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本文對“同輩幫扶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首先明確了“同輩幫扶法”的含義,然后又從構建“同輩幫扶”的工作網絡、建立“同輩輔導員”隊伍、建立“同輩輔導員助理”隊伍等三個方面具體論述了同輩幫扶的工作方法,以期為高校更好地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 同輩幫扶法 大學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How to Use \"Peer Helping Law\" to Maintenanc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YANG Ziju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 of growing concern. In this paper, \"Peer Helping Law\" in-depth discussion. First, clear the \"peer helping law\" means, then from build \"peer helping\" work network, establish a \"peer counselors\" and establishing \"peer counselor assistants' team specifically addressing the three areas to help peers Rotary's working methods, in order to provide a better reference for the college 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peer helping law;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國家教育部、衛生部、團中央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對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各高校在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工作上,均做了大量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通過實際開展工作,我們發現,“同輩幫扶法”對于解決大學生生活問題、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戀愛與性心理問題、情緒宣泄問題等具有良好效果。
所謂“同輩幫扶法”就是利用同年齡者或年齡相當者所享有共同的價值觀念、工作經驗、生活方式或所關注的問題相似等特點,通過培訓和指導組成的具有心理咨詢服務和教育功能的同輩群體,在大學生中開展心理知識普及、心理問題探討、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機干預、心理情感溝通等,幫助同學解決日常遇到的實際情況和心理困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推動學生群體的互助、關懷、支持,實現學生 “自助” 成長教育疏導模式。
1 構建“同輩幫扶”的工作網絡
建立“學校—二級學院—班級”三級同輩心理輔導網絡。
學校一級成立心理協會,主要有心理學專業教師和心理咨詢專業高年級部分優秀學生參加,他們大都具備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具有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能為大學生解決心中的困擾,有效防止嚴重心理問題的產生。每年在新生入學時,協會可組織新生測評活動,排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并對其進行個體心理咨詢或心理輔導,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為他們更好地適應校園生活提供有利保障。同時,校心理協會還可開設心理咨詢室,由專業心理咨詢師擔任心理咨詢工作。
在二級學院建立同輩心理輔導社團。成員均為大學生,如成立 “陽光心情咨詢社”和“大學生心靈溝通社”,前者以心理咨詢為主,后者以心理講座為主。各社團可利用每年的“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節”,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圖片宣傳、悄悄話信箱、團體心理活動、專家講座等。這些能夠為大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解決心理問題提供很大幫助。
在班級中,設立心理委員一職。心理委員由高年級同學擔任,作為班干部之一,在學生自愿、學院推薦的基礎上產生。每年新生入學后,可由心理委員對新生進行適應性輔導工作。通過經驗分享和介紹,讓新生對大學生活充滿希望,激發其對大學生活的興趣。因心理委員和新生年齡相仿,他們之間的交流會更加的融洽、和諧。
2 建立“同輩輔導員”隊伍
高校輔導員在學生培養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對學生進行日常教育管理最直接的實施者,最基層的心理工作者,是開展學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各高校輔導員年輕化現象越來越明顯,而這些教師都是剛剛畢業的學生,年齡在25-30歲。他們剛踏出高校大門,身上還保留著書卷氣,有朝氣,與學生有相似的志趣愛好,共同的話題,剛剛走過大學生活,非常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態,這類師生關系是最親密、最和諧的。
通過在大學生中進行“我最喜歡的輔導員”調查活動,我們發現,大學生心目中的輔導員,應該性格開朗,活潑大方,平易近人,細致耐心,能夠讀懂他們。輔導員在他們的心目中,已經不僅僅是老師,同時也是好朋友。
鑒于此,高校可深入探索年輕輔導員工作模式,建立了一支“同輩輔導員”隊伍,即大力開發年輕教師資源,深入挖掘年輕輔導員潛力,充分利用年輕輔導員的年齡優勢,做好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有些年輕輔導員利用自身剛畢業的有利條件,能切身體會到現在學生需要些什么,并懂得怎么滿足學生的需要,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給每個學生充分鍛煉的機會。從而加深學生對大學生活的認識,加深對自己的了解。
3 建立“同輩輔導員助理”隊伍
僅僅依靠輔導員隊伍來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遠遠不能滿足現實要求的。雖然年輕輔導員與學生沒有代溝,但是對于那些學生多、輔導員少的院系,一名輔導員老師需要關注上千名學生,同輩輔導員的作用將會是微薄的。師生比例失調使得學生管理工作進入了一個瓶頸狀態。
因此,各高校可以本著“同輩幫扶”的理念,發展一批優秀的學生作為輔導員助理,幫助輔導員進行班級管理工作,也就是 “同輩輔導員助理”隊伍。這是一支由優秀的高年級學生所組成的學生輔導隊伍,作為過來人的他們,能深刻體會低年級的需求,可以更好地輔助管理,幫助他們,從而讓他們更加健康地發展。
一般而言,高年級的學生在新生中有較高的威望,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很容易被新生所接受和模仿。通過同輩輔導員助理的模范帶頭作用,可以讓新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具體工作中,輔導員可以給這些助理更多的表現機會,加深低年級學生對他們的認可度。像學校舉辦的大型活動中,這些助理擔當組織、策劃重任,指揮低年級學生進行練習,更加深了其在低年級學生中的影響力。同時輔導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公開場合對表現突出的“助理”給予表揚,對他們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給以肯定,誘導新生對“助理”能力的認可,促成積極同輩效應的產生。
另外,高校還可通過實施了大學生“三星”評選工作,諸如“自強之星”、“文明之星”、“學習之星”,讓那些自強不息、文明規范、好學向上的學生脫穎而出,成為大學生群體中的榜樣,充分利用同輩間的榜樣示范作用,帶動校園良好氛圍的發展。
多種形式的“同輩幫扶”工作的開展,能夠使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使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學生們遭遇挫折或壓力的時候,能夠從容不迫,在面臨挑戰的時候能夠積極面對。可以說,“同輩幫扶”能夠為高校更好地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金學勇.分析“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生人性化管理[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7.29(3).
[2] 馮維.高等教育心理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