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利用核能,安全與發展并行不悖
伴隨地震、海嘯而來的福島核泄漏事故震動了日本,震驚了世界,震裂了民眾心中對“核”的那根脆弱的神經,引發了此起彼伏的“反核”浪潮。這是繼美國三里島核事故、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后,核電發展史上發生的第三次重大核泄漏事故。
十個多月過去了,福島核事故的后續處理還在繼續。我們既不能因噎廢食,放棄核能,也不能像東京電力那樣無視生命的尊嚴和企業的責任。我們需要和平利用核能,需要安全與發展并行不悖。
福島核泄漏
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北京時間),日本東北部和關東首都圈發生里氏9.0級強震,并引發海嘯。3月12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氫氣爆炸,隨后三天內,3號、2號、4號機組相繼爆炸,放射性物質大量泄漏。這是日本迄今最為嚴重的核泄漏事故,引起日本國內、亞洲鄰國以及全世界對核輻射和核擴散的擔憂與恐慌。
3月20日,日本內閣官方長官枝野幸男表示,在東日本大地震中受到破壞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最終將被廢棄。3月30日,福島核電站所屬東京電力公司會長俁勝恒久在公司總部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客觀地分析(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4號機組的狀況,可以說將不得不報廢。”
3月30日,東京電力公司股票連續第三天跌停,創1962年11月以來最低值。而3月11日大地震以來,東電股價已從地震前一天的收盤價2153日元(約合25.99美元),狂跌至30日的466日元(約合5.62美元),總市值從3.46萬億日元(約合417.6億美元)縮水至7488億日元(約合90.4億美元),東電正陷入一場存亡危機。
4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提高到最高級別7級,與1986年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同級。針對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級別的提升,國際原子能機構12日專門發表解釋性聲明稱,7級在INES中是最高級別,通常事故定性的條件包含“放射性物質大泄漏,造成大范圍的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要求有計劃的、擴大的對策實施”。
4月20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向《新京報》等中國媒體投稿,感謝中國政府和民眾支持日本抗震救災,并借此機會向中國民眾介紹日本政府應對地震、海嘯以及核泄漏事故的進展。此前,菅直人曾以廣告的形式在《人民日報》發感謝信。
4月21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初擬的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損失賠償方案,東京電力將承擔主要賠償責任,日本政府則將通過一個新設的“核電站賠償機構”協助賠償。據日本《朝日新聞》估算,賠償和事故處理費用合計大約10萬億日元(1204億美元)之多。對東電而言,這個數據意味著滅頂之災。截至2010年3月31日,東電總資產為13.2萬億日元,總負債為10.7萬億日元,凈資產僅有2.5萬億日元。
6月初,日本環境省和東京電力公司發布消息,已有員工確認遭受超量核輻射,福島附近的河底泥沙中也檢測出放射性物質。
引發反核情緒高漲
據路透社報道,在這次核危機中,大概有8萬人被迫離開家園。盡管東電公司向這些受害者提供了臨時補償,但直到9月才開始受理賠償申請,然而繁瑣的申請手續、不公平的賠償數額以及不明確的安置方案都讓這些人感到越來越絕望。
截至12月8日,大地震造成至少超過1.58萬人死亡、3493人失蹤,傷者5950人,遭受破壞的房屋逾107棟,為日本二戰后傷亡最慘重的自然災害。瑞士再保險表示,由災難而引發的經濟損失創新紀錄,估計已投保及未投保的損失達到3500億美元,較去年急升近55%。
日本新任首相野田佳彥12月16日下午在核災害對策總部會議上宣布,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反應堆已達到穩定的冷停堆狀態,可以判斷“核泄漏事故本身已平息”,完成了福島核泄漏事故處理第二階段的工程表任務。
但日本媒體認為,日本政府宣布核電站核泄漏事故平息,是為了向國內外展示核事故對策的進展,但目前沒有掌握核反應堆內部狀況,大范圍清除核污染、災民回家等重要課題仍然存在。
12月21日,日本政府官員與東京電力公司代表舉行會議,公布了針對發生核泄漏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4個反應堆的廢堆工程表,計劃30年至40年內完成廢堆工作。根據這一工程表,東電將在兩年內取出1號至4號機組乏燃料池中的燃料,并在10年內開始回收1號至3號機組反應堆內的熔毀燃料,預計20年至25年內完成這一作業,隨后將開始拆除相關設施。
福島核泄漏事故令日本和全球的反核情緒高漲,“棄核”聲音一浪高過一浪。迫于壓力,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地震后首次表示暫時擱置所有核電計劃?!冻招侣劇?月發表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接近3/4日本人希望逐步淘汰核電。擁有17座核電站的德國亦宣布關閉了7座1980年之前建成使用的核電站,并計劃2022年全面停用核能。瑞典、奧地利等國家更加堅定了“棄核”的決心。
中國的核電政策也迅速做出了一些調整,3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立即組織對我國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切實加強正在運行核設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并要求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天災?人禍?
