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學生宿舍氛圍對大學生的性格成長、價值觀的確立、心理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潛在影響。目前高校學生宿舍從資源配置、管理措施、承載功能以及宿舍文化氛圍引導等方面都面臨新的困境和問題。研究高校宿舍文化氛圍建設,不僅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域,也有利于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陣地建設。
關鍵詞:宿舍氛圍; 大學生; 人格發展; 潛在影響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6-0130-02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仍以在學校宿舍區內集中居住集中管理為主,住宿的格局也大多是幾人合住一間,宿舍的環境和氛圍對其人格發展有著潛在的不容忽視的影響。宿舍人際關系模式有屬于自己的特點,沒有固定的禮儀規范,具備自發形成的氛圍背景。值得關注的是,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當中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模式與宿舍內的群體生活模式有著適應上的沖突,很多學生心理問題的最初起因是宿舍人際關系緊張或者宿舍整體氛圍建設不良。因此,高校學生工作不能忽視宿舍文化氛圍對學生的潛在影響,應對此給予相應的關注和重視。
一、高校宿舍氛圍對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
1.宿舍同化作用對學生價值觀的潛在影響
高校學生宿舍有著強大的同化融合的功能,宿舍成員處在同一個年齡段,有著共同的學習生活目的,經歷著大同小異的生活和情感事件。成員在學習時間內與家庭相對隔離,宿舍結構是社會性的結構,每一個成員對其他成員都有著引導的能力,通過臥談會或者其他的交流活動,他們互相傳遞各自獲取的學習、服飾、娛樂、生活等各類信息。這種分享可以強化個體的積極體驗,產生較好的情緒情感反應。同時每個個體都能隨時感受到來自于其他個體行為方式和整體輿論氛圍的壓力,逐步調整自己的觀念和節奏,適應團體的整體步伐,逐步引導一種氛圍,逐步將不同的個體靠攏融合,同化形成宿舍行為特征和固有的生活秩序。這是一種較為強大而不易被覺察的力量,因為朝夕相處,彼此間的影響頑固而執著,因此,要特別重視宿舍文化的正面引導和教育作用。
2.宿舍住宿格局使交流溝通成為必備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6年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含其中》中指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教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而宿舍是完成學會共同生活這一任務的最佳場所。高校宿舍空間的局限使人際交往在宿舍內不能回避不能逃離。而宿舍成員有不同背景,有行為習慣和價值觀的差異,交流與溝通不見得總是順暢的,而有了沖突缺少緩沖的時間和空間,這對處在沖動敏感年齡段的學生來講,怎樣處理這些問題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人際關系如果融洽,就會對宿舍內每一個成員形成強大的支持系統,在其脆弱和需要關注的時候得到必要的鼓勵和幫助,順利渡過難關,促進個體成長和進步,而人際關系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嚴重干擾其情緒和生活,引發焦慮和困擾,嚴重的會影響身心健康,造成性格上的壓抑和扭曲。因此,高校宿舍內的人際關系是值得重點關注的問題,要充分發揮高校宿舍文化的功能,引導學生學會交流,學會溝通,學會寬容和理解,學會悅納他人,適應環境,從而建立穩定健康的人際關系,促進其學習生活。
3.宿舍凝聚精神幫助學生完善人格
宿舍集體生活如經過正面的引導則能升華出一種宿舍精神,這種宿舍精神能夠激發宿舍個體對宿舍共同目標、宿舍文化、宿舍準則的認同和作為宿舍成員的自豪感、責任感和歸屬感。形成強烈的內聚力、向心力和群體意識,從而將個體目標集合成宿舍整體目標,整體目標反過來也會激勵和推促個體目標的實現。在這種積極的環境下,每個人都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力和創造力,從而得到最為長足的發展和進步,提升素質,完善人格,實現自我發展的目標。
二、目前高校學生宿舍氛圍潛在的問題和困境
1.學生宿舍環境的簡陋與時代發展不成比例
由于高校目前的資源限制,學生宿舍的住宿空間普遍狹小,大多數學生不僅生活用品增加,而且還增添了電腦、電視、健身器材等現代化的裝備,往往有學生因為爭奪宿舍空間而發生爭執。空間上的壓抑容易增加情緒的低落焦慮,也容易增加宿舍成員之間的矛盾,引發糾紛,為人際交流帶來障礙和阻力。
2.自我意識加強和隱私空間局限之間的矛盾
