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融全球化和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條件下,金融業的發展將需要越來越多的具有較高英語水平的金融專業人才。而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英語教學則承擔著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交際能力的重任,以適應未來金融崗位工作的更高要求。高職院校金融英語課程的開設是以實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與職業緊密結合,通過金融專業知識和語言技能的綜合訓練提高實踐應用能力,旨在培養“金融+英語”的復合型人才。在競爭激烈的金融行業,英語是應用性金融人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備工具性技能。然而在高職院校開設的“金融英語”課程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教材選擇不合理,教學效果不佳。結果是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職業能力不強。
一、教材現狀分析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金融專業英語教材使用比較混亂,而且教材選用主觀隨意性大,尤其是針對高職學生學習的金融英語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現在市面上金融英語教材琳瑯滿目,筆者從當當網書店查詢到的有關金融英語教材總計為162種,這些教材都力求通過介紹金融專業英語方面的知識,擴大學習者的知識面,提高金融領域從業人員的素質和對外交流能力。但是想要在如此繁多的種類里找到一本適合高職高專學生使用的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針對高職生沒有固定統一的金融專業英語教學規劃大綱,也沒有統一的編寫標準,對需要什么樣的教材也沒有專業的調查和評價。
從內容上看大多數教材針對的目標學生多為本科和研究生,適用于高職類學生學習的金融英語教材數量寥寥無幾,從內容上看也是依照本科教材進行稍微的改動,教材的知識結構零星、散亂,由于受到取材的局限,涵蓋的知識面狹窄,編排也較分散。審視已出版的金融英語教材、課文、會話、聽力訓練、生詞和短語、注釋、背景知識、練習、詞匯表這幾項正規的英語教材所應當具備的要素很少一起出現或大多數一起出現,練習設計類型單一等。
現行的大多數材料是從國外其他書刊上取材,難度大,抽象概念和文章的設計和選取不適合高職學生學習,讀起來晦澀難懂,專業術語也沒有相應的注釋,難度大大超過高職學生專業知識范圍,未能體現教材循序漸進,難度遞增的原則。內容也涉及的多是十幾年前的金融業務,沒有得的及時的更新。還有一些院校采用金融學科英文原版教材,內容很多,而且很多的案例都是基于國外的情況,忽視了國際化與本土化的結合。還有一些院校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各地區的差異性還自行編撰了一些校本教材使用。這些教材的特點多為理論性強而忽視了操作應用性,普遍存在金融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不夠緊密的缺陷,不少教材知識泛泛地介紹了金融發展史上的一些背景,事件和金融術語,而很少觸及具體業務操作規程。只是簡單融合了與專業知識相關的詞匯和語法項目,課后習題設計缺乏現代教學理論所提倡的交際,任務活動的設計,高職學生更加強調的是以“能力為本位”,純粹的理論學習并不能滿足他們未來崗位的需求。
二、教材需求分析
筆者對所執教院校的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學生展開問卷和訪談,了解到70%的學生對現有教材不滿意,30%的學生對現有教材相對滿意。同在金融行業從業人員討論中,他們認為在學校學習的專業英語和現實工作環境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因為:教材內容不符合工作中的真實的交流場景,教材內容陳舊,更新慢,練習的設置枯燥,沒有新意,沒有真實的案例,也不符合未來工作和學生學習需求。
問卷調查中有56%的學生期望專業英語教材應該增加更多諸如圖片,數據,圖表和真實案例等教材內容組織形式。教材應更多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習興趣和學習的注意力。訪談中,學生也希望教材內容要增加聽力練習、課后閱讀材料、視聽材料等補充材料。尤其是教材的內容難度要適中,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要有一定的挑戰性。
訪談中學生都表示教材理想的組織形式不能是單一的,在形式和風格上應該是不斷豐富的。部分學生表示更喜歡角色扮演、情景模范、游戲比賽、團隊合作、案例重演等活動。但由于相當一部分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原因,缺乏自信心,不敢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英語。所以我們的教材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從訪談中我們得知教材內容只是簡單的對話課文的閱讀就很難樹立起學生實際語言運用的信心。
從學生喜愛的練習活動的調查數據來看,學生更喜歡實踐性、操作性強的語言能力培養的練習活動。傳統的操練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這也正是我們現在課堂教學模式所缺少的內容。
三、金融英語教材設計方法
