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agwan Chowdhry是我讀博士時的授課教授,講授《公司金融理論》,他對我日后選擇以公司金融為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很大影響。Chowdhry教授的公司金融理論課以模型推導為主,將代理問題和信息不對稱等企業經營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引入到企業融資、投資等研究領域,加深人們對企業行為的理解和認知。就這么一個學究氣十足的學院派學者在最近兩年卻開始致力于推動一個叫做“金融從出生時開始”的運動(Financial Access at Birth,簡稱FAB),在公共政策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
FAB運動的主旨很容易理解。在每個嬰兒出生的時候,給他們建立一個電子銀行賬戶,并存入可生息的100美元。這樣,這個銀行賬戶本身就相當于給了初生嬰兒某種程度上的社會認同,并提供了一個平臺讓他得以接觸到金融中介服務。一次性注入100美元并不多,我自己估測了一下,按照5%的利率,到18歲成人可以自由支配這個賬戶時,這筆資金也只相當于241美元,幾乎不能帶來任何實質意義上的生活改善。但是,給全世界每一個新生嬰兒建立一個銀行賬戶并存入100美元卻不僅僅是只有象征意義的舉措,它包含著極為豐富、充滿質感的社會意義。其一,按照Chowdhry教授的統計,全世界有一半的成年人沒有任何機會享受到任何金融中介服務。他們沒有任何銀行賬戶,也無從在銀行儲蓄、積累資金,更無法享受到金融機構的任何中介服務。FAB運動以極低的成本賦予這部分群體接觸到金融中介服務的機會。其二,在發展中國家,在貧困地區,有相當數量的嬰兒出生后就從未到注冊機構登記注冊,從而淪為黑戶。這對評估一個地區的真實人員狀況、經濟發展水平,尤其是在危機時發放救災物質和救災款項都會帶來不利。而給每個初生嬰兒一個賬戶和100美元的初始資金注入,會為他們的父母提供某種程度的動機,讓他們有動力去給他們的孩子合法身份。其三,一個嬰兒自出生時就有一個銀行賬戶,也有助于在其成長過程中學習、理解正確的理財理念。人之間的不平等,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機會不平等。如果在享受金融中介服務這個環節上賦予不同的人平等的權力,其實應該有助于縮小社會上的不平等,并最終減小收入上的不平等。
FAB現在還處于緊鑼密鼓的論證階段。在墨西哥、盧旺達和加納,一些試點項目也將在不久后推出。雖然其運動的實施效果還有待于在未來進行嚴肅的評估,但這一社會運動的理念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廣泛的認同。作為Chowdhry教授曾經的學生,我對他增加了更多的敬佩之情。
金融的本質是什么?金融怎樣才能為更多的受眾服務?我自己在多個場合強調,金融的本質是為實體經濟服務,是為經濟成長和人類社會的進步服務;而我們國家的金融體系長期以來受制于三個結構性缺陷:金融中介效率低下、金融中介結構不合理和金融中介覆蓋面窄。對于最后一點,大家可以嘗試想想中國目前為止仍然高達8到9億的農村人口,這其中有多少在銀行開過賬戶?我國在工商機構注冊登記的近4000萬家企業中,又有多少家能從現有的金融體系中享受到貸款等金融中介服務呢?中國人口眾多,市場龐大,從絕對數上講,開有銀行賬戶的家庭和企業數量肯定不在少數。但換成比例,我們擁有的是一個個令人汗顏的尷尬數字。剝奪經濟生活中相當比例的人口享受金融中介服務的機會,等于在起跑線上就制造不平等,長此以往,社會固化現象將越來越嚴重,不公、不正、不平等的程度也將繼續惡化。
就此而言,我們需要一個像FAB這樣貌似幼稚但立意真誠的社會運動。社會中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有銀行賬戶,這與投票權和生育權一樣,是公民在一個經濟民主社會理應享有的基本權利,是公民權的一部分。我們以前沒有做到,但現在可以努力,未來應該做到這一點。中國如果每年新增2000萬個嬰兒,每一個開一個銀行賬戶并存入500元人民幣,那么一年的總開支是100億人民幣,這只占中國一年50萬億元GDP的萬分之二。而這樣一個舉措將保證這些孩子到18歲成人時有一個可以自由支配的價值達1200元的銀行賬戶。這筆錢雖不夠他們支付學費,甚至購買一部像樣的手機,但這樣一個賬戶的存在使他們體會到他們并沒有被這個社會遺棄,他們能夠從這個社會體系中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務,他們同樣享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權利,金融離他們不遠,銀行并不總是門衛森嚴,深不可入。
這樣一種舉措的意義,難道僅僅是象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