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代大學生道德信仰主流是積極向上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當前高校學生道德信仰問題的主要成因進行分析,主要是基礎教育輕視德育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學生道德信仰問題的成因,為開展好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關鍵詞 高校學生 道德信仰 成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The Main Cause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Belief
YANG Xinyan
(College of Chemistry,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Abstract Mainstream of moral belief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positive,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for the current moral belief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major causes of the problem, mainly by the problem of moral contempt for basic education, this moral beliefs of college students by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points out a good direction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oral belief; causes
當今社會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的事情,道德信仰發生著巨大的變革,高校學生是社會群體的有機組成部分,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教育目標也發生變化,當代高校學生道德信仰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 什么是道德信仰
道德信仰是信仰的范疇,當然也全等同于信仰。道德信仰主要是指對道德規范、道德理想等的信奉。信仰危機是很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也只關乎是國家發展的重大問題。當代中國社會的道德問題,抑或道德危機,實質上道德信仰的難題。所謂的信仰危機是當今社會政治信仰對道德信仰的扭曲,以及市場經濟中缺少誠信和道德淪喪,因此對于道德建設的本事而言,當人們缺乏道德信仰,就失去了道德責任感,失去了對真善美的追求。
2 高校學生群體的道德信仰狀況
高校學生是一個很重要的青年群體,在當前社會經濟改革的過程中,他們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然而,這個群體是否能擔當起振興國家、促進社會發展的重任,取決于高校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最重要的是他們思想道德水準的高低。據調查顯示,當今高校學生思想狀況的主流呈現出健康、積極、向上的較好發展態勢,大部分高校學生擁護黨中央的方針、關心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局勢,并積極表達個人善意的見解;大部分高校學生具有明確而健康的人生價值取向,理智而務實,心態平和,充滿朝氣。于此,很多人就認為學生思想信仰不存在問題,或即使存在也不會成為主流,無礙大事,其實這是錯誤的。
社會的發展不均衡和體制的不健全,在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道德缺失和信仰的泯滅的現象,這些問題也同樣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很多學生開始不能肯定自己的道德信仰,比如大學生對于道德信仰的認同度不高也不夠深刻,傳統填鴨式的教育沒有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以及集體主義觀念等。
第一,我們認為大學生對于道德的信仰的認同度不高也不夠深刻,對于良好崇高的信仰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信仰的程度不高,沒有自己的主體信仰或者說道德信仰的模糊,在道德信仰的支柱程度不足,沒有積極向上的精神支柱,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信仰的缺失,主要表現在人云亦云,不知所以然。
第二,社會和學校有著巨大的差異,傳統的教育和填鴨式教育沒有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社會上有部分群體崇尚金錢和權力,做出一些道德敗壞的事情,“我爸是李剛”等部分事件,揭示著這個社會出現了一些問題,人們的社會責任感普遍弱化,部分大學生也隨波逐流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規范。
第三,我們國家弘揚的集體主義觀念在大學生中沒有形成。部分大學生崇尚功利、個人主義,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為了個人利益,不惜與集體利益,甚至與整個社會利益發生沖突。
3 大學生道德信仰問題的主要成因
大學生的道德信仰問題的主要成因有很多,集中在應試教育培養的學生重智育輕德育。其次,社會原因也比較突出,當今社會有些不公平的現象,影響著大學生群體。最后,大學生自己的原因導致了信仰問題。本文主要選取了大學生的道德信仰危機源于應試教育,大學生的道德信仰危機有社會背景,大學生的道德信仰危機的自身原因等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3.1 大學生的道德信仰危機源于應試教育
當今基礎教育是典型的應試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單一的應試教育,以高考成績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指標,嚴重脫離社會的實際和學生的健康發展,大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缺少連續的和系統的道德(下轉第79頁)(上接第56頁)養成,重視智育,而輕視德育。對學科知識傳授的比較多,輕視人文知識的熏陶,道德教育光是口號的教育,沒有形成學生自己的奮斗結果,對于愛國愛黨的教育較多,但是有沒有詳細的分析為什么要愛國愛黨,對個人主義和精英主義的弘揚較多,對集體主義的弘揚較少,導致學生的道德信仰缺失。
3.2 大學生的道德信仰危機有社會背景
市場經濟體制,是市場運行的具體制度安排或運行方式。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本身沒有什么錯誤,市場經濟講究公平、法制和效益,但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轉型時期難免會有些負面的影響。大學生是一個接受新事物很快的群體,很多大學生受到社會上的部分負面因素的影響,沒有樹立積極向上的信念,狹隘自私自利,不考慮社會的感受,直接導致信仰的危機。
3.3 大學生的道德信仰危機的自身原因
一方面,一些高校學生在行為上往往表現出強烈的以自我為主,遇事喜歡推卸責任,對別人和父母要求很高,對自己的要求不高,強烈的自我意識,使得大學生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追求個人的名利不擇手段。另一方面,受社會上不良因素的影響,更導致大學生的道德信仰危機。
4 結語
當代大學生道德信仰主流是積極向上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當前高校學生道德信仰問題的主要成因進行分析,主要由基礎教育輕視德育的問題,我們只有通過解決高校學生道德信仰問題的原因,改變應試教育的現狀,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強力推動社會的變革,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尤其是要弘揚八榮八恥;大學生需要自己建立良好的道德信仰,樹立對于良好生活的追求,擁有積極向上的信念;以此開展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論文受天津師范大學青年(教育)基金資助項目號:52WR70
參考文獻
[1] 廖小平.價值觀代際變遷的基本規律和特點[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7(5):10-15.
[2] 黃明理.兩種不同類型的道德信仰危機辨識[J].社會科學戰線,2004(3):55,58.
[3] 董艾輝.當代高校學生信仰教育的現狀及障礙分析[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3(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