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高校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從就業形勢來看,真正的就業問題已不是學生能否找到工作,而是學生能否安心穩定的工作,能否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定位。對高職院校而言,就業問題歸根結底是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問題。從社會角度來看,良好的職業素養已經成為職業準入的一道“門檻”。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要具備較強的就業競爭力,除了應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職業技能外,還應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
一、職業素養與就業競爭力的內在關系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人在從業過程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是勞動者在職業生涯中表現并發揮作用的相關品質,是人們從事某種工作、專門業務或完成特定職責所具備專業技能和道德操守的總和,可以通過不斷學習和積累而形成。職業素養的主要內涵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其中,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是學生思想、意志品質和觀念方面的表現,屬于關鍵能力,是一種內在的、隱性的職業素養,也是職業素養的根本所在,其養成過程需要有一個漸變的過程。職業技能是學生就業的基礎,是可以通過培訓學習可以掌握的,是顯性的職業素養。
在企業的需求中,職業道德被最為重要,良好的職業道德是一個人自身素質的最好體現,特別強調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愛崗敬業的重要性。企業在職業意識要求中,要求大學生了解所在單位的基本崗位,熟悉企業的運作,了解各個部門的工作性質和職責,認同企業文化。企業在職業行為習慣上,要求大學生在職場上遵守規則,遵守作息時間,遵守勞動紀律。缺乏守時觀念、生活懶散是不會受歡迎的。企業在職業技能上,要求大學生掌握從事本職崗位的基本技能,能夠運用所學,完成崗位基本工作。
二、職業素養教育面臨的困惑
1.社會認識的誤區
隨著近幾年國家產業的戰略調整,高級技術人才已經成為搶手的人才。這種現象給人傳遞出來的一種信息是,高技術人才需要掌握的首先是技術,從而容易忽略職業素養的提高。
2.學生認識的不到位
在課程學習上,大多數學生注重專業知識學習,注重課程實踐。在校學習期間,對于專業課、實踐操作課表現出很大的興趣。而在學校安排的人文素質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素質教育上不是很熱情。
3.學校認識上的偏差
高職院校在認識上往往把職業素養等同于職業技能。職業技術院校是學生接受職業教育和技術教育的地方,在課程安排上容易得到落實的是技術教育,而職業教育應該包含的職業素養教育較難具體落實。
三、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就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1.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培養學生職業行為習慣
校企合作,工學交替,是目前高職院校采取的教學模式之一。企業是職業素養培養的最好場所。通過學生在企業工學交替實習,把握企業的用人標準,將職業素養的培養要求和企業的用人標準結合。利用好企業的現場資源,通過聘請企業人員擔任教師,培養學生職業行為習慣。如學生在汽車4S店實習,對于各項操作上的規范要求,操作工具的擺放,工作著裝要求等行為習慣都可以得到提高。
2.大力開展素質教育活動,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積極拓寬新生入學教育、常規教育、畢業離校文明教育的內容。日常活動中,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創新素質。通過舉辦宿舍文化節,五四科技文化藝術節,大學生風采節,職業技能大賽等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鍛煉能力,提高職業素養。同時,要精心設計校園景點,校內宣傳標語,校內道路命名,努力打造校園文化氛圍,體現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讓學生在環境的熏陶下,潛移默化的得到感染和教育。
3.加強教學管理,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高職院校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應充分利用課堂優勢,體現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在教學計劃制定上要根據高職課程的特點,采取模塊化、綜合化的原則,全方位整合現有課程,體現職業素養教育的綜合目標。在兩課教學上,組織學生掌握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樹立職業理想,明確提高自我道德修養的方法和途徑。
4.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加強職業指導,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職業生涯是指個人和組織向結合,在對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風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學生可以清晰的了解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自己將來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一個客觀的認識,結合社會需要、明確發展目標。
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是高職院校的一項系統工程。目前,隨著就業形勢的變化,職業素養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也在不斷地變化。適合我國高職院校的職業素養教育模式還未形成完善的體系,需要廣大高職教育工作者結合本校本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積極探索,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運作模式和體系,這是一項長期任務。
參考文獻:
\\[1\\]陳偉民.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生職業素養與就業競爭力研究\\[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8).
\\[2\\]王紅巖.高職院校職業素養教育淺議\\[J\\].世紀橋,2011,(6).
\\[3\\]李綱.大學生就業能力與職業素養需求調研\\[J\\].新東方,2009,(12).
\\[4\\]陳志強.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及其與就業競爭力的關系\\[J\\].中國成人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