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發展,新知識不斷涌現,社會對大學生知識結構和層次的要求越來越高,導致高校專業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門數不斷增加,但每門課程的課時卻一再壓縮。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完成既定的課堂教學任務都有困難,幾乎不可能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專業素質與能力培養項目,而現代社會對大學生的專業素質與能力要求卻不斷提高。本文針對上述情況,嘗試提出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學生自愿建立學習型專業素質與能力培養團隊,利用業余時間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與能力,與我國現代經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相匹配。
一、專業素質與能力培養團隊的建設目標
據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2008年的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素質最看重的五個指標是:專業知識與技能、敬業精神、學習意愿強且可塑性高、具有溝通協調能力和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從這一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最重要。但從近幾年大學畢業生就業過程來看,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專業知識與技能高的學生在找工作時并不比專業知識與技能較低的學生有多少優勢。由此可見,目前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主要障礙并不是專業知識與技能,而是工作態度、敬業精神、職業道德、溝通協調能力、學習能力等非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缺乏。基于此,學習型專業素質與能力培養團隊設計的目標是側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根據每個團隊活動主題內容,設定專業素質與能力培養目標,通過團隊共同學習與實踐,借助團隊整體及各個成員的外力,達到提升每個成員素質與能力的事半功倍效果。
二、專業素質與能力培養團隊的組織結構與進退機制
在建立學習型專業素質與能力培養團隊時,必須有專業教師參與。在實際操作中,既可以采取固定的教師參與模式,也可以采取彈性的教師參與模式。如果學習團隊的主題活動內容相對集中,可以由擅長這一活動內容的教師長期參與;如果學習團隊主題活動內容涉及的領域較多,或主題分散,則可以根據活動主題聘請不同的專業教師短期介入。參與學習團隊的教師的主要職能是制定團隊運行章程、組長選拔標準和程序、成員進入與退出條件,幫助團隊規劃研究與實踐具體主題,監督團隊組長選擇與組員進退等工作。
學習型團隊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必須具有一定的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團隊組長是根據組長選拔標準,在教師監督下通過團隊成員選舉產生。組長負責組織團隊日常學習與實踐活動,協調組員之間的關系,根據團隊成員進入條件,初步篩選進入團隊的成員。參與競選組長的團隊成員必須是3年級學生,正常任期一年。組員根據組長職責和組長在任期內的表現,可以在征得導師同意的情況下,通過投票決定組長的去留。
團隊成員以20人左右為宜,采取以高年級成員帶低年級成員的運行模式。進入團隊的成員必須是2年級的學生,原則上不接收3~4年級的學生。團隊成員實行雙向選擇制,擬進入團隊的成員可以以編外團員的身份,參與2~3次團隊活動。在組長根據申請學生的情況初選后,由導師、現任組長和3名團隊成員組成5人面試小組,對申請加入團隊的學生進行面試,通過面試的學生可以正式參與團隊活動。團隊成員原則上必須參與每次團隊活動,并要對團隊活動有貢獻,如果無故不參與團隊活動超過2次,或對團隊活動沒有實質貢獻,在導師監督下,通過團隊所有成員投票,強制該成員退出。
三、專業素質與能力培養團隊的活動內容
對于團隊活動內容,可以根據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對本專業人才需求標準,在導師的指導下設定。
1.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主題
專業理論知識學習活動主題是對課堂專業知識學習的延伸,主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歸納演義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等一般實踐能力。
(1)閱讀和綜述本專業經典和暢銷專著
每個學期,由導師根據團隊成員所處年級,給出閱讀書目,團隊成員從中選出至少2本專著進行閱讀,在學期結束前一個月提交閱讀筆記。
(2)專業論文寫作能力培養
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確定研究主題,在學期結束前上交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撰寫和排版規范的專業小論文,并在團隊活動時與導師和成員一起研討。對于較為優秀的論文,導師提出修改意見,推薦發表。
(3)專業知識講解
每個學期由成員自由選擇本專業相關課程知識,做講義、教案和演示PPT,每個成員至少公開為團隊成員講解一次。這樣,可以鍛煉和提高團隊成員的歸納演義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4)思考力和思維能力訓練
由導師結合學生閱讀的專業書籍,每次活動結束前留下相關思考題,在下次活動中抽取至少3位成員公開講解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角度、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并用思維導圖將這一思考過程進行演義,從而達到訓練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思考力的目的。
2.專業實踐能力培養主題
專業實踐能力培養主題主要針對社會對本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設置活動項目,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
(1)專業項目調研能力
對于大學二年級新進入團隊的學生,以鍛煉其專業項目調研能力為主。通過自擬調研項目,讓學生全程參與擬定問卷、設計調研方案、搜集資料、數據整理分析和撰寫調研報告各環節工作,使團隊成員具備初步的項目調研能力。
(2)結合未來就業崗位資格證考試,進行國際貿易領域相關業務模擬訓練
例如,模擬交易磋商、國際商務談判、合同簽訂與管理、單證管理等,提高團隊成員業務操作能力。
(3)參加與本專業相關的模擬大賽
例如,運用topboss模擬教學軟件,在計算機上模擬企業經營,提高團隊成員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參加企業生產管理的ERP模擬大賽,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決策力。
3.其他主題
(1)邀請企業一線員工進行專題講座
以他們工作實踐經驗和體會反過來看大學生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與能力,這些素質和能力哪些是能夠在大學期間可以培養和鍛煉的。
(2)團隊成員間的就業與考研經驗交流
在每年春季,請團隊中4年級將要畢業的學生介紹找工作的經歷與經驗,從用人單位要求的角度反思大學期間的素質與能力培養,以及找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請團隊中4年級已經參加考研的成員就考研的專業與學校選擇,考研輔導班和資料選擇,及如何安排學習時間及內容進行經驗交流。
在建立專業素質與能力培養團隊及其運行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這一組織形式以專業教師引導,學生自愿組織為主,學校可以適當給予一定的活動經費,團隊所在學院提供一定的活動場所;可以通過試點的方式在某些專業試行,至少經過2年試點,總結經驗教訓,再逐步在其他專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