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WebQuest是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教育技術系的伯尼?道奇和湯姆?馬奇于1995年初開發的一種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探究為基礎的學習活動,實質上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網絡學習中的實踐表現,它在網絡環境下,利用互聯網資源,由教師引導,以一定的目標任務驅動學習者對某個問題或課題自主地進行構建、探索和研究的學習平臺。
WebQuest中“Web”是“網絡”的意思,“Quest”是“尋求”“調查”的意思,而“WebQuest”在漢語中則還沒有一個與之相匹配的詞匯。WebQuest是一種“專題調查”活動,在這類活動中,部分或所有與學習者互相作用的信息都來自互聯網上的資源。根據這一意思可以把它譯為“網絡專題調查”。
二、WebQuest在《Web服務》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Web服務》是計算機網絡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主要介紹XML信息處理和Web服務等相關軟件新技術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技術規范、開發環境和典型應用。互聯網上豐富的網絡資源,為Web服務的學習和應用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課程教學中有必要加以利用。
WebQuest的主要方法是在網絡環境下,由教師引導,以一定任務驅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即:圍繞某個主題利用互聯網進行探究性學習。WebQuest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不僅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意識,而且重視在教學中學生的“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樂于探索,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和資源的利用率
高等學校具有優良的師資,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而WebQuest是基于網絡的探究學習,學生逐漸適應網絡學習的方式,在學習中逐步提高網絡學習的能力,并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2.有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會運用知識
通過WebQuest的任務,分析實際例子,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3.有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通過比較分析Web服務的發展現狀和應用情況,從中可以發現問題;小組合作和班級討論,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產生新的思想火花,有助于提出新方案,出現新技術、新方法。
4.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學習能力
WebQuest教學極力倡導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合作、群體參與。這既可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及參與、合作、競爭、交往等現代意識,又有利于學生形成會學、善學的良好習慣,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中學會從多個方面分析問題。
三、WebQuest教學案例設計示例
根據伯尼?道奇的FOCUS原則,和Linda Starr的研究,提出一個《Web服務》WebQuest案例——基于Webservice的短信發送平臺研究。
1.引言
在電子政務建設中,手機短信息服務可以用于業務流轉提醒、事項告知、受理答復通知等。目前在PC上實現手機短信收發技術主要有三種:直接接入運營商短信網關;通過一些網站上提供的短信發送功能來實現;用GSM MODEM技術實現PC對手機收發信息;隨著《Web服務》課程的學習深入,認識基于Webservice的短信發送平臺的設計和實現,鞏固和利用所學的Web服務知識。
2.任務
對實驗內容的分析主要是從宏觀上綜述實驗的對象是什么,要做哪些工作。例如本案例內容:Service是基于網絡的分布式的模塊化組件,可在網絡中被描述、發布、查找及調用,具有編程語言、平臺使用無關性。WebService采用XML傳送數據,可跨越防火墻。短信發送平臺需要在內網環境中建立一個請求、發送機制,而不與任何其他子系統關聯,WebService正好能夠滿足這樣的要求,而且短信服務的設計中要運用單例模式,提高平臺短信發送的效率。本項研究的內容就是讓學生運用GSM MODEM,實現短信的發送。采用AXIS1作為WebService服務器,將短信發送組件通過WSDL發布為WebService,能夠滿足局域網內的短信發送請求。
3.資源
提供完成本任務所需要的信息資源,避免學生無目的查找,非網絡性的資源也可以使用。例如,Web服務開發網站、相關書籍
4.過程
明確描述完成本次任務需要經歷的步驟,使學生了解解決該任務的過程。對整個開發過程要有一個合理的時間安排,表1時間計劃可供參考。
5.評價
(1)學習者自我評價
由學生本人對本項研究的結果進行評價,說明本項研究的完成過程、方法、結論、不足和需完善的地方。
(2)小組成員的評價
由學生所在的小組成員對研究結果進行評價,說明該成員在本項研究中的主要工作及工作的完成情況。
(3)教師的評價
教師結合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小組成員的評價,對他們的評價進行總結性評價,查漏補缺,看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的學習目的,學習的效果如何,并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讓學生完成研究報告。通過以上的評價和總結,可以達到良好的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資源之間的良好交互,學生不再是傳統教學中的被灌輸者,而是通過教師引導,資源搜索,自主的構建出一個完全個性化的知識體系,從而真正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
6.結論
教師和學生都要對探究過程有一個總結,讓學習者知道自己學了什么,并鼓勵他們將這種方法用于別的領域。
對WebQuest進行討論、反思和總結,并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通過本次WebQuest,學生也許會認識到經歷過一次探究式學習過程,比學習知識內容本身的意義更加重大。
四、總結
實踐證明基于WebQuest的教學模式在《Web服務》課程實踐教學中的運用改進了傳統實踐教學中的按部就班,為學生建構了一個平等、和諧的協作學習環境,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協作和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Some Thoughts AboutWebQuests.
\\[2\\]Bernie Dodge .FOCUS: Five Rules for Writing a Great WebQuest.
\\[3\\]唐青松.基于J2EE的手機短信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6,(6).
\\[4\\]吳迪,陳鋼.新一代的WebServices技術\\[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