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處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不僅面臨嚴重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而且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任務也相當繁重。“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建設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并把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未來五年我國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網絡的逐步普及、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信息消費潛力的深入挖掘,如何利用信息化提升我國經濟社會管理水平,日益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我國信息化管理現狀
中國信息化進程的起點可追溯到1956年,當時在周恩來總理主持下,將電子計算機納入到國家12年發展規劃。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信息化建設真正駛入了快車道。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政府機關首先推行辦公自動化(0A),隨后啟動了一系列重大信息化應用工程,例如以金關、金卡和金稅為代表的“金字工程”。1997年,召開了全國第一次信息化工作會議。從2000年開始,我國信息化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把信息化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十六大進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舉措;十七大又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
“十一五”以來,我國信息化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十二五”時期信息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頒布;信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形成世界最大的通信傳輸網絡,信息化水平基本達到了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北京已建成全球最大800兆無線政務專網,無線網絡覆蓋率達到70%;政務信息化、社會公共領域信息化、經濟領域信息化、城市管理和服務信息化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提高;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已有150多個城市開展了數字城市試點和推廣。
但是,我國的信息化仍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以政府管理的信息化為例,依托“金字工程”,稅務、海關、財政、公安、金融、審計等專業部門的信息化發展較為迅速,形成了大量信息化應用系統,對提高專業部門的管理效率和服務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而綜合決策部門信息化依賴專門部門信息化的支撐和信息資源庫的共享,其解決的問題更多依賴經驗、知識、專家解釋等非結構化手段。此外政務信息平臺建設尚未大規模推進,全面整合的公共服務水平亟待提高。
發達國家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作為一種戰略資源,日益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高度重視本國的信息化建設,競相制定和實施國家信息化戰略,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為保持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領先地位,主導世界信息傳播格局,美國政府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推出了一系列信息化戰略計劃和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行動計劃、全球信息基礎設施行動計劃、新一代互聯網五年計劃、21世紀的信息技術計劃等。除了聯邦政府大力投入,還鼓勵私人部門投資。不斷強化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安全產品、信息內容和信息人才的掌控。為緩解金融危機,振興美國經濟,奧巴馬政府注重各種智能系統和先進通信技術的發展,如智慧地球、云計算、下一代互聯網、新一代通信等。
日本受資源能源限制,主張信息技術立國。2000年專門成立了信息通信技術戰略總部,明確提出優先發展IT新戰略,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2009年推出“i-Japan戰略2015”,大力發展電子政府和電子地方自治體,推動醫療、健康和教育電子化,主推以綠色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環境技術和智能交通系統等重大項目。
歐盟為消除“數字鴻溝”,重振產業優勢,積極發展電信業,通過加強科研與教育,普及互聯網知識,改善投資環境,發展電子商務,加快信息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打造“電子歐洲”。2009年6月16日,英國政府推出“數字英國”計劃,注重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重點發展寬帶、移動通信、數字廣播、電子政務等應用,并加強互聯網管制。法國也計劃在未來10年,投入約170億美元到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及信息技術改造方面。
另外,還有韓國的“IT韓國未來戰略”、新西蘭的“新西蘭數字戰略2.0”等,都采取了“兩化融合”策略,確立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發展戰略。
信息化提高決策水平
國家信息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出臺戰略規劃和行動計劃,需要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需要政策法規、政府管理、財稅金融、技術人才等方面的鼎力支持,需要從不同領域和角度持續整體推進。由于電子政務在信息化建設中具有示范、引導和帶動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該繼續優先發展。
電子政務在前期“金字工程”和網絡建設的基礎上,要積極應用云計算、物聯網、開源軟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跨部門的整合與協同,加快建設“一站兩網四庫十二金”工程和數字城市建設,形成一體化的電子政務框架體系,并嘗試構建云計算模式下的政府專用數據中心,通過“政府云”平臺,實現各部門信息資源安全共享和業務協同。
各級政府的綜合決策部門應借助各專業部門的數據庫應用系統,建立一種協調各專業部門數據庫的機制,將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綜合起來,把非結構部分通過數據建模盡可能地結構化。通過建立綜合決策需要的解釋性模型,并應用到預測、模擬、事后評價的全過程中,從而提高制定政策和決策的有效性、科學性。
為滿足服務型政府的需求,電子政務建設要突出公共服務職能。可借鑒美國、英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政府信息化經驗,引入面向服務架構(SOA)等先進理念,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等IT新技術,實現經濟社會的精細化管理,為公眾、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務。
(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歡迎討論)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網絡的逐步普及、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信息消費潛力的深入挖掘,如何利用信息化提升經濟社會管理水平成為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