自1954年人類建成第一座核電站以來,核事故的不斷上演始終將人們籠罩在核污染的陰影之中,迄今已發生3次嚴重的核泄漏危機。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一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可靠的核電站,賓夕法尼亞州三里島核電站是美國的科技創作,福島核電站也長期被公認為全世界最安全的核電站。前兩者出現了操作失誤,福島則遭遇前所未有的地震和海嘯。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不可否認,與地震和海嘯有一定關系,但不是主要原因。3月12日,福島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爆炸后,東京電力公司并沒有第一時間向日本政府匯報,前首相菅直人在電視上看到核電站機組出現氫蒸氣炸毀廠房屋頂新聞之后1小時,才從東京電力公司獲知事故情況。
更不可思議的是,東京電力副社長藤本孝在地震發生后,成日光顧東京的酒吧,竟然還帶著幾名員工去銀座找小姐陪酒,不忘尋歡作樂。
另外,分析認為,東京電力在明知道核電站有危險的情況下依然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而且還故意地向外隱瞞災情,對核事故的進展也缺乏敏感和專業。
地震和海嘯發生后,福島核電站停止運行,外部電網和備用的柴油發電機也遭到破壞,“相對核泄漏災難而言,其內部依然處于可控狀態,只要當時決策正確,及時啟動海水注入等措施,福島第一核電站之后的危機就可能不會如此嚴重?!眹液穗娭卮髮m椢瘑T會專家濮繼龍表示。
但東電公司管理層抱著僥幸心理,直到震后第二天即3月12日上午,才開始考慮從附近海岸取水冷卻反應堆。由于擔心海水注入造成反應堆永久性損壞從而使核電站變成廢墟,東京電力采取向核反應堆外墻噴灑海水降溫的方法,致使裸露于水面上的核燃料棒處于因過熱而熔毀,繼而引發爆炸。此時,東電公司才在菅直人的命令下,于3月13日開始用海水冷卻,但為時已晚。
卸任后的日本前首相菅直人曾向日本媒體披露,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后不久,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一度想完全放棄這座核電站,任由其自行泄漏。菅直人說,如果當時任由東電撤退,6座核反應堆和7個乏燃料棒冷卻蓄水池必將釋放出更多放射物質,核污染范圍將擴散至200公里甚至300公里,政府將不得不撤離方圓500公里內的5000多萬人,那么整個“東日本將崩潰”。
在接受時事通訊社采訪時,菅直人評價福島核危機“完全是人為災難”。菅直人說, “安全可靠不靠天生,而靠人為”,既然核電站沒有做到安全可靠,自然就說明這是一場“人為災難”。
可東電公司并不認為這是一場“人為災難”。4月14日,日本全國農協中央會要求東京電力就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事故迅速賠償受災農民,東電拒絕“獨自”承擔責任。東電社長清水正孝說,東電在準備應對自然災害方面已“竭盡全力”,而且按照政府所有指導方針采取措施、防止核電站受損。
法國核安全局副主任奧利維耶·古普塔認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末,設計時并未將反應堆堆芯熔化的風險考慮在內,因此在遭遇強震和海嘯后,1號、2號和3號機組都出現了險情。
東京電力公司5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福島第一核電廠1號機在“3·11”東日本大地震海嘯來襲前,緊急用冷卻系統曾停機,可能導致爐心熔毀的時間提早。
另據國內核電安全專家郁祖盛介紹,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共有6個反應堆,都是單循環沸水堆,只有一條冷卻回路,與1979年發生事故的美國三里島核電站類似,都屬于二代反應堆。
安全是一種責任