Richard指出在全世界外語教學的課堂里,最常見的三個基本要素就是教師,學生和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課程目標和內容的具體體現,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師展開教學活動的主要工具,也是學生所學知識的主要來源。高質量的外語教材對教師,學生,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構都有十分積極的作用。Tony Dudley-Evans和Maggie Jo St John就曾強調教材是語言學習材料的來源,學習的支持,也可以激發學習的動力和激情,也可用作學習參考之用。Cunningsworth對外語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做了如下概括:書面和口頭材料的一種資源;實踐和交際活動的一種資源;學習者在語法、詞匯和語音等方面的一種參考資源;激發課堂語言活動的靈感來源;反映既定學習目標的一種教學大綱;自主學習的一種資源;對缺乏信心和經驗的教師的一種支持。
因此,好的教材應包含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語言知識、活動設計、教學策略、教學管理、學法指導以及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等,對學生學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認知水平,提高學習效率,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材的編寫是與一定的教學目標相結合的。金融英語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目標首先去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英語去從事涉外金融活動的能力,即能夠處理金融業務的實用英語。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語言材料,再根據學習者特征和學習方式能因素,對材料的編排順序和方式進行控制或分級。材料中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交際范疇、言語行為、交際目標的安排是否恰當,對保證語言輸入的質量,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和動機有著重要的影響。
根據外語教學的特點,束定芳、莊智象認為,外語教材的編寫應該遵守真實性原則、循序漸進的原則、趣味性原則、現代性原則、實用性原則。了解了ESP課程是與特殊職業緊密聯系的,那我們的教材編寫一定要與學習者職業要求掛鉤。作為ESP中的一個專業領域,金融專業英語教材的編寫同樣要遵循滿足學習者學習需求的教材編寫原則。簡言之要突出目的性,交際性和真實性。教材內容應著眼于“專業所需內容”。Hutchinson Waters認為教材應當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者在學習基礎,學習目的和學習興趣等方面的需求。Robinson提出過ESP教材的6個標準:
金融專業英語是ESP的一個分支,是金融領域人員在金融行業工作的各個語域中要使用到的英語,是以職業為目的的英語,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知識性和專業性。它涉及到金融行業的方方面面,包括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和其他金融活動,這要求金融英語教材必須基于金融行業語境來設計,才能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知識和金融知識等材料的理解和表達。國內外許多學者的研究也表明,語言學習過程中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與語境密切相關。語言學習是培養語用能力的過程,語用能力可解釋為運用語言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可簡化為表達和理解兩個方面。為使語言表達得體、合適、語言的使用者必須學會針對特定的語境,考慮到社會和文化因素,靈活、合理地使用語言。
目前傳統的教材無非是一些閱讀文章和詞匯,翻譯以及回答問題的練習,這些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專業外語人才的需求。Hutchinson Waters 提出教材設計符合四個要素:輸入、內容、語言、任務。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輸入應包括活動所需的材料,新的語言知識點,正確的語言運用模式,交際話題,運用信息處理技巧的機會,運用已有的語言和專業知識的機會。應該考慮向學生提供把專業知識作為載體進行有意義的交際活動的機會。教材使用者要確保學生在完成交際任務過程中能夠使用已學的語言和專業知識。
為了進一步說明如何設計金融英語教材,筆者結合自己在實驗班級里的做法進行設計,筆者在選擇教學材料時遵循以下三個原則:一是盡量選擇難易適中,符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水平的材料,這一點很重要,既要讓學生聽得懂,看得懂,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二是尋找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的材料,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和學習任務的期盼。三是選擇的材料不但要主題突出,而且要利于學生在聽懂看懂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口語練習,做到聽得懂,看得懂,說得來的結合。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選選用的兩本紙質教材,一本是由教育部《財經英語》教材編寫組編寫的《財經英語》教材,另一本是由Christine Johnson編寫的《體驗商務英語——銀行與金融讀本》。筆者嘗試將現有的兩本教材進行融合,并改進其中一些不足的地方,增加更多的任務的設計。