新一代大學生的性格特點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張揚自我,重視自我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對自我空間也有較強的保護意識。同時,在這樣一個激情而敏感的年齡段,來自于生活的刺激和感受是強烈的,容易造成情緒上的大起大落,必要的相對獨立的時間和空間對緩解這種情緒壓力、及時調整生活節奏是非常有幫助的,而目前的居住條件顯然不能滿足,也容易造成學生情緒上的困擾和煩躁。
3.網絡進入宿舍對宿舍整體文化氛圍的沖擊
信息時代帶給高校最大的沖擊無疑就是網絡。網絡是校園宿舍區內最主要的獲取信息的手段。以其信息來源駁雜、傳送速度迅捷被學生鐘愛,同時給教育管理者帶來巨大的困擾。網絡上傳播的信息容易引導學生行為傾向,以其不可掌控的特點給理想的宿舍文化建設帶來困難。
4.宿舍內部潛在文化的形成不易把握和掌控
學生宿舍內的教育和引導不同于任何一個場所,雖然是多人共居,但那畢竟是相對隱私的空間,畢竟有著大量的時間是不能由外人參與的自在發展的狀態,宿舍內部文化和秩序常常是潛在的不易把握,即使能夠了解也不易扭轉的,這給教育和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
三、高校宿舍文化氛圍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1.探索高校宿舍文化氛圍建設途徑
順應時代變化,結合高校學生心理發展特點以及社會交往需要,充分研究高校宿舍所應承擔的教育功能,突破原有思路,從宿舍整體建設入手,對宿舍格局、宿舍設備配置,注重打造宿舍整體環境,盡可能緩解空間狹窄形成的矛盾。同時要探索高校宿舍社區化管理模式,設置公共活動場所,突出營造大學人文氣氛,使高校宿舍成為文化交流、人際交往、思想引導的重要區域。
2.打造科學化宿舍管理制度體系
作為一個群體居住的場所,宿舍內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有差異,形成穩定的秩序僅僅依靠學生的自覺性是不夠的。必須要有一整套規范而系統的規章制度,例如作息制度,文明行為規范、衛生保持制度等等來進行約束和管理。形成大體統一的正常健康的宿舍生活秩序,減少學生之間的矛盾和糾紛。
3.引導學生創建屬于自己的宿舍文化模式,提升團隊合作能力和技巧
教育和引導學生自己營造宿舍文化氛圍,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技巧,而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來的整體文化環境能夠被所有成員接受和認可,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相互支持和相互鼓勵的作用。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為自己的宿舍取名,通過舉辦宿舍文化節等活動,鼓勵學生宿舍成員通過努力,相互協調,調動智慧,共同營造屬于自己的富有個性而又健康樂觀的文化模式。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宿舍的獨特風格,產生自豪感和歸屬感。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愛護宿舍環境,珍惜宿舍成員間的友誼,提煉和升華宿舍精神,產生凝聚激勵效果,共同提高。
4.重視宿舍黨團建設和社團組織建設,深化思想教育的影響力度
不能忽視宿舍區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但是由于宿舍這種特殊環境的限制,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將思想教育活動融入豐富多彩的宿舍文化生活當中內,建立和加強宿舍區內的黨團組織和社團組織建設,定期開展學習活動,舉辦生動有趣的社團活動,強化正面的思想引導,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彭倬平.高校宿舍文化建設的創新[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186-188.
[2] 童心剛,成祖松.高校宿舍文化建設與大學生社會化[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142-144.
[3] 閭 彬,華 南.高校宿舍文化中灰色情調透視——兼論宿舍文化的建設途徑和育人功能[J].揚洲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4):85-87.
[4] 顧國墚.論高校宿舍文化及其建設[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6):21.
[5] 王益民,李光普.論和諧研究生宿舍文化的構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124-126.
[責任編輯:張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