓人可以做出自主選擇,發展自己的技能,做有意義的事情,那么人們往往會非常努力并取得良好業績。我們天生就是自主的個體,而不是機器人。我們希望達到專精,讓我們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來越好。尋找目的是我們的天性,我們在復興屬于我們的商業,重塑我們的世界。
《商業的直覺》
作者:弗朗西斯·高爾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2年3月
“直覺智慧”把直覺和本能融入我們的思維過程和經營歷程,從而幫助我們在新的、不斷變化的環境里生存繁榮。作者提出了能夠幫助我們全面審視自己,突破盲點的“直覺羅盤”,并介紹了“直覺羅盤”的使用方法和成功案例。告訴你如何使用“直覺智慧”使決策和管理打破陳規、均衡發展并實現持續性的價值增長。作者通過對創新思維的創造性運用為人們尋找創意、實現創新提供了新的源泉。
《中國概念股在華爾街怎么了》
作者:劉建華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2年4月
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