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該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綜合性與操作性,旨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創新和應變能力等的綜合能力。管理學作為管理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在課程內容設計和組織上要體現出理論性、系統性和普遍性,要注重講授管理領域最基本理論原理和運行規律,注重介紹管理理論的概念,知識點和理論體系之間的有機聯系,為各專業學科打基礎。通過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學生認識企業管理的重要性,初步掌握管理的性質、方法、原理、職能等基本內容,特別是計劃職能、組織職能、領導職能和控制職能四大職能,為學習其他經濟管理課程打下良好基礎。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求學生在課外多閱讀有關參考書籍和報刊雜志,注意了解現實生活中的企業管理實踐活動,初步培養解決管理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管理學》課程設置從內容到方法都體現了專業基礎課的作用,既注重理論學習,又兼顧實踐能力培養。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非常重視《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本課程在多年開設過程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和課程素材,編寫了《管理學》教材,在此基礎上引進國外經典教材羅賓斯的《管理學》作為輔助教材,并編寫了系列專業統編教材;與此同時開始強化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管理游戲教學、雙語教學,并改革考試制度,注重學生創新能力、應用能力的考核,變應試學習為課堂與網上討論式學習。
《管理學》課程在2011年被浙江省教育廳立項為“浙江省精品課程”,為此我們在原有基礎上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改革和實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管理學授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目的是增強管理教學的實務性、應用性,增強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管理教學案例,這些案例具有客觀真實性、思考啟發性、實效應用性、內容針對性和典型示范性。在管理學的授課中基本要求每位教師保證每章使用6個比較典型的案例,每個主講教師全課程的管理案例使用多達上百個。比如,《總經理的一天》《領導與領導者:“閑可釣魚”與“無暇吃魚”》《哪種領導類型最有效》《李志強的糾紛解決方案》《倉促上陣的新車間主任》《劉成耀的領導方式》《所長的辭職說明了什么》《摩托羅拉公司的質量觀》《黃大佑的辭職書》《電力公司的預算控制》《谷歌公司的管理創新》《張瑞敏的管理改革》等,這些案例的教學效果都很好。
鼓勵實地調查編寫原創性案例。除利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案例庫,課程組成員還利用自己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的便利條件,到企業調查或與企業合作編寫原創性的案例用于教學。授課教師之間也經常互相交流,將一些好的案例和分析思路相互切磋,實現資源的優化共享。經常開展案例教學經驗交流與研討,本課程組教師每周三有一次例會,專門討論教學、教改或科研問題,案例教學法是討論交流最多的一項內容。學院也經常派教師參加全國管理學案例教學研討會,并請參加全國案例教學研討會的教師介紹經驗,在全院的范圍內交流提高。案例教學法使學生在課堂中了解企業運營實際,是提高和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較好的授課方法。學生選課制度有效地鼓勵和強化了案例教學,因為凡是案例教學授課比較好的教師,學生選課的比例就比較高。在試題和作業中增加案例分析比重,增強學生對案例分析的重視程度,從而使學生能夠課后主動學生,自覺提高其分析解決企業實際運行問題的能力。
案例分析與學生角色模擬。在學生學會案例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閱讀案例資料聯系實際展開分析論證,并把自己擺進案例里去進行角色模擬,從管理學的角度提出咨詢建議。角色模擬就是通過扮演角色的形式達到體驗情境以及學習知識的目的,角色模擬在《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應用中有四個步驟:經典場景設定、角色分配準備、角色扮演實施和案例討論總結。我們布置了學生角色模擬的作業,學生分別就《張總的困惑》《王氏年糕廠的抉擇》等案例進行了“假如我是總經理”的角色模擬,通過角色模擬讓他們真切感受到管理問題的復雜性和作為一個公司或工廠領導的重要性。實踐證明,管理案例教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學生們的參與熱情很高,案例分析過程有力地督促了學生們主動地去涉獵更廣泛的管理知識,在學生們的思維中建立了一些分析實際問題的基本分析框架,使學生養成了比較好的、符合管理教學目的的思維習慣。