福島核泄漏演變為怨聲載道的核危機,給人類利用核能再次敲響了警鐘。核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本身并沒有錯,其利與害,福與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使用者和經營者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操守,是否真正把核安全當成一種社會責任,是否確實把公共利益放到了投資者利益之前。
有60年發展歷史的世界500強東京電力,是全球最大的民營核電公司,也是日本最大的電力公司,供電量占全日本的32.6%,服務人口達到日本總人口的34.9%,服務區域則是日本最繁華的東京都市圈。這個曾經被日本公認為“榜樣”、受人“尊重”和“愛戴”的電力巨頭,在關鍵時刻卻喪失了一個企業最起碼的社會責任和經營道德。
據了解,福島核電站的設計使用壽命本來應在2011年3月到期。在過了設計使用壽命后,設備、部件由于老化等原因,安全性就會大大降低。但就在地震發生之前,日本決定將福島核電站的使用期限再延長20年,至2031年。
反觀法國,它們日常用電的85%來自核電,擁有著全世界最豐富的核電資源,“核設施安全是我們無時無刻不關注的,肩負重任的意識已經存在于我們的產業基因中?!狈▏娏瘓F董事長亨利·普格里奧介紹道,“核電是法國的電能之源,在核電工業領域,無人可保證他永遠掌控一切,應對風險就是我們日常的工作。正是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為所有的客戶提供安全、可靠且價格合理的電能?!?/p>
東京電力公司又是如何做的呢?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的調查報告,東京電力下屬的福島縣福島第一、第二核電廠和新瀉縣柏崎刈羽核電廠,從1979年到1998年間,僅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被篡改偽造的安全檢查記錄就達29份,隱瞞機器零部件開裂情況,約100名公司員工參與了篡改事件。在存在安全隱患的核電廠機器零部件中,其中18處的破損零件已經更換,還有11處的核電爐仍在帶傷運轉。
“巨型核電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絕不能對國家和社會呈現責任的缺失,對任何致力于履行社會責任的中國企業,都應好好從東京電力身上吸取教訓?!敝袊斯I集團公司新聞發言人李桃說。
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薛理泰認為,東電既受政府影響,面對危機就不應以省錢為前提;既以賺錢為宗旨,辦事就不應疲沓因循。像中國大國企,盡管平日小事故不斷,危急存亡之秋,該拍板時果斷行之,不會因為經濟效益而猶豫不決。
有分析人士認為,盡管中國大企業在管理水平、盈利能力等方面,與國際大企業還有一定差距,但從文化的視角和社會責任的觀點看,中國大企業在危急關頭表現出來的勇于擔當的脊梁和風范,確實是一些國外大企業不能媲美的。
但對于核安全,我們千萬不可絲毫大意,“禍患常積于忽微”,政府、企業和民眾都要不斷提高核認知水平和應急能力,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日本教育研究所胡學亮指出,首先,我們要摒棄一些錯誤觀念,譬如“我國的核安全萬無一失”,“選址地質條件好,歷史上沒有地震和海嘯,利于核電建設”,“中國掌握了第三代核電技術,而日本是二代核電技術”等,提高核安全意識。
其次,對已經建設或準備建設的核電站的廠址自然條件、設計、運行等各個方面要重新進行安全檢測和評估,追求更高的質量保證,并加強核設施的安全監管。
再次,要制定嚴密的核電站危機處理的方針、對策和措施,設想所有可能出現的危機環節和情況,并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和實地訓練。
此外,還要做好核事故發生后的應對工作。如何迅速疏散當地居民,如何防止核輻射和核擴散;如何加強核輻射環境監控,如何有效維持社會秩序;如何才能使民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