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化教育技術的不斷深入,多媒體課堂教學逐漸走向普及化。現代化多媒體教學確實有很多優越性,如交互性強、可操作性強、便于實現資源共享等,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恰當好處地運用多媒體,發揮好其真正的教學作用,值得我們每一位一線教育工作者進行深入討論。
一、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應用中的優點
多媒體技術能夠使得課堂教學形式、手段和方法從單一走向多元。多媒體課堂教學具有豐富的、多角度的表現力,有很強的直觀性,極大的趣味性。同時能使課堂教學不受時空,教學場地、資源等條件的限制,能夠把實際中的復雜現象虛擬化,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疑難問題簡單化,它方便、快捷、高效,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另外,由于網絡多媒體技術交互性強和可操作性強,這樣一是可以擴大教學規模,共同科目可以打破小班授課制,二是便于資源共享,可以將教師從簡單的環節中解脫出來,為其進行學術科研活動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二、當前多媒體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代多媒體教學盡管有很多優越性,但是許多教師在應用多媒體的過程中還是掌握不好分寸,存在著片面性,缺乏靈活性和科學性,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好多媒體,發揮好其真正的教學作用,具體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多媒體主導教學過程
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幾乎是脫離了粉筆、黑板、模型等,即使有板書,也是幾個標題的羅列,多媒體占據了整個課堂,過分地依賴多媒體教學形式,一堂課下來,教師在“放戲”“說戲”,學生在“看戲”“聽戲”,多媒體課件實際上就是電子講稿,沒有重點和亮點,整個課堂死板單調,教學效果達不到教學目標。
2.多媒體課件過于花哨,華而不實
很多教師確實很用心地用了大量的時間去制作多媒體課件,他們有時忽視了教學內容的安排,更高的去追求課件的華麗,對多媒體的動畫、聲音、特效等各種各樣的媒體效果愛不釋手,將其統統都用到教學中去。在每次點擊鼠標切換畫面時,都會產生聲響,有的動畫和聲響與教學內容并沒有關系,使學生看的眼花繚亂,注意力分散,影響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還有些簡單的問題用單一媒體足以解決的,也要用上多媒體,只圖表面熱鬧,不圖教學效果。
3.片面理解多媒體課堂教學效率
由于多媒體教學,點擊一下鼠標,即可展現一屏新的教學內容,很多教師認為這樣知識傳播來得快,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增加知識的傳播密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整堂課,教師被課件牽著鼻子走,機械地灌輸,學生被灌得囫圇吞棗,對所接受的內容一知半解,這樣根本談不上提高教學效率。
4.多媒體課件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
任課教師在開課前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沒有充分地掌握,不了解其文化知識基礎,專業基本技能,因此就不知道如何圍繞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教材內容為主要來源來設計課件。教學內容,要么起點太高,要么根據經驗低估了學員的基本知識水平,補充一些不必要的或者與本課程、本專業關系不大的基本知識,課件內容針對性不強。另外教師在備課時對本課程課件的總體設計缺乏系統性,不注重前后章節內容之間的連貫性,沒有知識鏈接,不講究承上啟下、前后對比,這樣學員接受的知識點零散不成體系,難以達到教學目標。
5.多媒體課件設計缺乏創新性
現在的很多教材都配上多媒體教學課件,有些課程還可以從網上下載課件,實現資源共享。這對教員來說是一件好事,可以把共性的、通用的精華部分汲取過來,避免重復勞動。但是有些教員拿過來之后,沒有根據自己的教學對象,根據本課程的授課任務、教學目標進行科學的加工,沒有自己的教學風格,缺乏創新。
三、整合教學技術手段,合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
1.運用多媒體教學不能忽視板書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現代教學技術中,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軟件或者多媒體素材,編寫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可以形象地演示教學內容,方便快捷地展現構造、圖形,節約課堂時間,優化教學過程,但是一定不能因此而忽視板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首先是板書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內容可以方便地增刪,可以靈活地展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發的“靈感”以及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解答。這樣既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靈活性,同時也鍛煉了教師臨場發揮的能力,拓展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空間,增加“教”與“學”的互動,增強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另外,一版精煉的板書能勾畫出一堂課的知識要點,呈現學習的脈絡,幫助學生掌握本課的知識點,能夠把復雜、抽象的課堂授課內容直觀、明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形成一堂課的整體感知。教師還可以利用書寫板書產生教學停頓,一方面有助于學生記好筆記便于課后復習;另一方面給學生一個思考理解的時機,這樣能夠形成一種教學的節奏感。同時,一板整齊、漂亮、醒目的板書,是教師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能夠增強教師人文魅力和吸引力,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優化使用多種媒體輔助教學,切勿喧賓奪主
多媒體教學技術再先進,它都永遠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而不是全能多媒體,不能脫離傳統教學手段。多媒體的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是課件的內容一定要精煉,不能把電子教案的內容,滿屏地展示給學員,一堂課下來,教師念,學生聽,計算機屏幕成了供學生觀看的“課本”了。一般來講,對于便于掌握的淺顯內容不需要出現在多媒體課件上,對于不能容易用簡單語言或文字表述的抽象內容,不便于板書的機械裝備等構造課的結構圖,電工、電子等復雜的電路圖、原理圖等,在授課過程中適時地展現在屏幕上,這樣既快捷又清晰,也便于理解和掌握。另外,復雜設備的工作過程以及動作原理可以形象逼真地用動畫恰到好處地一邊講解一邊展示給學生,這樣既生動形象,又容易理解。再就是一些圖表、例題題目等可以通過計算機屏幕快速顯示出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除此之外,還有些課程根據需要也可以穿插播放一段錄像,幫助本課的內容掌握,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二是多媒體形式上要簡潔、大方、得體、力求美觀,但色彩不要過于花哨,切換方式也不一定要很復雜,屏幕上也不要強加一些與教學無關的背景圖案,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三是使用課件時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總之,使用輔助多媒體授課,要靈活運用文字、圖形、聲音和動畫等多媒體形式,操作步驟要簡單順暢,提示信息詳細、準確、恰當、一目了然。
3.增強多媒體課件內容設計的針對性和系統性
教師在精心組織多媒體課件的內容、科學設計課件的結構布局時,要認真領會課程標準精神,總體上把握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和課程的整體結構、知識體系。采取適合該學科、適合該層次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邏輯思維規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注重分散難點,抓住重點,突出一堂課的核心、關鍵、精華,保證一門課的多媒體課件內容能夠把零散的內容系統化,復雜的問題淺顯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形象化,這樣既增大了信息量,又能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另外,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主要是其知識基礎、能力狀況和學習需求情況來確定課件內容,通過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個性特征的分析,確定完成教學所需的預備知識以及相關的信息資源來,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依據,但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因此制作多媒體課件時,一定不要局限于所選教材,要對教材進行科學的加工,根據教學需要進行適當的增刪取舍,要貼近實際,有針對性、系統性地設計出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
總之,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學方法是要多種形式相結合,各展所長。多媒體教學的發展并不意味著摒棄一切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而是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揚長避短,發揮各自的優勢,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方國柱.淺談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06,(4).
\\[2\\]劉余業.淺談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J\\].教法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