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時期我國高等學校教師的職業修養主要包括師德修養和專業素質修養兩方面,二者必須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并實現和諧發展,才能促使高校教師職業修養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
關鍵詞 高等學校 教師 職業修養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New Period
JING Genjie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Shaanxi 714000)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nclude accomplishments ethics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in terms of both the two must be mutually reinforcing, mutual influence, and to achiev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s of college teachers, the only way to become a qualified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同時,還指出:高等教育必須嚴格教師資質,提升教師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我們通常用德才兼備作為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作為“培養人才的人才”的高校教師,德、才更是必備的品質,只有同時具備了高尚的師德和精湛的專業素質,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
1 基本概念
所謂修養,是指人們在實現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所自覺付出的努力和在思想、精神、學術、技術等文化領域已達到的實際水平。①所以,我們可以把修養理解為一種手段,即付出的努力;也可以把修養理解為一種結果,即達到的實際水平。根據高校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高校教師的職業修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師德修養和專業素質修養兩部分。
2 高校師德的涵義
高校師德指高校教師在從事職業活動即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等過程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新時期高校教師師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
(1)具有先進的示范性。高校教師的職業特點要求他們應該具有更高的道德標準。高校教師道德的示范性主要體現在以身作則和為人師表上。高校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博深、精湛的專業知識,更要以他們良好的品德影響和感化學生,他們的學識修養和行為作風等會給學生開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給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
(2)具有時代的創新性。高校教師的時代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學科研工作表現出來的強烈責任感,對高等教育事業的新的認識和理解,對當代大學生的真摯熱愛和前途的關懷,對從事教育事業表現出來的堅定信念和意志和自我約束、自我完善、不斷進取的精神。
(3)具有廣泛的深遠性。高校教師通過自身良好的道德幫助大學生塑造人格,進而形成自身的終身做人品質。學生人格品質的人格品質進而影響著自己的朋友和家庭,最終深遠地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活動,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前途和未來。
3 高校教師專業素質的涵義
高校教師專業素質是指教師在系統的教師教育和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獲得并逐漸發展而成的、在教育活動中體現出來并直接作用于教育過程的、具有專門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心理品質。②結合創新和知識經濟的時代特征對高校教師的新要求,筆者認為高校教師專業素質主要由以下幾個要素組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完善的智能結構、優秀的人格品質。
3.1 合理的知識結構
這是教師專業素質的知識維度。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由以下四部分構成:
(1)學科知識。作為高校教師,所具備的特定學科知識是教學活動的前提。課堂教學都是圍繞著學科知識進行有效地傳授。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的學科知識必須達到足夠的深度和廣度。對于新時期的高校教師來說,剛剛步入教師行業時所掌握的知識,對其余生來說是不夠用的,因此,他們必須不斷地更新和改進自己的知識和技術。③
(2)基礎知識。教師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隨著科技的進步,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如果教師不及時涉獵相關學科知識,授課時就難以做到融會貫通。新時期的教師面對的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代學生,面對的是處于知識爆炸時代的一代學生,因此,還必須了解和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知識。
(3)教育科學知識。教學活動是一項具有規律性和藝術性的活動,教師需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教育科研方法、德育理論等理論性知識。只有掌握好教育科學知識,教師才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知識有效地傳授給學生,同時,學生才能有效地接受到相關信息。
(4)新興學科知識。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新興學科、邊緣學科、中間學科、交叉學科等大量涌現。這些新學科知識是高校教師必須了解的。
3.2 完善的智能結構
這是教師專業素質的能力維度。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
(1)教學能力。教學能力主要包括設計、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的能力。教師應該在熟練駕馭教材的基礎上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對象,設計最好的教學方案和實際的教育情境,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網絡等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組織好課堂教學,實施教學活動,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并在答疑解惑時,能夠把握教學的藝術性。
(2)科研能力。教師專業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強化教師的科研能力。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必須了解和掌握前沿知識,積極地跟蹤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參加學術交流和學術會議,開闊視野,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以便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另外,還必須積極參與科技成果的轉化,推進產學研用的結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
