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大學社團作為校團委主管的學生組織,具備實行思想政治工作,建設多元化校園文化,拓展在校生文化、專業、實踐素質等多種功能,是大學生參與校園生活、投身社會實踐,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如今,各大高校學生社團蓬勃發展,但同時也受到資源分配和管理水平的制約。
二、高校社團資源配置總體分析
1.人力資源配置
(1)社團規模。從調查結果來看,社團的規模在30~40人左右的居多,按照部門來分的話以每部門大概8人為標準,約4~5個部門的規模為主,在社團內部干部比例為1:5~1:3,這樣每個部門都有足夠的有經驗的領導者,負責管理和決策。
(2)社團培訓活動。社團內部開展的培訓活動首先是涉及技術方面的培訓,如各種辦公軟件和Photoshop軟件的培訓。其次是管理培訓,社團管理培訓注重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增強與人共事,理解別人,激勵別人的能力。
(3)指導教師資源利用。現在高校社團的管理咨詢管理較為靈活,有需求的時候就會咨詢指導老師,這適應了大學社團活動靈活安排的需求。
2.物質資源配置
(1)辦公資源。社團的物質資源,據調查,相當一部分社團不具備公用的辦公地點,社團辦公地點的限制影響著社團的工作效率。且在社團活動的資金來源方面,多數社團的資金來自于外聯贊助和學校撥款。
(2)資金管理。問卷調查中,多數社團的財政數據是公開的,其中45%是對社團內部的財政公開,并且也做到了資金用途的細化分類。
3.時間資源配置。超過30%的社團每學期舉辦活動至少4場,高達38%的社團舉辦活動在6場以上。過多的社團活動一方面容易占用校園設施,如海報欄、體育場、教室,另一方面則容易與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沖突,造成社團內部成員的厭倦情緒及對學習的影響。12%的社團每學期舉辦活動不到2場,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高校社團方面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學生會等大型社團往往具備極強的規模優勢,各類其他興趣類社團只能在夾縫中生存發展。
三、不同類型社團個案分析
1.藝術類社團(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合唱團為例)
(1)人事選擇。理想的藝術社團中的人事選擇,盡可能選拔有藝術技能的人加入。有領導才能又有良好歌唱技巧的人,還可以擔任管理工作。合唱團聘請了兩位專業老師進行輔導,確保團員能夠得到更專業的訓練。
(2)人力分工。在典型的藝術社團,團內配備有團長,副團長數名,根據合唱團的特點,按照聲部分工,每個聲部都是一個團體并且安排聲部長,而外部服務于合唱團的則有財務部和宣傳部。
(3)正式綱領。藝術社團由一群有著共同藝術愛好的人組成,這樣可能會導致社團組織的松散和不正規。綱領和成文制度的出現,會改變這一狀況。
(4)管理層級。合唱團內部已進行了管理層級的安排:團長-副團長-聲部長與同級的財務部宣傳部部長——社員。
(5)事業定位。這指的是社團管理者應以事業為重,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權力的擁有者。其所有活動應是有利于社團長期發展的。
2.科技類社團(以華中農業大學學術科技類社團電子科技協會為例)
(1)明確分類。華中農業大學學術科技類社團將科技類的社團一一歸類,包括園藝果蔬協會、食品科技協會、水產科普協會、昆蟲愛好者協會、“南湖風”文學社、動物科技協會、計算機協會、電子科技協會等。因為科技類社團技術含量要求高,明確的范圍將是學生選擇社團的依據。
(2)目標明確。科技類社團一般是為在校學生提供學術研究平臺、共享資源、為各種競賽提供幫助的組織。在教授、擴充知識的同時,形成小組討論、得出結論;與老師交流、探究的研究模式。
(3)廣納賢才。科技類社團需要強大的“支援集團”,除了對學校教師發出邀請擔任技術指導外,還對其他高校或者社會人士發出邀請舉辦講座。
(4)提高影響力。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網絡平臺的運用對提高科技類社團的校內外知名度作用較突出,因為大學生普遍使用網絡資源,包括人人社交平臺、公共社區等。
四、最優化配置資源的對策與建議
1.健全社團發展制度體系,多元化社團管理手段
學校在社團的總體管理上,應根據社團特點多元化管理手段。對于興趣類社團,過分的限制會使社團活動單調、呆板,大大降低社團活動的可參與性和各社團內部創新的積極性。作為監管機構的社團聯合會及學校團委部門應該根據各種社團的不同性質處理好放權和集權的關系。
2.強化社團發展中的知識傳授,建立社團發展培訓體系
培訓不僅要針對制度的學習,同時還須包括社團管理理念、活動開展流程、活動組織經驗等方面的指導,沖破校園意識的局限,立足于優秀管理人才的培養。將外部企業管理理念引入校園社團管理,克服培訓初期的“自給自足”和“小農意識”狀態,提升培訓的高度,拓展培訓的內涵。
3.強化社團發展中的考核獎懲,建立社團發展評估體系
對于社團來說,評估的最終目的是給予優秀社團一定的物質獎勵,并將其平時的活動整理成冊,供所有社團借鑒,并激勵他們繼續前進。對于社團負責人來說,評估的最終目的是為社團管理部門輸送有思想、有能力的優秀人才。同時,加強對其理論知識的培訓,提供其免費的專業管理課程作為獎勵。
4.亮化資金配置,多元化資金籌集手段
資金配置的亮化不僅要求學校對相關社團的資金支持的亮化,同時要求社團內部資金籌集、消耗的亮化。學校應建立相關的硬性制度,學校相關部門定期進行審核。
另外,學校應避免社團對其過多的依賴性。對已形成規模、有較大影響力的社團應要求其面向社會籌集資金,反而要多資助起步階段,發展緩慢的社團,鼓勵其發展。多元化資金籌集手段逼迫學生社團走向社會,對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將有更大的激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麗麗.中央民族大學社團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
\\[2\\]陳志忠,魏宿玢.從歐美高等教育史看大學的職能演變\\[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9,(1).
\\[3\\]錢波.新時期高校學生社團建設探討\\[J\\].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學報(高等教育研究版),2004,(2).
\\[4\\]何海兵.高校社團文化與人格塑造\\[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3,(5).
\\[5\\]覃渝.試論高校學生社團的建設\\[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3.
\\[6\\]何海兵.論高校社團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2.
\\[7\\]劉崗.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0.
\\[8\\]方巍.美國高校學生工作的演變及現狀\\[J\\].比較教育研究,1997,(2)
\\[9\\]劉和忠,于偉.西方高校學生工作及其對我們的借鑒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1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