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檢驗是食品企業檢驗崗位的主要內容,也是職業技能鑒定的核心部分,因此食品分析與檢驗是中職食品類專業學生的核心課程之一。為了學生能順利取得中級食品檢驗工職業資格證書,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較好地完成食品分析工作,該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組織與實施過程就顯得格外重要。通常本課程的教學以理論講授為主,僅安排少量的實驗內容,這就造成了學生動手能力較差,技能鑒定通過率較低的狀況。為了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筆者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結合自身實踐教學經驗,對中職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教學進行了優化設計。
一、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1.教學中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比較欠缺
傳統的教學多采用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學生根據教師講授的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步驟進行實驗操作。因此,學生沒有養成課前課后思考的習慣,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欠缺。
2.中職學生特點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雖然已學習無機化學、食品應用化學等課程,但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已修過課程的內容已經幾乎沒有任何記憶。通過調查分析,大部分中職學生比較厭倦學習,存在極嚴重的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的情況。這就對本課程的教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3.食品檢驗項目繁多,課時有限,不能有效組織教學
食品檢驗的一大特點是食品種類多種多樣,檢驗項目繁多,而本課程在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設置的教學時數較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是值得教師深思的一個問題。
二、課程教學的優化設計
1.優化設計理念
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補充和加強。在傳統教學設計中,實驗教學僅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操作,強調對理論知識的驗證或演示,因此每次實驗課安排的兩個學時,學生只能完成實驗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食品檢驗涉及的范圍廣、內容多,且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操作性,所以傳統的教學設計在短時間內很難達到教學要求。因此,針對以上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本人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對該課程的教學理念進行了優化設計。教學開展緊密圍繞“如何在短時間內使學生達到中級食品檢驗工的職業能力”問題,實驗課“集中四學時”排課,教學過程堅持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以應用為主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處理好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切實落實中職教學的“管用、夠用、適用”的教學指導方針。
2.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
(1)進行短期的基礎理論知識講授和練習,以增強學生基本理論功底。
基礎理論授課內容緊密圍繞中級食品檢驗工的鑒定要素,主要講述三個方面的內容:
①食品檢驗的重要性及常見方法,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明確食品檢驗在食品質量控制中的作用,并樹立食品檢驗工的職業操守,通過對常檢成分的檢驗方法標準的介紹,使學生對食品檢驗有一個整體認識。
②誤差及數據處理,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有效數字的運算及結果誤差分析的方法。
③實驗室安全教育及試劑知識培訓,使學生自覺遵守實驗室各項規章制度,掌握化學試劑的分類、保存及使用規則等知識,杜絕任何事故的發生。對于實驗室常用玻璃器皿及其使用方法等內容,制作成圖文解說式的閱讀資料,以課外閱讀的形式,讓學生自學。
(2)以實踐教學為主線,以理論教學為支撐,結合中級食品檢驗工的職業標準,以典型食品為檢驗對象,進行實踐教學。
充分利用我校現有的實驗條件,緊密結合中級食品檢驗工資格證的同步獲取,設計實驗項目由易到難,包含常用的理化檢驗方法。具體的實驗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①教師講授。教師對實驗項目、檢測基本知識和熱點問題進行基本介紹,使學生對本次實驗項目產生初步的學習興趣。講授之后根據實驗項目的難易程度決定是否進行演示,在演示過程中,著重對關鍵點的模擬演示和講解,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
②學生實驗與討論。實驗過程中,樣品預處理、試劑配制與標定、儀器設備的使用與維護等都由學生自己完成,充分使學生完成整個的檢驗項目,這樣做可以使學生盡早進入工作角色,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針對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加以指導和監督,促使學生主動完成教學任務。
③學生撰寫質量檢驗報告。傳統實驗教學要求學生書寫實驗報告,但實驗報告的內容多且繁瑣,學生往往把大量的精力集中在實驗原理和步驟上,忽略了原始數據的記錄和處理,因此教學借鑒了質檢部門的工作形式。實驗課后,學生撰寫質量檢驗報告,以原始檢驗報告替代實驗報告,使學生不再專注于實驗原理和步驟,促使學生進入質檢人員的角色,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
(3)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設計2~3人的小團隊進行實驗,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實際操作與動手的機會。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與合作能力。
三、優化教學的實施效果和建議
1.教學效果
本課程教學打破了原有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在實驗過程中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學考核,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明顯增強,動手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能夠較好地掌握食品理化檢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夠獨立完成食品常規理化檢驗,正確處理原始數據并評價檢驗結果的可靠性。總之,采用這種優化教學方式,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和職業技能不斷得到提升。
2.建議
隨著食品分析方法的不斷進步,不斷有新方法和新內容。因此,在以后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學內容和實驗儀器設備的更新。同時,建議在教學環節中組織學生到食品生產部門和食品檢驗部門參觀學習,既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對所學知識能有更深刻、更直觀的體會,又可以使學生了解目前食品分析與檢驗的工作現狀,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學校實驗實訓教學資源的不足。
參考文獻:
\\[1\\]杜淑霞,莫慧平,徐麗.高職《食品理化檢驗技術》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職教論壇,2009,(12):51-53.
\\[2\\]羅小芬.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講練一體化教案設計淺談\\[J\\].中等職業教育,2010,(9):39-40.
\\[3\\]張慧恩.《食品檢驗綜合實驗》課程的構建與實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26(10):62-63.
\\[4\\]石桂珍.凸顯“工學結合”理念提升課程教學質量-食品理化檢驗技術課程設計\\[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0,23(3):64-65.
\\[5\\]王軍清.對中職教育考核制度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0,(35).
\\[6\\]張春霞,易艷梅,胡海星.基于工作過程的《食品分析與檢驗》教學改革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1,(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