二、網絡教學平臺建設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在長期的《管理學》教學實踐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料,所有教師都制作和使用多媒體課件,每個教師的教學內容都各具特色,課前準備工作做得十分充足。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展,教學環境和條件大大改善,從去年開始將所有與管理學教學有關的軟件、資料、多媒體課件都放到網站上共享,讓學生自己對感興趣的學習內容進行自主尋找與自主學習,擴大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和范圍,提高《管理學》課程的趣味性和實踐性。用豐富的學習內容代替學生被動接受枯燥理論知識的狀態,學生學習資料的取得更有針對性也更加容易,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管理學》的效率。
網絡教學平臺即基于互聯網絡的教學支持平臺,通常由四個子系統組成:網絡教學管理系統,主要實現教師管理,學生管理,課程管理,權限認證等教務管理功能;網絡教學子系統,提供一系列的網絡教學支持工具,如多媒體授課、網上答疑、網上考試、網上作業、交流工具等;網絡課件開發工具,實施模板式課程開發,實現教學資源的管理和重用,簡化部署網絡課程的難度,降低開發網絡課程的技術要求;教學資源管理:以學科為單位,集中管理各種形態的課程資源,如媒體素材、測驗試題、典型案例等。網絡教學平臺在《管理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第二個子系統和第四個子系統,提供《管理學》網絡教學支持工具和集中管理《管理學》的課程資源。
注重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師生互動。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問題討論,要求每天都要有主講教師在線與學生交流、溝通,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管理學方面的相關問題,網站還吸引了眾多其它專業的師生駐足,發表自己的疑問和見解,很受師生歡迎。
三、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教學,淵源于科恩1969年創建的以題目為中心的“課堂討論模型”和“開放課堂模型”——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模型。同時,還淵源于斯皮羅1992年創建的“隨機通達教學”和“情景性教學”——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理論模型強調,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內部心理表征過程,教師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劑”與“助產士”。在《管理學》教學中所采用的開放式教學本形式是“教師主講+經理人參講+專題講座+校內課外模擬實踐”,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比較不同思維模式下對管理問題的解釋方法,從而深化理論教學,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相關內容安排出六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學時邀請企業經理為學生講授企業現實發生的案例,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企業經營管理實踐的了解,使理論知識與管理實踐能夠得到緊密結合。本課程外聘企業經理擔任兼職教師保證了經理人參講制度能夠有效實施。這種教師主講、經理人參講、外聘教師專題講座、校內課外模擬實踐的產、學、研全方位合作開放式教學獲得了學生一致好評和歡迎。
重視與《管理學》理論教學相配套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建設,專門為該門課程配套了“企業認知專題”實踐環節,聘請企業高管為學生講授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實踐。并與“浙江紅葉制傘有限公司”“杭州富強絲綢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協議,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管理學課程實踐場所。另外,不定期舉辦的校外專家專題講座可以作為校外實踐性教學資源,為學生認識企業現實問題、加強理論聯系實際提供必要的條件。每學期安排一到二次的資深學者與管理專家進行管理學方面的專題講座,內容為“公司管理與創業管理”等方面的專題,學生的參與熱情非常高,經常要求多安排這樣的講座。所以,今后我們要不斷地擴大專題講座的形式。另外,通過一系列的模擬實訓活動特別是校內課外模擬實踐,讓學生系統模擬一家公司從組建到運營的全過程,以使學生對實際管理過程有更深的體驗。
通過開放式教學,獨立學院學生學習《管理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大大增加。一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管理理論,提高理論教學效果。2011年學生在全國管理決策大賽中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二是培養學生參與管理的意識和實際動手能力;三是強化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業創新精神。對于獨立學院的《管理學》教師來說,尤其應與時俱進,不斷整合教學資源,不斷進行教學改革,以適應獨立學院不斷發展的教學需要。
參考文獻:
\\[1\\]賈名清,方琳.管理學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5).
\\[2\\]陳麗清.獨立學院《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10).
\\[3\\]厲守衛.論管理學課程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其實施\\[J\\].經濟研究導刊,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