(3)實踐能力。在中、美教育的比較中,人們發現:在知識積累方面,美國的學生考不過中國的學生,美國教師不如中國教師。但在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方面,美國卻超過了我們,這是因為美國教師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時,還要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3 優秀的人格品質
這是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的動力維度。優秀的人格品質主要包括職業道德、教育理念和個性修養。
(1)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從事自己本職工作過程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具備的道德品質。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最基本要求,盡職盡責,精益求精,是教師應自覺遵守的道德要求。
(2)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師從事教育活動過程中所具備的理想和信念,主要包括人的知識觀、發展觀和學生觀、教育價值觀和目的觀等,它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論依據,又為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一整套價值觀體系和精神支柱。
(3)個性修養。個性修養是指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決定著教師的精神風貌。當前教師的個性修養主要表現為自我心理調控和評價。教師通過對教學行為和個性品質進行正確的自我判斷,調整心理和行為,使之與現實相適應,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從而正確地引導學生。
4 師德修養與專業素質修養的關系
4.1 從寬泛意義上講,教師的專業素質修養涵蓋了教師的師德修養
真正有價值的師德應當實實在在關注教學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師德的首要地位也要關注“以教學工作為中心”的原則,這是實現“德育首位”的基本內容。另外,專業素質修養可以豐富師德修養的內涵,使師德修養的內涵更為具體化、豐富化,從而使師德修養的提高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專業素質修養的提升還可以增強對師德修養重要性的認識,對師德修養的提升同樣具有提升作用。
4.2 從狹義上講,教師的師德修養與專業素質修養是兩個既獨立又相互促進的品質
從狹義的角度來講,教師的師德修養與專業素質修養并無包含關系,“德是才之師,才是德之資;無德行難遠,無才立難牢?!备咝=處煹摹暗隆焙汀安拧比缤B的雙翼,缺一不可。
4.2.1 師德修養對專業素質修養的影響
第一,師德修養決定教師專業素質的優劣。高校教師的各種素質中,師德居首。作為一名高校教師,為什么要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專業素質,以什么作為自我提高、完善的內在動力?這些都是由教師的師德決定的。一個人的師德修養越高,為社會主義事業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就越自覺、越刻苦,其專業素質也就會越來越高。
第二,師德修養決定教師職業活動的方向。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愛不愛自己的事業,為誰服務,怎樣服務等等,在這些問題上,師德修養起著方向性的作用。只有在良好的師德修養推動下,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才有正確的方向和動力,才有可能做出成績。特別是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師如果具備良好的師德修養,就能自覺地調整自身的科學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等,以便更好地搞好教學、科研工作。
第三,創造型潛能的發揮程度取決于熱情投入的程度。熱情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作為高校教師,只有樂于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并投入了極大的工作熱情,才能搞好教學和科研工作,才能將我們大腦中潛在的智能激發出來,進而在教學科研中創造出奇跡。因此,熱情投入的程度與創造潛能的發揮程度成正比。
4.2.2 專業素質修養對師德修養的影響
第一,提高教學能力是師德修養的著力點。一是教學是教師教育活動中最基本的職責,也是師德的職業基礎。教學過程是育人的主要渠道,因此,必須把育人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二是教學能力是教師的基本技能,是師德的載體。高校教師只有在具備博深而精湛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和教學業務能力,才能擔負起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神圣職責。三是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將師德修養落到實處。高校教師既不同于單純搞教學的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要建立在堅實的科研能力基礎之上。一方面,高校教師要將專業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轉化為自己的職業行為,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將科學研究引入到教學過程中,使科研和教學相結合,實現“教學工作科學化”和“科研工作教學化”。
第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是師德修養的切入點。一是課堂教學是教書育人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的潛移默化中形成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二是搞好課堂教學是教師愛崗敬業的具體表現。高校教師要在(下轉第139頁)(上接第137頁)一尺講臺上展現自己教書育人、愛崗敬業和為人師表的崇高風范。同時,要在課堂上體現對學生的關愛。讓學生在民主、和諧和關愛的良好氛圍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并通過這種無私的關愛來感化和引導學生去愛父母、愛他人、愛自己、愛集體、愛社會,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愛眾親仁”的目的。三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需要勇于改革創新。高校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而培養大學生的能力,關鍵在于創新教學模式,把培養學生的能力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學目的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更加注重實現學科知識體系、教材知識體系和課堂教學知識體系的完美結合;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多采用啟發式引導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上,加強實驗課、見習課、討論課在課程活動中的地位,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所以,師德修養和專業素質修養應當和諧,而且,也確實可以實現和諧。高校教師只有做到二者共同提高,才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
注釋
① 胡德海.人生與教師修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
② 朱仁寶.現代教師素質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77.
③ 周奇.21世紀教師專業素質初探[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