《體驗商務英語——銀行與金融讀本》這套由外國人編寫的教材,能夠將真實的金融活動案例與系統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緊密結合起來,而且很具有真實場景性,主要是給前經驗的學習者使用,即學習者在學英語的同時,也在學有關專業知識,以便將來從事有關的職業。因此,學生在使用這套教材過程中肩負著雙重任務,學習英語語言和金融知識。但教材存在的問題是:一是教材的內容全部是英文編寫,這對高職學生是個不小的挑戰,二是與金融知識相關的語境缺失。在教學實踐中,為了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和金融知識的理解和表達,筆者采取了語境補全的措施,采用國內出版的《財經英語》作為背景知識的一個補充,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樣性在教材設計過程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多樣性是使學習者保持頭腦活躍并能全神貫注地完成任務的重要因素。金融英語教學在教材材料的來源應該豐富多彩,這樣可以讓教師在教法上有更大的自主性。以教材為主線,同時對于有關好的書刊資料和網上資料,以活頁的形式下發給學習者,以供學習參考。
1.金融主題語境缺失與補全
《財經英語》這套教材共有10個金融主題,涵蓋銀行業、金融市場、國際結算、保險業、股票與債券、會計與審計與稅收等與金融行業有關的內容。這套教材很好的提供了與主題有關的詳細的金融知識的講解。對學過金融知識的學生來說,不僅是對知識的回顧,在理解相關案例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比較有信心,能夠積極學習相關語言表達。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必須為學提供每個單元金融主題的有關知識,以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和金融知識的可理解性輸入。
2.語言輸入技能缺失與補全
聽力和閱讀是語言知識和金融知識輸入的主要技能,是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筆者使用的兩本教材每個單元都提供了豐富的、真實的、地道的金融英語方面的語言材料,但在課堂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雖然掌握了相關的詞匯,但是他們聽不懂或讀不懂金融材料內容,究其原因主要是與跟材料的語境缺失有關。第一單元為例,建議在教材中提供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有關介紹銀行功能的聽力理解任務,如:世界著名銀行介紹的英文視頻或音頻,國外著名銀行卡,世界主流國家的貨幣和寫法等補充內容。
3.語言輸出技能的缺失與補全
說和寫是語言知識和金融知識輸出的主要技能,是語言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財經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各種各樣的交際活動,但是學生往往難以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原因是所學的材料缺乏足夠的語境知識,以第一單元的《money and Banking》為例,雖然教材提供了一些設計銀行業務的諸如存取款的對話文本,但是在實際業務當中還存在許多可變的場景和語言使用環境,學生就不會正確運用這些表達方式。建議教材中提供一些涉及銀行業務對話視頻材料和聽力材料、會話策略小貼士等。因此,在設計一項交際活動材料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現有知識并補充足夠的語言知識和語言外知識,為學生提供運用所學知識表達自己思想的平臺,達到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語用能力的目的。
4.跨文化比較語境的缺失與補全
這兩本教材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方面的內容少有涉及,在課堂實踐中,教師也很難組織學生討論這方面的材料,雖然他們語言知識沒有問題。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這方面材料 的文化背景知識。以第四單元保險業務為例,在分析該單元材料時,我們發現存在語境缺失,學生并不知道保險業務在國外發展得很迅速,普及各家各戶,必須結合幾個具體的語境進行說明。因此,必須在活動開展之前,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相關背景知識。
四、結語
由于教材編寫出版需要一個很長的周期,切實可行的教學材料或是方法應用到教材中還需要一段時間,教材的選擇和使用一定是建立在對學習者、金融領域工作中具體的使用場合、教師等方面需求深入分析和了解的基礎上。而這種需求分析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是要隨著專業領域的不斷發展和學習者的不同情況定期進行的。只有深入定期準確的需求分析才能編撰和選用最合適學習者的英語教材。
所以專業英語教師也必須必備洞察金融領域工作最新前沿動態的能力,經常性的關注金融類工作所需的英語技能以及學生學習中的需求,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真正做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參考文獻:
\\[1\\]Robinson, R. ESP Today: A Practitioner’s Guide \\[M\\]. Hemel Hempstead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2\\]Hutchinson, T. A.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4\\]莫莉莉.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與研究\\[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